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仓库里清查藏品,他们不是想要把东西归类,而是要从大量的藏品中找到一把宝剑,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宝剑,是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佩剑。

图片

工作人员一个个忙前忙后,馆长也参与其中。突然,一位工作人员大喊:“馆长,你快来,是不是这把?”

馆长立即上前查看,对这把宝剑的样式、形状进行登记,经过几位专家的认定,这把宝剑的确就是当年石达开的佩剑。

工作人员欢欣鼓舞,馆长也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找到了。可奇怪的是,他们找这把宝剑,并不是为了展出,而是有其他用途。

查找资料得知,这把宝剑是在1956年福建宁德一位名叫蔡作柯的人无偿上交的。那么,蔡作柯怎么会有石达开的宝剑呢?

图片

据蔡作柯说,他的祖先蔡步钟是清朝四川雅安知府。石达开的军队覆灭后,这把宝剑就落在了蔡步钟手上,后来蔡步钟致仕还乡,宝剑也就带回来了。这把剑被当作蔡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直到1956年上交。

搞清楚剑的来龙去脉后,馆长很兴奋,似乎比发现了这把剑还激动。他顾不上其他,马上去了办公室,拨打了一个电话:“首长,我找到那把剑了,就在我们博物馆……没错,我可以确定!”

跟馆长通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开国少将马文波!

在此之前,马文波已经去了好几个博物馆寻找这把剑,去福建博物馆的时候,特意托馆长寻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了。挂断电话后,马文波又拨通了老战友宋侃夫、王子纲等几人的电话,向他们告诉了这个好消息。

几位将军找石达开的佩剑干什么呢?

接下来还有更奇怪的,马文波写了一份关于宝剑的调查报告,送到了李先念和徐向前的办公桌。

开国少将找石达开的佩剑,已经让人好奇了。找到了后,没有想着去看看宝剑,反而还写一份调查报告给徐向前,这不更奇怪吗?

难道说这把宝剑有什么军事用途?

不应该啊,虽然说石达开有点名气,可这把剑都过了一百多年了,还能有什么用?

答案揭晓后,背后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徐向前、马文波等老将寻找这把宝剑,不是为了瞻仰,也不是为了收藏,而是想要弄清楚一位红军烈士的身世!

这就奇怪了,石达开的佩剑和红军烈士的身世有什么关系?这位红军烈士到底是谁?他怎么会让徐向前等人多年后还为他的身世操心呢?

这位红军烈士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的创建人之一、红军总部二局局长——蔡威!

他到底是谁?做了什么?又是怎么牺牲的?为什么时隔多年徐向前等人还要费心思查清他的身世呢?他的身世和石达开的宝剑有何关联?

要想搞清楚这一切,我们还要从蔡威这个人说起……

一、从无到有

蔡威1907年出生于福建宁德,家里是官宦家庭,祖上就是上文说到的清朝雅安知府蔡步钟。所以说,蔡威的身世和那把宝剑有些联系。

图片

蔡威出生后,家里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先后将他送到福州、上海求学。按照家里的想法,是希望他学有所成,然后跟祖先一样,能够在政府谋个职位,这样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可蔡威却没有按着这条路走下去。随着局势的变化,在求学期间,蔡威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走上了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道路。

1926年,19岁的蔡威加入了共产党。同年,他被委派到家乡宁德开展活动。可谁能料到,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屠杀共产党员,全国一片黑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这样失败了。

蔡威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敌人拷打,但他坚定信念,宁死不承认自己的身份。最后,在家人的担保下,他才被救了出来。

经历一次牢狱之灾后,父母都劝他不要再参加什么革命了,那不是闹着玩的,是要掉脑袋的。蔡威不为所动,释放出狱后就去了上海寻找组织。

蔡威本就聪明,又勤奋好学,组织上把他安排到了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这门新技术。没过多久,蔡威就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了。

既然学得不错,那就可以出师了。1931年,受中央特科的委派,蔡威和战友王子纲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建立无线电通信。

