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又被称为歌舞剧,通常指的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从纽约百老汇发展而来的,将戏剧、音乐、舞蹈三种不同元素进行融合与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艺术表达形式。音乐剧以音乐、舞蹈、表演为主要手段,并结合舞台美术、灯光音响、多媒体视觉等,共同彰显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音乐剧产业遭到重创,票房收入同比缩减73.09%,2021年全国音乐剧票房收入恢复至10.02 亿元,2022年,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票房收入有所下降,2023年中国音乐剧票房收入回升至13.22亿元,同比增速达275.57%。目前国内的音乐剧仍以引进的原版音乐剧为主,2023年引进原版音乐剧票房收入占比达45.67%。
音乐剧是以音乐为核心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了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元素,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2022年,受上半年疫情和下半年剧场人数限流等影响,2022年音乐剧演出场次、票房和投资、创作新剧目数量均明显下降。2022年音乐剧演出场次仅为0.2万场,2023年市场逐步恢复,演出场次达到0.83万场,2023年全国音乐剧观众数量激增至395.89万人次。
音乐剧行业受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从主要城市的音乐剧演出场次及票房来看,分布较为集中。2023年上海音乐剧场次占全国比重的37.8%,票房收入占比46.7%,领跑全国。
从音乐剧主要剧种的平均票价来看,部分年份行业市场价格存在较大波动性,主要是由于部分高端音乐剧复刻、多场次的巡演推动了行业票价的上升,拉高了音乐剧的票价水平。据统计,2023年中国音乐剧平均票价约为333.93元/人次。
在人均消费层面,2019-2023年期间,200-499元的消费区间占比增加7.6个百分点,高价位消费占比下降,500元以上消费占比从2019年的42%下降到至2023年的33.9%。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音乐剧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根据保利票务销售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综合票房排名前十的音乐剧有“法扎”、“魅影”续集等外语引进版音乐剧,有《粉丝来信》《卡拉马佐夫兄弟》这类的中文版改编剧,还有《人间失格》《将近酒》等本土原创类音乐剧。从票房成绩来看,不管是国外引进项目还是本土原创作品都在蓬勃发展。
提高国内音乐剧创作水平,一方面要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加快完善音乐剧发展生态,另一方面也要尊重音乐剧的艺术规律,立足发展现实,提高对音乐剧的关注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要加强对音乐剧创作表演艺术机构的支持力度。要充分认识音乐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性,不断调整管理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培育艺术生态,在政策、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对专业音乐剧艺术创作机构给予支持。同时立足国内音乐剧发展时间短、艺术基础弱、成长前景好等情况,保持发展耐心和定力,不断培育和壮大专业音乐剧创作机构,支持做大做强、扶优扶强。
二要加强对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指导。音乐剧创作是综合艺术,需要多个艺术门类人才的合作。应当立足音乐剧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不断完善从业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为从事音乐剧创作的艺术工作者提供良好环境。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鼓励“传帮带”“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等培养模式,逐步扩大院校音乐剧艺术人才培养规模和课程质量,为音乐剧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要加强音乐剧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体系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努力探索国内音乐剧研究新成果。充分调动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快补足发展短板,为国内音乐剧的创作提升、机制建设、生态培育提供参考。围绕音乐剧前沿问题、热点现象,全面提高文艺评论工作者开展文艺批评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介国外优秀音乐剧作品和理论经验,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推动创作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音乐剧作品,让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音乐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