雍正帝58岁就驾崩了,那一年是1735年。此时清朝的国力已达到顶峰,雍正却在大好的年纪离去了,带着无尽的遗憾,他上没活过康熙帝,下没活过乾隆帝。临闭眼前,他在自己所有儿子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所爱的小儿子了。雍正帝的子嗣数量也远不如康熙帝(55个孩子,35个儿子)和乾隆帝(27个孩子,17个儿子)。雍正帝的一生只有14个孩子,10个儿子,其中有4个儿子还未齿序就夭折了。
雍正帝驾崩时,他只有3个儿子还活着,他们分别是: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和皇六子弘曕。弘曕当时才3岁,与两个皇哥皆相差22岁,他比弘历的长子还小5岁。
1711年,皇五子弘昼出生时,雍正帝最上面的三个儿子皇长子弘晖、弘昐(未齿序)、皇次子弘昀都死了。当时朝廷局势紧张,九子夺嫡愈演愈烈,此后的九年间,也只有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为雍正生了一个女儿。
弘昼出生9年后,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雍正帝接连有3个皇子:福宜、福惠和福沛出生,且都是年贵妃所生,可不幸的是这3个皇子无一存活下来。
此后,一连10年,雍正帝再也没有任何皇子或公主出生。
一直到雍正十一年 (1733年),进宫多年的刘贵人才为雍正帝生下她唯一的孩子、雍正帝的幺子弘曕,此时的雍正帝已经55岁了,一张老脸笑开了花,十多年没有子女降生的雍正帝自然非常高兴,比乾隆65岁得女还要高兴。老来得子的他,对弘曕极尽疼爱。
因着弘曕的出生,雍正帝将刘贵人晋升为谦嫔。
谦嫔比雍正帝小36岁,雍正帝去世时她才21岁,是《甄嬛传》中沈眉庄的历史原型。谦嫔的父亲刘满是雍正帝年间的一个小管领,是电视剧中沈眉庄的父亲沈自山的原型。
弘曕的母亲出身于汉八旗包衣,家族地位低微,她本人也没有吸引雍正帝的特别之处,因而在宫中的位份一直很低。她从最小的官女子起——刘答应(雍正七年才封)——刘贵人——谦嫔,弘曕出生后一直到雍正帝驾崩她才到嫔位。而清朝后宫的排序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她上面有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费扬古之女,活到雍正九年)、孝圣宪皇后(原来的熹贵妃);有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还有齐妃、宁妃。谦嫔的位份低,娘家也没多大权势,在深宫大院她只能小心翼翼地活着,性格孤僻内向。
她的儿子弘曕受其母亲的影响,性格也比较内向。
由于弘曕出生于圆明园,因而他还有一个响亮得乳名叫“圆明园阿哥”。可是,还没等弘曕享受足够的父爱,就失去了父亲。异母哥弘历成为新皇帝,即乾隆帝。
小小年纪的弘曕从母亲的眼中看到了些许的不安和迷茫。
不过乾隆帝对这位比自己还小3岁的母妃还是比较不错的,乾隆帝即位后尊她为皇考谦妃,在吃穿用度上都给的很到位。
一、乾隆帝对幼弟的喜爱和重用
乾隆对于自己的这个幼弟是非常怜爱的,弘曕刚五岁就让他享有爵位和俸禄,将他当儿子般抚养。
有一天,小弘曕在避暑胜地圆明园内玩,乾隆帝处理完政务,也到这座皇家园林之中散步。乾隆帝不经意间瞥见在假山石间穿梭嬉戏的弘曕。
他纯真的笑脸吸引了乾隆帝,借此机会,他想与弟弟亲近一番。可是皇权的威严与宫廷的规矩,让小弘曕心中不免对乾隆帝生出几分畏惧。
面对乾隆帝的呼召他撒腿就跑,留下乾隆帝失落在原地,望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心中满了不高兴。
乾隆帝并未将怒火发泄于年幼的弟弟身上,而是将责任归咎于一旁侍奉的太监们,认为他们没有妥善引导弘曕,以致自己错失了和弟弟亲近的机会。一番责骂之后,乾隆帝并未因此释怀,他明白,弘曕的这份恐惧并非轻视自己,而是在宫规与权力下的孩童的本能反应。他决定给予弘曕更多的关爱与自由。
在对弘曕的教育上,他十分看重。他虽然好有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大弟弘昼,可是弘昼为了自保,整天上演“活出丧”,还将自己包装成纨绔子弟,乾隆对他也是没有办法。对于一个如此荒唐的王爷,乾隆也觉得根本指望不上,于是就将希望放在弘曕身上。他决定好好培养弘曕,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辅佐君王的国之栋梁。
乾隆帝专门请来著名诗人沈德潜来教导弘曕,在他的教育下弘曕成为博学多知,喜爱藏书,在诗词方面小有名气的人,看着和自己爱好相同的幼弟,乾隆帝满心欢喜。此外乾隆帝还请人教弘曕骑马射箭,希望他能成长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王爷。
弘曕长大后,乾隆帝对他赋予重任,当弘曕刚满十八岁,乾隆帝便让他担任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及药事房等要职。
武英殿是皇家修书、藏书和印刷的重要场所;