当时,中央苏区、湘鄂苏区等根据地都已经建立了无线电通信,唯独鄂豫皖苏区还没有。中央和他们联系完全靠地下交通员,可随着敌人封锁越来越严密,两地的信息传达也更困难。

这个时候,建立无线电通信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蔡威还记得临别前,特科领导对他们的嘱咐:“一切靠你们去亲手创造,靠你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去创造了。”

蔡威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但他没有抱怨:“请党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到达根据地后尽快建立电台和中央保持联系。”

1931年暮秋的一天,安徽西部正阳关镇的天气却并不凉爽,太阳依然火辣辣的,烤得人燥热难耐。庄稼人都躲在树荫下乘凉,还不停用蒲扇扇风。几只大黑狗都热得吐出了舌头,蜷缩在墙角阴凉处喘着粗气。

可在不远处,却有两个年轻人正在晒太阳,汗水顺着头皮流下,衣服早已湿透了。他们只是擦一擦,没有想要去树荫下乘凉,面对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他们也全然不顾。

这两人就是蔡威和战友王子纲,接到任务后,他们就从上海出发了。为了躲避敌人的视线,他们听从当地交通员的建议,假装成走南闯北的商人,把学生头剃成了光头。

可他们的头皮都是白的,跟商人也不像啊!于是就出现了上面那一幕,他们两人坐在太阳底下晒着。连续晒了几天,头皮变黑了,脸上也更沧桑了。两人从清秀的书生,变成了常年在外奔波的劳苦商人。

凭这副伪装,他们一路避开了敌人的盘查,顺利到达了鄂豫皖苏区!

蔡威被安排在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当参谋,负责电台的工作。一到工作岗位,蔡威就开始忙起来了,来到部队的库房一看,才发现红军缴获了很多跟电台相关的东西。

图片

有破烂的发电机、收发报机,还有七七八八的零部件,蔡威看到这些东西后,高兴极了,对红军战士说道:“这很不错了,没想到根据地有这么多宝贝。”

蔡威很快就一头扎进了这些东西里,清理、擦拭、组装……过了一段时间,一台发电机总算“嘟嘟嘟”响起来了,战士们很兴奋。

蔡威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不行,收发报机没有配件,还运转不了。”

蔡威一边继续整理那些破铜烂铁,一边希望部队能够多缴获一些“宝贝”回来。徐向前对通信工作很重视,特别要求部队注意收集和保护无线电台方面的器材。

恰好在那个时候,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徐向前指挥部队机动灵活作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消灭了大量敌人,缴获了很多枪支弹药,这其中就包括两部完好的电台。

这样一来,无线电台的器材就全部配齐了,随着“滴答滴答”的发报声响起,鄂豫皖苏区的第一部电台就这样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了!

1932年2月的一天,蔡威正坐在电台前,突然收到了中央的呼叫。蔡威立即启动电键跟中央联系上了,并且很快抄出了一份电报。

收到电报后,蔡威立即和徐向前等人报告。接到了中央的来信,根据地的很多领导都激动得落泪了,就像是跟失散已久的亲人重新联系上了一样。

第二天,徐向前专门来到电台室,向蔡威、王子纲等人表示感谢,还对他们说:“你们可是咱们党和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啊!”

二、不顾性命保护电台

1932年,鄂豫皖苏区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后,不甘心的蒋介石卷土重来,又率领3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

部队一转移,自然该搬的都得搬走,普通战士带着枪支弹药、粮食被褥就上路了。像蔡威他们,要搬那笨重的电台机器,还有汽油,还得小心一点,不能磕着碰着。

蔡威带着电台的同事、学员近两百人,跟在红73师的后面,费劲地搬家。

10月10日,蔡威他们顺利通过了平汉铁路,在一个小镇子里休息。因为他们行动较慢,前面的部队已经走了,后面只有一个营在打掩护。

可就在此时,敌人来了!

