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浏览器而言,是什么在吸引用户?速度,可靠性,功能,还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本文将抛开单纯的性能测试与ACID测试之争,从更广泛的范围,分析各个浏览器的优劣,以及选择它们或不选择它们的理由。

过去的一年,所有主要的浏览器都推出重要版本更新,并在功能与性能上推出众多改进,让已经久违的浏览器之战又起烽烟。就浏览器而言,是什么在吸引用户?速度,可靠性,功能,还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本文将抛开单纯的性能测试与ACID测试之争,从更广泛的范围,分析各个浏览器的优劣,以及选择它们或不选择它们的理由。

  Chrome 2.0

  Google, Inc.

 

  没有人曾指望 Google 会推出浏览器,但他们就这样做了,如今,Chrome 已进入版本 2,并继续如火如荼地发展。它的浏览器作为平台的想法很吸引人,就速度,设计以及内置开发工具而言,它是个很好的浏览器。

  在让 Chrome 成为一个不错的浏览器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它的内部设计,多标签,每个标签使用独立的 Windows 进程,任何一个标签的崩溃不会影响到别的标签,在先进多核系统中,这些标签或窗口运行十分流畅。

  IE 的类似功能也出来一些时日了,尽管实现方式有别,Firefox 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仍在计划阶段, Chrome 是个好浏览器,但它的真正目的是成为一个平台,Google 希望籍此发行那些不必依赖特定 OS 的 Web 引用,如 Gmail, Google Docs 等,在这个方向上,它最好的功能都是面向开发者的,它的 JavaScript 引擎,尤其是它的 Web 页面对象探测器,你可以直接为页面中的对象设置属性,并立即看到结果或与之交互。

  Chrome 下一个版本的 Beta 版已经大体上稳定,不过比起正式版仍有些粗糙,它的速度非常可观,Chrome 最新的 Beta 3 比 Chrome 2 快了30%。到目前为止,Chrome 最弱的地方是缺乏 Firefox 以及 IE 那样的扩展,不过,鉴于 Chrome 核心技术将用来构建 Google 操作系统,我们也不愁看不到其扩展遍地开花的那一天,如果你是 Google 的粉丝,而且并不需要那些 Firefox 扩展,那 Chrome 很值得一看。

  Firefox 3.5.2

  Mozilla Foundation

 

  曾经,本田称他们的车为 ”the car that sells itself“,Firefox 也是如此,将自己卖出去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摆在那里让人用,清爽,稳定,美观,可定制,兼容,跨平台,Firefox 拥有这样的美誉,任何用户一旦习惯了 Firefox 就不想再离开。Firefox 获得忠诚度的方法是对传统的浏览方式做了细致入微的改进,比如,在地址栏输入地址,Firefox 会从浏览历史或书签中很准确地帮你完成完整地址,很多人喜欢在地址栏输入几个字母直接进入网站。

  Firefox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庞大的第三方扩展库,这使 Firefox 变成一个平台。

  比如 Greasemonkey,通过编写一些脚本改变网页的行为,其它实用的 Firefox 扩展包括 Twitterfox, Yoono, FireFTP, NoScript 等等。从 3.0 到 3.5, Firefox 开发团队实现了众多改进,更快递渲染速度,更稳定的运行,更快更智能的 JavaScript。Firefox 的弱项是其内置的开发工具不够强大,只有一个 JavaScript 控制台与错误窗口,不过可以很容易通过第三方扩展,如 Firebug 实现,Firefox 的理念是将周边功能尽可能留给第三方扩展去做,而保持自身尽可能小巧。

  Internet Explorer 8

  Microsoft Corporation

 

  不管喜不喜欢,浏览器之争绕不开 IE,IE 的最新版本 IE8 在兼容标准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它提升了性能,增加了一些实用的功能,微软在 Web 方面我行我素的时代已经结束。

  最重要的是,IE8 默认状态下,按非常接近其它浏览器的标准渲染页面,那些一度在 Firefox 中显示正常,在 IE6 显示不正常的页面,现在基本一致了。那些必须按旧 IE 渲染的站点,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在一种兼容模式中正常显示。不过,绝大多数 IE8 默认模式下网站显示都很正常。

