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梅汤在网络上可是火得一塌糊涂!很多人都想赶热潮跑去中药店配上一壶乌梅汤来喝。
乌梅,别名繁多,包括酸梅、黄仔、梅实等,皆源于同一源头——蔷薇科梅树的果实。
诗人们为它沉醉,挥毫泼墨,歌颂其风姿与韵味;而中医们则看重它的药用价值,将其视为治疗疾病的良药。其采摘时机讲究,于夏季果实即将成熟之际进行。
采摘后,经过低温烘干的工艺,乌梅会逐渐变得皱缩,色泽转为深黑。
乌梅的酸涩味道与其药效相得益彰,主要作用于肝、脾、肺及大肠等经络。巧妙运用乌梅,不仅能够健脾养肝、降低体内脂肪与浊气,还有助于增强体质、调理各类病症,真可谓一身是宝!
《本草纲目》中提及“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其中所指的“梅”,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乌梅。
在炎炎夏日,当烈日炙烤大地,人们纷纷为寻找一丝清凉而努力时,你是否也曾感受到口干舌燥、眼干发痒、皮肤紧绷的不适感?这正是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阴亏津伤之症。
乌梅的酸味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从而增加口腔内的湿润度,生津止渴、缓解干燥症状,为身体带来清凉与舒适,又不伤阳气。
《景岳全书》中描述的乌梅特性“味酸涩,性温平。下气,止消渴吐逆,反胃霍乱……涩肠止冷热泻痢”为我们揭示了乌梅在传统中医中的广泛应用。
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被中医归结为脾胃虚寒,乌梅归脾、大肠经,能够健脾、涩肠,从而有效缓解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乌梅的性温平,意味着它既能温补脾胃,又不至于过热,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通过温补脾胃,乌梅还能提高机体的正气,增强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乌梅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其药效作用于肝、脾、肺、大肠等经络,对于调节人体气机、促进湿浊和废物的排出具有显著的益处。
肝主疏泄,乌梅能够帮助肝脏促进气机的顺畅运行;脾主运化,乌梅能促进脾脏湿浊的代谢和排出;大肠主传导,乌梅能帮助大肠排出体内积聚和产生的毒素。
《神农本草经》言:乌梅“蚀恶肉”。古人口中的“恶肉”两个字代指一切腐败之肉,肝胆肌肉溃烂、息肉等等这些都囊括其中。
配方:
-
乌梅
-
陈皮
-
山楂
-
甘草
-
干桂花 少许
-
冰糖 适量
-
将乌梅、陈皮、山楂、甘草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一个大碗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半小时,以便药材更好地释放其味道和营养。
-
将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水一同倒入锅中,加入1500-2000毫升的清水。
-
开大火,待水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40分钟,让药材的精华充分融入汤中。
-
煮好后,放入适量的冰糖,然后盖上锅盖焖煮10分钟,让冰糖充分融化,并与汤汁融合。
-
使用漏网或纱布过滤掉药渣,将清澈的汤汁倒入碗中。
-
最后,撒入少许干桂花,搅拌均匀即可享用。桂花的香气会为乌梅汤增添一份独特的风味。
感谢阅读,有不明白的可以留言,如果您存在乙肝、酒精肝等疾患,想要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得免费咨询的机会!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