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栏目:2024新书快讯、2024史学绝版再版佳作、2023高分史著精选、2024港台历史新书快讯等。
全汉昇:《明清经济史讲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内容简介
明清时的中国在大航海时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近代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又是如何?一代经济史学术名家全汉昇先生以宏大的学术视野,聚焦明清中外交通与贸易、清代经济两大主题,通过讨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交通贸易与美洲白银输入等情况,以及论述清代时中国的人口与农业、货币与物价、近代工业化等问题,勾勒明清至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本书由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生动好读、通俗易懂,是概观明清中国经济社会演变的重要读物。
[日]冈田武彦,杨田、袁斌译:《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卓文天语
内容简介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是一部关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通俗传记。作者冈田武彦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以阳明心学的诞生、发展为脉络,夹叙夹议、张弛有度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深入阐释了王阳明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作者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补充了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本书内容全面、叙述严谨、观点权威,是了解阳明传奇人生、领悟阳明心学精髓的上佳读本。
戴波:《有为:汉武帝的五十四年》,北京联合出版社·联合低音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武帝刘彻在位的五十四年作为时间引线,构成一部清晰、充实的汉武帝时代编年史。作者以当时的时间节奏书写当时的历史,将符号化的汉武帝复原为血肉丰盈、灵魂复杂的刘彻,也描摹了急剧变化的时代中的众生相。经由本书,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汉武帝,看到不同的汉武帝时代。喜欢英雄叙事的,看到了青年英豪;沉湎悲情主义的,看到了落拓老将;抱持大国情怀的,看到了煌煌盛世;惯于悲天悯人的,看到了无名苍生。
[美]芮乐伟·韩森,张湛译:《从敦煌到撒马尔罕:丝绸之路新史(增订版)》,九州出版社·后浪
内容简介
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那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对它的想象一般是这样一幅朦胧景象: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穿行于尘土飞扬的沙漠中,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络绎不绝。但本书将要为你揭晓:现实的情况与此大相径庭,而且比这幅景象有趣得多。作者利用大量最新的考古发现,综合中、英、法、德、日、俄六种语言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十种第一手文献材料。这些文献材料涉及多种古代语言,有古代中国僧人和现代探险家的回忆录、古代女性写的信件、法律契约、宗教赞美诗等。《从敦煌到撒马尔罕》有更高的学术价值、更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让读者更贴近古代丝路的方方面面,亲身感知丝绸之路的真实面貌。
[美]乔纳森·利维,鲁伊译:《美国资本主义时代》,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美国新经济史研究范畴,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展开的一部篇幅极大的单卷本美国经济史,始于17世纪英国殖民者定居北美,延续至大衰退时期,全景展示了美国经济的演变历程。全书把美国的经济发展分为四个时代:商业时代(1660—1860年),第一卷;资本时代(1860—1932年),第二卷;控制时代(1932—1980年),第三卷;混乱时代(1980年至今),第四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评价采取了客观的立场。作者极富道德立场,对资本主义诸多问题和缺陷都做了深入批评,直言不讳。
章开沅:《凡人琐事:我的回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 。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凡人琐事”,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美]哈里·卢克卡宁、威廉·W.菲茨休, 崔艳嫣、侯丽、丁海彬译:《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树皮船与兽皮船的历史不仅是船只历史,也是几千年来建造和使用这些船只掌控水道的人类历史,这是人类在河流渡口迁徙、捕鱼、贸易和捕猎驯鹿的历史,也是在海湾和海洋捕猎海豹、海象和鲸鱼的历史。如果没有树皮船和兽皮船的发明和改进,猎人和渔民及其族群根本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生存。《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论述了从北欧到白令海峡和远东地区40多个土著文化和民族的树皮船和兽皮船,资料翔实且论证严密,详述了欧亚大陆北部广阔区域的各类小船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经济文化模式。
[英]扎拉·斯坦纳,石志宏译:《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全二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同一场可怕的火山喷发,造成了毁灭性的巨大影响,欧洲四大帝国灰飞烟灭,中东欧各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传统的“欧洲协调”崩溃,要求建立新国际机制的呼声越发高涨。战胜国战败国之间缔结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几乎无法解决这场大战引发的种种问题,这也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剑桥大学荣休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扎拉·斯坦纳对以上这种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她认为20世纪20年代虽然见证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性冲突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的崛起、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衰,但这十年也充满了希望,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官致力于欧洲的重建和复兴,直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希特勒的上台彻底打破了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平衡。