混在这个小镇的敌人便衣队发出了信号弹,敌人悄悄从几个方向包围了过来。局势万分危急,蔡威他们不是作战部队,人数又少,部队一时之间来不及增援,他们必须突围出去。

可他们带着那么笨重的机器,根本跑不远,不仅人要被抓,电台也会被敌人缴获。在这个危急时刻,蔡威当机立断,把机器埋掉。

因为敌人来得突然,只埋了一部分,他们就不得不往一处梯田撤退了。敌人追得很紧,距离他们不到一百米,子弹擦着蔡威的身边“嗖嗖”飞过去。

眼看就要被追上,蔡威一边跑,一边往嘴里塞什么东西。同时,他还把随身携带的几十块银元随意扔在地上。这一招果然生效,那些大头兵根本不顾着去追赶蔡威他们,而是在地上哄抢那些银元。

听到小镇这边有动静,徐向前急忙派出部队增援。部队赶到后,马上顶住了敌人,还和前面的部队一起打了个反击战,歼灭了大量敌人,重新夺回了电台。

图片

这一次突围,蔡威他们一路跑了将近20里,跟部队会合的时候,他的脸色苍白,可大难不死,又击退了敌人,他还是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微笑。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在撤退的时候,蔡威往嘴里塞的东西,是他随身携带的密码本!

如果那份密码本落到了敌人的手里,情况就太危险了。

三、病重牺牲

红军在转移的途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像上文那样的事情在所难免。除了要保护电台外,他们最重要的还是接收上级指示和破获敌人情报。

红四方面军千里转战到达四川,之后又参加长征,时常会遭到四川军阀和其他国民党部队的追击,如果能够破译敌人情报,那就太好了。

可破译敌人的情报哪有那么简单,他们来往的电报都是加密了的,要想破译出来绝对不是几顿饭的时间。

很多时候,蔡威都是坐在电台前面,一会戴耳机仔细听,一会拿笔不停写,忙起来经常连饭都忘了吃。战士给他把饭送到面前,等到去收拾碗筷的时候,发现饭菜动都没动,蔡威还在认真工作。

为了破译敌人情报的内容,蔡威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截获的电报反复推敲,最后得出真实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蔡威逐步摸清了敌人电台的规律,能够越来越准确翻译出敌人电报的内容,并且制作了敌人无线电密码的破译本。

这可帮了徐向前大忙,知道了敌人的电报,就等于敌人在干什么我们都一清二楚,那这仗还能不好打吗?

1933年,四川几路军阀向红四方面军发动了攻击。正是因为蔡威提前得知了敌人的动向,搞清了敌人的部署,这才让徐向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从而粉碎敌人的进攻。

图片

在无线电领域,没有硝烟和枪炮声,没有杀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多少,有的只是一条条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利用好了,却可以发挥百倍、千倍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战场杀敌。

破译了敌人情报,并不代表就能一直打胜仗,敌人吃了亏后也会修改密码本,这让蔡威一时半会也破译不出来。加上敌人人数众多,武器精良,在多次进攻中,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

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草地茫茫一片,气候很差,一会有雾,一会又下雨、落冰雹。还没有路,全靠人走出来,也没有干净的水源。

你还不知道草地下是什么东西,说不定就有一个泥潭,一旦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甚至会丢了命。有些人走路鞋子都丢了,光着脚在草地上走。

蔡威看到了就从自己带的几件衣服里,拿出来给那些没鞋子的人包脚。除了人,电台也很重要。草地气候环境很差,对电台更加要保护好,蔡威的任务更重了。

第一次过草地后,蔡威又随部队南下,一路来到了金川江,正是在这里,为将来查清他的身世做下了铺垫。

有一天晚上,蔡威刚忙完工作,就想着去河边走走,放松一下。他叫上跟他一块在电台工作的马文波,两人吹着晚风,走到了金川江边。

图片

看着奔腾的大河,蔡威想起部队下一步行动,对马文波说道:“再往前咱们就到了大渡河吧?”

