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①无蒂锯齿状腺瘤(病变)伴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看起来是低级别,但表明腺瘤正在发展为癌症。 2019 年 WHO 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对异型增生进行分级。这让一些同事感到困惑;在报告时添加注释。

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Sessile Serrated Lesion with Dysplasia, SSLD)是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一种,具有潜在的癌变风险。

组织病理诊断特征:

低倍镜观察:异型增生区域与非异型增生区界限清楚,结构改变包括绒毛状结构、隐窝拉长、拥挤、复杂分枝、筛状结构,与背景息肉相比锯齿更明显或减少。

细胞核特征:细胞核增大,圆形,核仁明显,分裂像增多,胞质嗜酸性变。

异型增生分级:WHO不建议对SSLD中的异型增生进行分级,因为其分级较为困难,重复性差,且与MLH1缺失缺乏相关性。

MLH1表达:异型不明显时,MLH1表达丢失对诊断异型增生有帮助,但并非所有异型增生病例均MLH1表达缺失。

免疫组化特点:
MLH1表达:在异型增生区域,MLH1的表达缺失可以作为诊断异型增生的一个辅助指标。

分子遗传学特点:
BRAF突变:SSLD通常存在BRAF基因突变,这是其分子遗传学特征之一。

CpG岛甲基化:SSLD存在CpG岛高甲基化,这是其分子遗传学特征之一,与肿瘤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有关。

鉴别诊断:
SSLD需要与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以及其他类型的锯齿状病变进行鉴别。

预后:
SSLD属于癌前病变,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对于SSLD的识别和处理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②-遗传性肾癌和致病基因

11个肾癌易感基因—VHL、MET、FLCN、FH、SDHB/C/D、TSC1、TSC2、BAP1、和MiTF—现已通过对患有遗传性肾癌综合征(VHL病、HPRC、BHD综合征、HLRCC、SDH-RCC、TSC、BAP1肿瘤倾向综合征和MiTF相关癌症综合征)的家族的研究得到确认。从家族性肾癌研究中获得了对肾癌遗传基础的有价值的见解。由于种系而导致失调的途径的检测。

③-前列腺活检:没见过更华丽的前列腺黄瘤的例子。对于已知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W/ADT时可能比较棘手!

1691-宫颈锥切,育龄女性病人。

产生粘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MILE),属于AIS的变型, 临床处理上同AIS。组织学特征:胞质内粘蛋白的复层未成熟核,粘液存在于整个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像、凋亡碎片、病灶内中性粒细胞 缺乏典型的腺体形成。

经常出现传统的原位腺癌(AIS)-大约40%。

常伴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近90%。

可与浸润性癌相关,称为“浸润性复层产粘液性癌”。

宫颈复层产粘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ous Carcinoma, ISM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浸润性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现。以下是其组织病理诊断特征、免疫组化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组织病理诊断特征:

实性巢状结构:ISMC的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巢内细胞抱团式镶嵌排列,多层,叠瓦状。


产粘液细胞:巢内可见散在分布的产粘液细胞,周边细胞栅栏状排列。


核异型性:细胞核具有轻-中度核异型性,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可见。


浸润性生长:与SMILE相比,ISMC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巢内外可见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坏死。


免疫组化特点:
腺癌标志物:肿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7、癌胚抗原、CAM5.2等腺癌标志物。


p16:大部分ISMC弥漫强阳性表达p16,与HPV感染相关。


p63和p40:可阴性或部分阳性,阳性主要为位于巢周边,黏液细胞几乎不表达。
ER和PR:通常为阴性或表达减弱。


分子遗传学特点:
目前尚无关于ISMC分子遗传学特点的报道,但ISMC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所有ISMC以及SMILE均能检测到HPV,尤其是HPV18型。

鉴别诊断:

腺鳞癌:腺鳞癌在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与ISMC有一定的重叠,但腺鳞癌需要在形态学上能识别出明显的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成分。


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一般无粘液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基底细胞标志物p63和p40。


