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参加了摄影师周仰和bilibili超人气摄影up主,摄影教育人吴晓隆的线下分享会。主题围绕周仰老师翻译的新书《所信即所见》。吴晓隆老师在现场分享说:当下重要的,不是判断照片“真”和“假”,而是感知力的“有”和”无”。
当一个人处在无知无觉的状态,自然无法辨认照片的真假。一旦恢复感知力,成为有知有觉的人,就可以轻松发现生活里一个又一个美的瞬间。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有知有觉”?
接下来,一起学习两位超人气摄影师带来的10条暖心建议,构建属于你自己的“感知力整理术”。
1多看相册,收藏相册。欣赏照片,可以感受精神性的存在。如果遇到自己莫名想要看的照片,感受力会慢慢发展。
2 自我提问。看照片的时候,问问自己:这张照片,给我怎样的感受呢?不要期待自己看懂多少。老师教给你方法,但是老师教不会你创作。创作需要依靠自己去领悟。
3 感受生活。如果对摄影作品没有感觉,那么就先感受生活。有了生活经历后,再去照片里验证。有句话说:玩得好的学生,才能学得好。
4 把摄影变成你的生活方式。请不要把“摄影”和“传播”混在一起。摄影不等于传播。如果你不靠摄影赚钱,那么摄影就可以不那么累、不那么内耗。开心开心开心,是最重要的事。早一点把“摄影”和“传播”分开,一开始就本着自己的心去拍。
6 捕捉“决定性气氛”。摄影师严明老师认为,好的照片在信息要素外,还有一种整体的情绪。它是“味道”和“情调”。这种东西,就叫“氛围”。它默默完成了作品层次的提升。
7 少看小红书、抖音等。人的注意力有限,天天关注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没有空空的脑袋想问题。如果想要看点东西,不如看:

(一):明室策划出品的书。
(二):周仰老师翻译的其他书。
8 一年做一本摄影书,是最有价值的事。把喜欢的照片洗出来,变成实体,放在手上,是有必要的。
摄影师吴晓隆自女儿出生后,持续记录她的日常。
10 保持好心态。想象如果你明天铁定可以拿到1000万?今天的你会怎么过?你一定会很开心。因为你有期待。心态决定一切。你只要相信,明天有很好的事等着我,所以今天的我可以过得很好。
一妍推荐
首先说明,《所信即所见》是一本有门槛的书。如果你是一个酷爱读书却不怎么爱拍照的人,可以把这这本书当作摄影学入门书,对摄影背后的故事,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与梳理;如果你是本身就喜欢摄影的创作型选手,这本书则帮助你大大拓宽视野,了解一张照片背后的“真相”。
如果你既不爱读书,也不喜欢拍照,则不适合这本书。
有趣的是,如果你对历史学、推理学感兴趣,这本书也相当适合你。它的作者是埃罗尔·莫里斯是一位美国著名导演,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获得者。他在书中呈现抽丝剥茧抵达真相的探索经验,称得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