管理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则是掌守卫圆明园,并保卫皇帝自城至园沿途的安全,是皇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御书处,则是主要负责摹刻、刷拓皇帝御制诗文、法帖手迹,并制造墨、朱墨等用品,负责皇帝阅读和研究的各种书籍及皇帝处理国家事务以及撰写诏令和笔记;
药事房则是负责皇室的医药及医疗保健等相关的一切事宜,关乎到皇家成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由此可见,乾隆帝让弘曕负责的都是关乎皇家的重要部门。
在弘曕20岁时,乾隆帝让他负责管理造办处(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事务,一直对弘曕重用有加。
二、乾隆帝看到好处都想着弘曕,将他过继给十七叔允礼。
由于康熙帝的十七子允礼没有参与皇权之争,雍正帝即位后他被重用。雍正封他为多罗果郡王。雍正继位后将政敌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都收拾了,抄没了许多的财产,雍正将得来的在这些财富经常赐予允礼,使允礼的家产远比一般亲王要丰厚的多。
雍正帝临终前,让允礼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
乾隆即位后,命允礼总理事务,赐双俸。不过,允礼只有一妻一妾,他的儿女也很少。允礼的嫡妻是他的老师阿灵阿之女钮钴禄氏,没有生育任何子女。他的小妾孟氏,虽为允礼生育了一双儿女,可惜都夭折了,此后允礼一直没有子嗣。
允礼守着万贯家产却没有子女,这些都被乾隆帝看在眼里,乾隆盘算一番过后,1738年,将5岁的弘曕过继给家产丰厚且无子女的允礼。
不久,允礼病死,弘曕承袭了果亲王。
就这样允礼积累的多年的财富全部都到了弘曕的腰包,而弘曕自己也是郡王,也享有一份俸禄。
“(允礼)在诸王中较为殷富,弘曕既得嗣封,租税所入,给用以外,每岁赢余,不音矩万”。
年少位尊,还有皇哥的恩宠和撑腰,种种的优越感让弘曕有些飘,弘曕做出的一系列的事最终触动了天子逆鳞。
三、弘曕的“花式作妖”
-
1、苛待下人,违法敛财
弘曕虽然腰缠万贯,但他不知足,仍旧想法设法地去积聚钱财,而且为人十分刻薄吝啬。他对自己的行为放纵不检,对待下属却很苛刻严厉,而且还是个欠银子不还的老赖。
纵观整个清朝,王爷的收入都很高,他们平日里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惯了都懒得管账目的事儿,有时一年或几年才粗略问下账目,难免有些账管会贪些银子,不过大多王爷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而弘曕却是王爷中得另类,他对自己王府每月的花销账目,都会亲自查看核对。那些管家的下人们谁也别想多得一个子儿,在王府弘曕的吝啬是出了名的。
弘曕还疯狂敛财,广开煤窑,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满足私欲,明目张胆强占平民产业,激起民愤,弘曕的行为逐渐引起乾隆帝的不满。
-
2、挑战皇命
一次,乾隆帝命弘曕前往盛京恭送玉牒,这本是彰显皇家威严、联络宗室情感的重要任务,可是弘曕却满不在乎。他以打猎为由,推迟行程。这在乾隆帝看来,这是弘曕对皇命的轻慢与无视,自然生气,可是乾隆仍旧念及手足之情,并没处罚他,只是不痛不痒地训诫他一番。
弘曕也不把乾隆的训话放在心上,更加肆意妄为,他比宏昼要放肆要胆大的多。
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随着一系列事件的爆发,乾隆帝对弘曕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
3、干预朝政,以权谋私
两淮盐政高恒一案,高恒的供词让乾隆知道了弘曕欠债不还、还利用权势谋取私利的真相,也让乾隆帝了解到弘曕干预朝政、破坏朝纲的恶劣行径。
弘曕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银子不还,而是让王府护卫胁迫商人江起镨,到高恒处高价托售人参,用来还欠债。
另外,弘曕还令各处遣关差用特别低的价格购买蟒袍、朝衣、刺绣、古玩以及优伶,从中获利。他甚至不惜以私人之请,买官卖官,干预军机大臣阿里衮的用人决策。有一次,弘曕收了别人的贿赂,去找军机大臣阿里衮让他给这个人安排个好的职务,他还拿钱行贿阿里衮,被阿里衮严词拒绝,并上报给了乾隆帝。
乾隆帝愤怒之余,痛心疾首,决定对弘曕进行彻底的查办,新账老账一起算。
-
4、对母亲不孝,对皇帝哥不尊
弘曕的生母被晋升为妃位后,月钱涨了不少,被弘曕看在眼里。他自己坐拥金山银山不但不拿出一些孝敬母亲,反而却跑到他老娘那里去哭穷,向母亲索取财物,压榨母亲的养老钱。
就在弘曕的生母谦妃五十寿辰的时候,弘曕认为自己的母亲谦妃也是乾隆的母妃,乾隆也得给母亲祝寿,到时一定会拿不菲的贺礼来,他就决定不准备贺礼了,趁皇哥的贺礼得了,反正最后这贺礼还是归自己。
可是到最终乾隆也没有加赐称祝,弘曕抓住乾隆的把柄,满脸的不高兴,对乾隆帝一番陈词讽刺。乾隆很是恼火,想起自己多年来对幼弟百依百顺,没想到稍有一点对不住他,他就跳起来反咬,乾隆很愤怒,忍不住反驳他说:
坐拥厚,面侍奉母妃菲薄,反而常向母妃索取财物,为人子的能这样做吗?