粘液表皮样癌: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组成,具有t(11;19)(q21;p13)CTRC1-MAML2基因融合,ISMC无此融合基因。


伴有少许粘液细胞的鳞状细胞癌:具有明显的鳞癌成分,表达鳞状上皮标志物,粘液细胞局灶分布。


治疗和预后:
ISMC的临床处理与其他类型的宫颈癌相似,治疗和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ISMC的预后通常差于普通型腺癌,但好于胃型粘液腺癌。ISMC常见肺转移,亦可盆腹腔多脏器转移或直接侵犯。

1692-IgG4相关的回盲部硬化性疾病。IHC是IgG4。弹力纤维染色可见散在的嗜酸性粒细胞和静脉炎。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淋巴浆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这是IgG4-RD的关键组织学特征之一。

席纹状纤维化:伴有席纹状纤维化,这种纤维化模式是IgG4-RD的典型表现。

闭塞性静脉炎:组织中可见闭塞性静脉炎,这是IgG4-RD的另一个重要组织学特征。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患者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IgG4+浆细胞浸润:组织中浸润的IgG4+浆细胞/IgG+浆细胞比值>40%,且每高倍镜视野下IgG4+浆细胞>10个,这是确诊IgG4-RD的重要标准。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弥漫性/局限性脏器肿大或肿块形成。

2.血清IgG4水平: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0 mg/L)。

3.组织病理学检查:
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
组织中浸润的IgG4+浆细胞/IgG+浆细胞比值>40%,且每高倍镜视野下IgG4+浆细胞>10个。
如果上述三个标准都符合,可以确诊IgG4-RD。符合标准(1)+(3)为可能诊断,符合标准(1)+(2)为可疑诊断。此外,还需要与累及脏器的肿瘤和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在诊断IgG4-RD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清IgG4水平、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确诊IgG4-RD的患者应行疾病活动度和严重性的评估,并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通常包括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更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复发。在某些情况下,如重要脏器受累并进展,即使无症状的患者也需要及时治疗。

1693-睾丸硬化性支持细胞瘤。它的特点是明显硬化的纤维间质含有索、实心或空心的小管和支持细胞巢。免疫染色显示SF-1和β-catenin核阳性

睾丸硬化性支持细胞瘤(Sclerosing Sertoli Cell Tumor, SSCT)是一种罕见的睾丸性索间质肿瘤,其组织病理诊断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如下:

组织病理诊断特征:

细胞形态:SSCT的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梁索状、缎带状以及实性或中空小管状排列,分布于多少不等的纤维性间质之中。其中部分病例可见明显的硬化性间质,符合硬化性支持细胞瘤的组织学亚型;间质可能呈现黏液变性。

细胞核: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未见不典型性,偶见核分裂象,未见坏死。

瘤体特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大小通常在1.5~3.0 cm之间,切面灰白略呈分叶状。

免疫组化特点:

波形蛋白和CD10:肿瘤细胞通常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和CD10。

β-catenin和cyclin D1:部分病例弥漫异常核质表达β-catenin,且通常弥漫核表达cyclin D1。

广谱细胞角蛋白(CK):部分病例局灶或弥漫表达广谱CK。

Calretinin和抑制素:部分病例局灶表达Calretinin和抑制素。

CD56和WT1:部分病例局灶或弥漫表达CD56,弥漫核表达WT1。

S-100蛋白:部分病例弥漫表达S-100蛋白。

分子遗传学特点:

CTNNB1基因突变:约半数以上的SSCT可见CTNNB1基因第3号外显子的点突变,这些突变与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可能导致β-catenin的异常核质表达和cyclin D1的核表达。

鉴别诊断:

SSCT需要与间质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间皮瘤、腺瘤样瘤、隐睾中的支持细胞结节、支持细胞增生等进行鉴别。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

治疗和预后:

SSCT通常通过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但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由于其罕见性,长期预后数据有限,但通常认为SSCT的生物学行为较为温和。

