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报考工作已经结束两个多月,多数同学已经开学报到、军训,开始了大学生活。接下来是2024届考生面临的新高考报考问题,还有2026届新高一同学选科的抉择。今天王翰老师就与大家聊一聊新高一同学和2024届考生在选科与报考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避免盲目选择,造成遗憾。
选科
本期我们主要讨论的是3+1+2模式下的新高考改革。关于这个改革想必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3代表的是语、数、外三科,1代表是物理或者历史(二选一),2代表的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的2科(四选二)。一般情况下各省份会在高一下学期进行选科工作,这时候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选科总共有12种组合方式,物化生、物化政、史地政等等。但多数省份不能实现12种组合的完全覆盖,这里面涉及到教师、教室、教学等众多因素。经过几年的磨合,多数省份集中了5种左右的组合方式,不同省份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也会有差别。那么同学们在选科的时候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从选科的本质上分析,即使现在是3+1+2的模式,又有了众多的选科组合,但本质上还是文理两大阵营。主要原因是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决定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限制了学生选科的自由度。我们以理、工、农、医这个四个学科门类为例,如果同学想学习以上四个门类下的各专业,就需要选择物理和化学组合,有个别专业不要求必物、必化,但这些专业比较小众或者冷门,数量也极少。除个别同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外,可以忽略不计,特殊情况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这一点上看,理、工、农、医这四个门类下的专业,本质上就是原来的理工类。所以,如果同学将来想读取这一类专业,只能选取物化组合,另一个科目可以适当调整。有一个学科门类需要大家注意,那就医学,医学下的门类包括中医,以往文科考生可以报考中医类相关专业,新高考中,历史组考生就不能填报中医类相关专业。并且在医学门类下,有的学校要求物化组合即可,而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是物化生组合,其中很多院校护理学专业要求选科必须有生物或化学。
因此想学医学的同学,建议选物化生组合,这样会最大限度的覆盖医学类院校的数量,未来在报考的过程中选择空间会更大。
还有一类特殊的院校家长和考生需要注意,那就是警校,警校有部分专业要求必选政治,技术类岗位要求物化组合。
从这两个特殊的专业类要求看,物化生组合还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专业覆盖率,即使减少了一部分警校中的个别专业,但覆盖医学的院校数量较多,相对来说还是最佳组合。物理组的同学还有一个福音,那就是很多院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选科要求是不限科目,以往理科生能报汉语文学的院校屈指可数,现在有很多院校的汉语言专业物理组考生也可以报考了。也有很多院校要求是历史组才能报考,这需要家长和考生认真查阅,但对于物理组的考生来说已经非常照顾了,毕竟能报考汉语言的院校扩大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变多。
温馨提示:如果考生确定不考虑医学类专业,选择物化政即可,或者物化+其他科目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想学医学类专业,还是建议选取物化生组合。
接下来是历史组。历史组本质就是原来的文史类,专业覆盖与之前相差不大,只是减少了中医类专业的报考数量。还有护理专业,原来文科考生可以报考一些院校的护理专业,现在历史组想报考护理专业,再选科目中必须要有化学或者生物,护理对物理组的再选科目要求与历史组也是一样的。这是历史组最大的变化,历史组主要的报考类别还是集中在哲、经、法、教育、历史和文学这几个学科门类,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分析了。
这是从专业要求上,倒推历史组和物理组能报考哪些专业,个别特殊专业对选科又是什么样的要求。那作为新高一的考生,哪一个选科组合更适合自己呢?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类型,学科优势,家庭资源都不尽相同,因此做出的选科组合就会有差别。但王老师可以给家长和考生一个大致的方向供大家参考,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欢迎大家私信我,一起讨论学习。
-
物理组&历史组
对于新高一的同学,如果对物化这类学科确实没有办法提起兴趣,未来也不想报考理、工、农、医这几类专业,就可以选择历史组。
有一个特殊的物理组选取方式,相当于是“历史组”,选择物理+非化学组合。这个组合适合一些物理学成绩还可以,将来又不想报考理、工、农、医这类专业的同学。还适合有一些特殊需求的考生,比如成绩在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或者民办本科和公办专科附近的考生,历史成绩和物理成绩相差不是很大,都可以考虑报考物理+非化学组合,将来在报考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选择机会。
2.物理组
物理组除上面提到的有特殊需求的考生外,大概率就是物化组合。物化组合保证了专业覆盖率,90%以上的专业都可以报考。至于最后一个选考科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选择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学科相对有优势的科目即可。
3.混合组合