 

5大主流浏览器纵横谈

  IE8 的其它新功能可谓毁誉参半,隐私浏览模式很讨人喜欢,它的新调试工具也很不错,比如 JavaScript调试工具,可以实现很细致的逐行调试。但有时候,你需要在调试那些微软自己的 JavaScript 引擎方面花不少精力,作者曾调试过一个页面,始终显示 unknown error,最后发现是别的浏览器都不支持的 innerHTML 方法的问题。

  另一个谈不上好与坏的功能是 web 切片,该功能允许用户订阅页面的一部分,实现 Web 切片也非常简单,设计一个 DIV 容器,并将其 css 类设置为 hslice 即可。不过,这和 RSS Feed 似乎没有多少差别,而且,这又是微软自己专有的东西。

  总的来说,IE8 很适合用来替换你的旧 IE,但目前,非 IE 浏览器很多,IE 的衰落应当归就于其很不安全的扩展技术 ActiveX。

  Opera

  Opera Software ASA

 

  尽管 Opera 市场份额很小,仍有一个非常忠实的粉丝群,很难说为什么,它很快,干净,兼容,还包含一些让人喜出望外的小功能。 Opera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那些拥有低带宽,慢电脑的人所作的努力,他们是 Opera 最大的粉丝,而每个 Opera 的新版本都包含一些让他们爱不释手的功能,如 Trubo 功能可以让那些需要高带宽的网站在 Opera 的代理服务器那里重新处理,变成低带宽以实现快速浏览,虽然会降低图片质量,但你可以很容易让浏览器重新加载原始高质量图片。

  打开 Opera, 不浏览任何网站,首页会显示你最近浏览过的9个站点的缩略图,这个功能 Chrome 和 Safari 也有,但 Opera 是最早这样做的,另外, Opera 好像也是最早实现标签式浏览的浏览器。在实际浏览中,地址栏会显示详细的进度状况,我们可以籍此知道现在在加载什么内容,如果某项内容卡住,我们会很清楚它是什么。

  它的书签管理也可圈可点,可以在书签中全局搜索或者接在地址栏输入,象 Firefox 一样,Opera 也没有标签式书签,但书签可以命名别称,在地址栏输入地址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别称。书签还可以按字母顺序排序,或按你实际拖放数序排序。接着,是众多的小功能,弹出窗口默认是弹出到新标签的,而不是新窗口,在访问那些喜欢弹窗的网站时这可以防止你的桌面变得乱七八糟。

  内置的 BT 支持可以直接在 Opera 中 BT 下载,Opera 使用 widgets 实现对内核功能的扩展,我本人喜欢 Google Translator gadget,在访问 Amazon.co.jp 的时候,这很有用。目前 Opera 10 已经推出,可以和 Opera 9 共存。

  Safari

  Apple Inc.

 

  苹果的 Safari 可谓一个另类,一个从苹果移植到 Windows 的浏览器,尽管并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它的金属拉丝风格的界面后面,零零星星的总有那么一些别的浏览器应该借鉴的东西,但总体上让人印象并不深刻。

  首先,它的 “Top Sites”功能类似 Chrome 的首页缩略图,但使用 3D 技术看上去很酷,在查看浏览历史的时候,同样漂亮的 3D 风格的界面也很漂亮,对于那些只记得网站的样子,但忘记了网站名字的人来说,这很实用。

  我喜欢 Safri 的页面注射以及 JavaScript 调试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中的大多数, Chrome 都有,毕竟, Chrome 也是基于 Safari 的 Webkit 内核。它的代码编辑功能也很好用,打开一个并列的窗口,在里面编写代码并实时将结果粘贴到文档中。

  其它的一些功能则很鸡肋,尤其是跟 Firefox 与 Chrome 相比,它的书签管理,虽然有全局搜索,很不好用,你甚至无法直接右击一个书签给它改名。从 Firefox 导入书签功能也很鸡肋,导入功能居然不在书签管理中,却放在“文件”菜单下,Safari 在导入书签的时候,还莫名其妙地把一些书签的名字搞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