1694-①N68M,病史=手腕上的SCC?Grocott染色。

皮肤着色芽生菌病(着色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 (chromomycosis)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由着色真菌感染。组织中找到圆形棕色厚壁孢子或分隔的菌丝即可确诊。表皮也可见假上皮瘤样增生

皮肤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几种暗色真菌(着色真菌)之一引起的皮肤特异感染。以下是其组织病理诊断特征、免疫组化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组织病理诊断特征:

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硬壳小体(Sclerotic bodies):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是存在硬壳小体,这些是真菌孢子的黑色素染色阳性结构,也称为“枸杞小体”。


席纹状纤维化:晚期病变中可见席纹状纤维化。


血管炎:可能伴有闭塞性血管炎。


表皮增生:在某些病例中,表皮可能表现出增生。


免疫组化特点:
黑色素染色:黑色素染色(如Fontana-Masson染色)有助于确认硬壳小体的存在,这些小体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抗真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能使用特定的抗真菌抗体来检测真菌的存在。


分子遗传学特点:
真菌培养:需要进行真菌培养来确定致病菌,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和卡氏枝孢瓶霉(Cladosporium carrionii)。


分子鉴定: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和DNA测序,可以对真菌进行更精确的鉴定。


鉴别诊断:
需要与皮肤癣菌病、皮肤结核、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利什曼病、角化棘皮瘤、皮肤类肉瘤、寻常疣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和预后: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冷冻治疗)、全身抗真菌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以及物理治疗(如温热疗法)。尽管治疗可能有效,但该病可能复发,且长期未治疗的病变有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②-涎腺常见肿瘤细胞遗传

1695-这是一个男人赤脚走过中美洲/南美洲的案例!

这是由讨厌的沙蚤穿甲虫引起的苔藓病。你可以找到卵子、皮下组织和壳外骨骼。由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寄生导致的相当严重的疾病,叫做沙蚤病(tungiasis),主要折磨儿童与老年人。罪魁祸首都是母沙蚤。它们附着在人类身上,然后挖洞钻入皮肤表面下的表皮层。尽管这些寄生虫看上去很小,但它们以皮下营养为食,10天内就能够膨胀到原来大小的2000倍,像肿瘤一样生长的沙蚤可以长到“豌豆那么大”。

1696-①甲状腺实性细胞巢或后鳃体残余物,小的基底细胞簇,据报道主要细胞对TTF1,甲状腺球蛋白和降钙素阴性,p63阳性)和罕见的混合C细胞,主要细胞可能有核沟,这是一个有用的线索。

它们是后鳃体残余(内胚层起源)特征:正常甲状腺成分 可能的囊性结构,IHC:P63+,TTF1-,Bcl2+。不要与C细胞增生/髓样癌、微小乳头状癌或SCC混淆!

②-并非每天都会在甲状腺中偶然发现C细胞。

甲状腺C细胞增生(C-cell hyperplasia, CCH)是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癌前病变。

C细胞数量增加:CCH定义为滤泡间C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进一步细分为局灶性、弥漫性和结节性CCH。局灶性指滤泡部分性或节段性受累,弥漫性指整个滤泡环周均受累,结节性指C细胞增生完全取代了滤泡。

细胞学非典型性:肿瘤性CCH在HE染色中即可识别出滤泡间C细胞增生,且伴有细胞学非典型性。

免疫组化表现:肿瘤性CCH的免疫组化降钙素多为强阳性表达,而反应性或生理性CCH通常表达较弱或阴性。

特殊检查: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肿瘤性CCH时免疫组化阳性,而反应性或生理性CCH时不表达这一标志。

在区分肿瘤性C细胞增生和反应性C细胞增生时,免疫组化检测是关键。肿瘤性CCH通常表现出更强的降钙素、CEA和CgA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而反应性CCH的表达通常较弱或阴性。此外,肿瘤性CCH可能表现出细胞学的非典型性,而反应性CCH则通常没有这种非典型性。