有些家长考虑能否有一个组合特别适合自家孩子,在将来考试和报考的时候占到便宜,比如物生地、物地政、史化生、史生政等等。从选科角度说,原则上是可以这么选的,但因为条件限制,上面我们提到过,各地区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选科余地,因此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组合方式。还有一点需要考虑,3+1+2模式中,其中的2是按照赋分制计算高考成绩。化学、生物、地理、政治按照各科目等级制度划分比例,按照既定公式计算高考成绩。在赋分的过程中根据科目而定,选考化学的考生单独排名赋分,选考政治的考生单独排名赋分,其他两科也是一样的政策。赋分的高低,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某一科目试卷的难易程度,选考人数,选考考生的整体素质等。本质上来讲,个人在这个科目中的位次决定了其赋分的分数。按照以往的经验,物化生组合是学霸云集的区域,在赋分的过程竞争必然激烈。至于其他科目组合,目前并没有精准的数据统计,加上其中影响的因素不可控。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网络信息或者个别不良机构的宣传,徒增焦虑。在专业、职业规划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擅长的,喜欢的科目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如何赋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因为我们高考时查询的成绩都是赋完分的成绩,我们看不到原始成绩。其实我们大家不必关心赋分这一点,最后影响你录取的不是“分数”,而是个人所在组别在本省的排名位次。赋分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因为大家选考的科目不同,试卷难易度、科目难易度都不同,就不能在一个维度上进行比较,所以采取赋分制,赋分保证了公平性。请大家相信高考还是最公平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家长和考生不必在赋分问题上耗费时间。
报考
新高考报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专业+院校,另一种是院校+专业组。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种改得最为彻底,第二种只是做了简单修改,本质不变,并且增加了报考难度。
-
专业+院校
专业+院校,保证了专业的录取精度,所录取专业即是所报考专业,不存在被调剂的情况。前提是要把专业提前筛选完毕,要提炼清晰,并且要提前衡量要不要报考名校中的边缘专业。以上功课做足,在报考的过程中就会轻松很多,否则会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专业+院校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调剂,让人头疼是志愿数量较多,重庆96个志愿,辽宁112个志愿。筛选起来会很麻烦,众多志愿如何排序,这些工作很耗费时间。专业+院校的模式保证了不被调剂,但同时也造成了热门专业持续走高,冷门或者边缘专业走低。这种情况对“专业控”的考生是一种挑战,为了一个“好”专业,其排名必须更靠前才能有竞争力。但对于一些以院校优先的考生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优质高校的边缘专业分数走低,恰好给了这类考生“捡漏”的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冲击名校。
再次强调,专业+院校模式,一定要提前规划好专业,最喜欢、喜欢、一般喜欢、接受、勉强接受,把这些专业做一个排序。还有就是平衡好优质高校的一般专业要不要报考。
2.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的报考形式大家可以参考广东省志愿表,每个省份在批次、招生渠道上会有所不同,比如提前批、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等等。但后面填报的专业形式会相同。一个院校+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专业组内设置N个专业,但在报考时最多可以选择组内的6个专业,专业组内有调剂。这种报考模式与老高考相比,本质上没有改变,只是把一个学校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你可以报考这个学校的所有专业组,也可以报考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组,大家可以把每个专业组当成原来老高考模式下的一个院校来理解。
院校+专业组的模式,只是对专业做了简单划分。一个学校划分几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的专业如何设置,完全都是未知的,只有招生计划确定后大家才能获知,尤其是刚刚进行新高考的省份,更没有可参考的数据。
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家长和考生同样需要把专业了解清晰,并且要比专业+院校模式的省份更加具体。因为存在组内调剂,大家不但要了解自己喜欢的专业,也要了解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决定了个人要不要报考某一个专业组,调剂能不能接受。家长和考生不清楚组内各专业将来能干什么,从事什么行业,想当然就填报完毕,等录取结束再不接受,就已成定局,更改不了,后悔莫及。在这里敲一下黑板,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考生,稀里糊涂的填报,最后造成遗憾。尤其是认为自己发挥不好的考生,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有“摆烂”的心态,否则后面会很麻烦。
对于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家长和考生可以把其当作是老高考模式,按照老高考模式进行学习和筛选。只是由于志愿的数量较多,会增加志愿的选择余地,但这个“余地”并不丰富,并且里面还隐藏着陷阱,因此提醒广大考生定要擦亮眼睛。
对于录取分数,院校+专业组模式的分数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混乱。专业精良的专业组分数会持续走高,专业偏冷的专业组会继续走低,专业混乱搭配的专业组不确定性最大。想押中优质专业,必然高分进组,从而抬高整个组的分数;担心被调剂,又不想浪费分数的考生,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这一组,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考生占比较多,那么这个组的分数可能就会走低。每个家庭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无法做出准确预判。这里对家长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考生学习报考知识的时间有限,那么这项任务就落在了家长身上。对专业、院校、行业发展、职业发展,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报考中不慌乱、不盲目,帮助孩子完成一个完美的志愿表。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让报考不再困难的王翰老师,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