-
5、对百般疼爱自己,面临生死关头的乾隆哥漠不关心
还有一次,1763年的端午节,圆明园“九州清宴”突然失火,诸王都火急火燎地跑进园救火,当时乾隆正在九州清晏殿内,是住处离乾隆较远的永琪跑进去将乾隆背了出来。而弘曕的住处离失火处最近,他却来的最晚,并且和皇子们嬉嬉哈哈,对死里逃生的乾隆帝毫无挂念,心有余悸的乾隆看到弘曕的冷血,很失望,对他已没有昔日的兄弟之情。
-
6、无视皇权,“仪节僭妄”遭惩罚
还有一次,弘曕和弘昼一起去皇太后宫给皇太后请安,共同犯下了错误。弘曕、弘昼直接跪坐在皇太后座旁的膝席上,那里是乾隆帝平日的跪坐之处,被乾隆帝斥责为: “仪节僭妄”。最终乾隆皇帝给予了弘曕严厉的处罚: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九月初四日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
他将弘曕直接从果亲王降爵成了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当然,弘昼也没有免处罚,弘昼被罚了三年的工资。
四、自食恶果,弘曕生命的陨落
受惩处后的弘曕的俸银,每年都比亲王少7000多两,加上被罚的白银,令一向嗜钱如命的弘曕心疼坏了,他的情绪低落到极处。从小长这么大从来没有遭受过任何打击的弘曕无法接受被惩处的事实,他从此郁郁寡欢,抑郁成疾,一病不起,很快到了病危的地步。
当乾隆得知后,很担心弟弟,亲自去探望他。弘曕看到乾隆后勉强挣扎着要给乾隆下跪行礼并认错。无奈气力不支,只能以头捣在被褥上,眼泪直流。
此情此景,乾隆的心都软了。他害怕失去这个弟弟,忍不住失声痛哭,拉着弘曕的手说:“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处分,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以汝年少, 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
乾隆后悔对弘曕做出的惩罚,立刻下旨将弘曕升为郡王,并把之前对弘曕的罚款都还给他,希望弘曕宽心,好让弘曕尽快好起来。不过为时已晚,乾隆三十年(1765年)弘曕还是病重去世,享年仅32岁。
弘曕去世后乾隆很伤心,亲自为弘曕撰写碑文,给弘曕上谥号为“恭”,后来乾隆还写了很多首诗来纪念弘曕。
弘曕死后,乾隆让他的长子永瑹,承袭郡王,薨后,让其孙绵从承袭贝勒,曾孙奕湘承袭镇国公、贝子衔、镇国公……弘曕的子孙后代一直袭封到清亡。
弘瞻的生母谦妃,在弘曕去世两年后,也就是1767年,因忧伤过度随他而去,终年53岁。
总结:
雍正帝最为年幼的儿子弘瞻,他的一生如同戏剧般跌宕起伏。他虽幼年丧父,却幸运地得到了兄长乾隆皇帝超越寻常父爱的呵护与栽培,这份特殊的宠爱,既是他人生旅途中的温暖阳光,也是最终将他引向悲剧深渊的隐形推手。
弘瞻出生在紫禁城的繁华与权力之巅,自从雍正帝驾崩后便生活在其乾隆哥哥的庇护之下。乾隆对他,不仅有着手足之情,更有着慈父般的爱,他将无尽的关爱与期望倾注于这个年幼的弟弟身上。在乾隆的精心安排下,弘瞻享受到了皇子中少有的自由与特权,他的生活无忧无虑,学识才艺亦得到了全面的培养。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弘瞻忘乎所以,悄然间为他日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随着年龄的增长,弘瞻逐渐接触到了皇权的边缘,那份自幼被灌输的尊贵与特权感,让他对权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涉足各种商业活动,甚至开煤窑、夺民地,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皇家子弟应有的道德准则,更触动了皇权的敏感神经。乾隆初时或许因疼爱而选择了宽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弘瞻的所作所为愈发大胆,甚至开始干涉朝政,碰触到乾隆的最低底线。
乾隆帝忍无可忍对弘瞻进行惩处,以期能让他迷途知返。可是,对于长期生活在温室中的弘瞻而言,这就是致命的打击。他未曾经历过真正的挫折与磨难,面对皇权的威严与惩罚,他在前所未有的恐惧与无助中开始反思自己。
他意识到,自己曾经所追求的权力与享乐,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能够让他感到满足与幸福的,其实是那份来自心底的平静与安宁,还有皇哥对自己发自内心的怜爱。可是,当他明白这一切时,一切都太晚了,他的生命已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