分子遗传学特点:

RET基因活性点突变是家族性MTC的致病原因,但80%的散发病例中也有这一突变。分子生物学检测也表明家族性病例中的CCH为肿瘤性病变。

③-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大的假包裹体。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

组织病理诊断特征:

细胞形态:MTC细胞通常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可呈嗜酸性或透明。

组织结构:肿瘤细胞形成巢状、片状、梁状或乳头状结构,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极性。

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核分裂像的多少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淀粉样物质:在肿瘤间质中可能观察到淀粉样物质沉积,这些物质由降钙素和其他肽类激素组成。

分子遗传学特点:

RET基因突变:几乎所有的遗传性MTC都伴有RET基因的胚系突变,而50%的散发性MTC有RET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RAS基因家族:在一些MTC中,可能存在KRAS或NRAS基因的突变。


TERT启动子突变:在一些MTC中,TERT启动子区域可能发生突变,与肿瘤的侵袭性增加有关。

靶向治疗:随着对MTC分子遗传学理解的深入,靶向治疗已成为MT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RET抑制剂如vandetanib、cabozantinib和pralsetinib等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RET突变型MTC的疗效。

④-甲状腺病理学50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变异(包括NIFTP)、低分化癌、髓样癌、分子技术等的病理诊断演变!!

1697-GATA3 和 TTF-1 ( SPT24) 的阳性和单克隆 PAX8 阴性扩大了甲状腺实性细胞巢的生物标志物谱

摘要

实性细胞巢( SCNs)是后鳃体( ultimobranchial)残余,这种附带的微观结构在甲状腺切除标本中经常看到。 SCN 大体呈实性和(或) 微囊模式,还有一些与甲状腺滤泡混合。

组织学上主要由伸长细胞与多边形被称为主细胞的细胞组成,后者核位于中央,核仁清楚,但细胞轮廓不规则 ,偶见核沟,类似鳞状细胞, 但缺乏角化及细胞间桥。 一些可见散在的滤泡旁 C 细胞。

镜下 SCNs 分为四种类型:

1 型由花蕾状小的伸长型细胞构成,核椭圆形或梭形,偶见核沟;

2 型具有表皮样特征,可见含有丰富胞质的大多边形细胞;

3 型伴囊性结构,由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 SCNs 细胞构成;

4 型由甲状腺滤泡上皮及 SCNs 主细胞混合而成,核呈椭圆形/ 梭形,,核沟罕见。 其中典型的 1 型通常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背景,最易误诊为微小乳头状癌。 一般传统 HE 染色即可区分,但 SCNs 的形态异质性及残存的后腮体增生可与其他诊断实体混淆。

为了确认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并排除 SCNs 的可能性,大多数使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或) SCNs 的免疫组化生物标志物。

PAX8 在 SCNs 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几项应用克隆 8G7G3 / 1 观察 TTF-1 表达状况的实验也缺乏一致性。 考虑到潜在的诊断陷阱,该系列在 56 例 SCNs 组织芯片(TMA)上研究了 GATA3、PAX8 和 TTF-1( SPT24)、 p63、p40、CT、CEA 以及 HBME-1 等抗体。 

结果显示, TTF-1(SPT24)、p63 和 p40 均呈弥漫强阳性,而 PAX8 和CT均呈阴性。 41 例(73. 2% ) SCNs 表达 GATA3,36 例 (64. 3% )表达 CEA,另 18 例(32. 1% ) SCN 中 HBME-1 呈现反应性。

研究发现可通过 GATA3 和 TTF-1( SPT24) 阳性及 PAX8 阴性,来扩大 SCN 的免疫组化相关性,但 SCNs 中 CEA 的表达和 HBME-1 呈阳性同时暴露出这些选择性生物标志物在 C 细胞增生和乳头状微小癌鉴别中的局限性。

作者认为 TTF-1(SPT24)单独阳性不应用于确认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 ,但联合使用 PAX8、p63 或 p40,可以精准鉴别 S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