衣若芬:《第一次遇见苏东坡》,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一次遇见”系列之一种。苏东坡作为被法国《世界报》誉为“千年英雄”的人物,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是有着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本书作者为知名苏东坡研究者、央视纪录片《苏东坡》海外讲述人衣若芬教授,在这本10万字的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近东坡,开启与东坡的相遇之旅。正文10个故事,以时间为序、不同的空间为轴,穿插讲述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人生经历、生活情趣、艺术修养等,其中既有对前人之说的澄清,也有作者的新鲜体悟。读完此书,读者仿佛跟着作者一起,完成了一趟跨越近50年的东坡之旅。
何俊 主编:《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关系的论文集。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在中国哲学史中都举足轻重。现代新儒家立足返本开新,着力于传统儒学精神的现代转化,试图构建全球学术视野中的中国哲学范式,在学术史上意义深远。书稿选取了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五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阐释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所受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及对它的诠释,由此力求探明作为有机整体的宋明儒学的发展脉络,深入认识儒学的演化。本书兼以史学、哲学视角深入剖析,史料翔实,结构清晰,对于丰富中国哲学的内涵及方法,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亘古弥新的内在动因,启发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左娅:《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丛书: 中华学术译丛
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其带入对沈括的生命历程和历史语境的理解中去,深入考察了沈括与同时代人迥然有别的认知模式——基于闻见之知的认识论哲学,进而发掘出北宋时代思想史隐藏的面向,重构了我们对北宋知识世界历史图景的认识。
[日]伊原弘,洪怡译:《中国中世都市纪行:宋代的都市与都市生活》,浙江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宋代城市史研究的学术著作。伟大的唐朝和重建版图的明朝,分别拥有金碧辉煌的皇城长安和北京。与之对应,夹在中间的常被视为脆弱的宋朝,充斥着嘎吱嘎吱的车辙声、清晨飞来的商贩声、讲师们热情洋溢的声音共同构建了宋代都市的风景。本书采取“眼光向下”的视角,深入城市的内部,去观察以往没有得到重视的社会中下阶层民众的生活。作者利用日记以及宋代方志的旧地图和其他绘图,还原了宋代的都市生活场景,再现了宋代城市的繁华景象和热闹的市民生活。
[美]凯瑟琳·格雷丝·卡茨,李阳译:《雅尔塔的女儿们》,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45年2月4—11日,一场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在雅尔塔举行。三位年轻、迷人的女性被她们的父亲选中,一同前往雅尔塔,全程见证了那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这三位女性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女儿萨拉·丘吉尔,曾是一名演员,后来成为英国皇家空军(RAF)军官;美国驻苏联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的女儿凯瑟琳·哈里曼,滑雪冠军、战地记者。通过三位女儿的视角,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峰会之一。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日常交流,再到谈判前后的工作细节,三位女儿的“名媛外交”始终贯穿整个会议日程。
[英]彼得·伯克,汪一帆、赵博囡译:《知识社会史(上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部“西方近代知识与社会交融史”(从1450年古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到1750年狄德罗陆续出版《百科全书》)的作品,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撰写,他应用知识社会学和跨学科的方法,考察了欧洲三百来年的大学、学院和教会所创造的多样化的、独特的知识,政府、学院和市场所作的信息收集、分类、传播工作,还有读者接受知识的多元过程。全书写作细致、质朴,富有条理,生动呈现了欧洲知识在互动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样态。
[美]芭芭拉·H.罗森宛恩、[意]里卡多·克里斯蒂亚尼,孙一萍译:《什么是情感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也带来更多反思。本书是由两位情感史研究先驱合著的简明导论。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情感史的缘起、理论、方法、意义,并穿插了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不仅说明了情感史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流派,还讨论了情感史与神经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应用。任何对情感的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将发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引人入胜的入门指南。
[日]吉川忠夫,陆帅译:《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
内容简介
王羲之是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地位。不过,书法家只是王羲之的一个历史侧面。作为四世纪六朝时代的贵族、出类拔萃的文人,王羲之与身处的时代究竟是何关系?两者怎样互动?本书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描绘王羲之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世界、思想与信仰的整体面向,以此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背后的历史内涵所在,展现了王羲之具有贵族、父亲、丈夫、朋友、道教徒等多重身份的鲜活人生和他所处的灿烂时代。
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伯重教授的一部从全球史角度研究中国问题的力作,不仅给读者展开了开阔的观察格局,又包含丰富的实证材料,高屋建瓴地抓住了全球史开端时期的两个关键:标志军事革命的“火枪”和商业利益的“账簿”,生动且深刻地描述了此时东亚世界所经历的复杂的变化过程。作者不仅将人们对明清时代中国的理解引领到一个更为宏大的世界场景中,也告诉读者:早在400年前,即使今天看来的一个偏远角落也都已卷入了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声明:本号专注于历史书籍资讯的传播,聚焦于新书发布,同时兼顾精选高分佳作与经典再版书籍的推广。我们所发布的书讯旨在促进知识交流与分享,其内容仅作为信息传达之用,书中阐述的观点、立场及结论,均严格遵循并体现作者及出版方的独立见解,本平台不持任何偏见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