“是啊!”马文波随口应道。

说完后,马文波突然想到了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石达开:“当年石达开就是兵败在这里啊!”

此时蔡威的心绪早已飞到了老家,他笑道:“石达开的佩剑还在我们家呢?”

“什么?你不是开玩笑吧?他的剑怎么会在你家?”马文波显得很惊讶。

蔡威就和马文波说起了家里的事,从祖上在四川当官,到自己见过那把剑。又从宝剑,说到了自己的妻子孩子。

多年后,马文波对那天晚上蔡威具体说了什么已经不太记得了,但唯独记得石达开的宝剑在蔡威家,这件事对他来说太惊讶了,以至于印象深刻。

这件事,也为多年后马文波查清蔡威的身世提供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

1936年7月,蔡威第三次进入草地。这一次过草地,比之前都要难得多,他的身体也是在路上拖垮了。

虽然出发前准备工作做得挺充分,可路上太远了啊,时间又很长。红四方面军有几万人,一路经过的地方人烟稀少,本就没多少粮食,他们收集来的粮食慢慢就不够吃了。

对蔡威他们这样的技术人才,部队上是有照顾的,大米、白面会供应他们,可蔡威看见那些受伤的战士很心疼,就把供应给自己的大米、白面都给了伤员,自己和大家一起吃野菜、草根。

第三次过草地,天气比之前更加恶劣,经常下雨,衣服一直都是湿的,就这样贴在身上,人能不感冒吗?地上也都是水,连个舒服点睡觉的地方都很少,又怎么能休息好呢?

图片

蔡威工作任务又重,经常半夜还在工作,睡没睡好,吃也没吃好,人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啊?

结果,他患了胃病、肠炎,过草地的时候,又感染了严重的伤寒,站都站不起来了。

那个时候,红军队伍普遍缺药,可是在得知蔡威病重后,徐向前等人还是想尽办法为他找药。朱德、徐向前还特地去看望他,鼓励他坚持住。

为了治好蔡威的病,组织上还派来了傅连暲给他治病。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红军缺少药品,根本治不好,蔡威的身体只能这样拖着。他的体质有些虚弱,长时间生病后体质就更差了。

蔡威每天只能让战士们抬着走,病情越来越差。可就是在这种时候,蔡威想的也是工作,他对身边的战士刘昆说:“你看我的病是不是快好了,过些日子就能工作了吧?”

听到这话时,刘昆别提有多难受了,眼泪瞬间就流下来了,他不想打破蔡威的愿望,只好说道:“傅医生说你的病好多了,叫你好好休息,很快就能工作的。”

实际上,在蔡威最后的日子里,经常在发高烧,很多天没喝水、没进食,人已经很虚弱了。

当部队到达甘肃岷县朱尔坪小镇时,蔡威的病情急剧恶化,就这样牺牲了,结束了他29岁的生命。

图片

蔡威牺牲后,马文波、王子纲、宋侃夫等这些老战友伤心不已,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蔡威埋在了甘肃的土地上。

因为蔡威早年在中央特科工作,加上无线电工作的特殊性,蔡威的身世几乎没人知道,有关于他的事迹也很少有人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马文波、宋侃夫等人一直想要寻找蔡威的后人,可是没有线索,怎么也找不到。

转眼就到了1982年,在春节的时候,原来红四方面军的几位将军聚在一起,闲聊间又谈到了蔡威。几位将军决定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蔡威的后人,弄清他的身世。

他们只知道蔡威是福建宁德人,所以在福建的报刊上发表了文章,记录了蔡威的事迹,希望当地有人提供线索。

除了是宁德人,最关键的一条线索就是马文波知道,蔡威家里有一把石达开的佩剑!

可还是没有线索,石达开的佩剑都不知道在哪里,又怎么弄得清蔡威的身世呢?

1984年,宋侃夫去福建视察,和宁德党史办的人接上了头,并让他们帮着寻找。就是这个时候,蔡威的孙子也就尽力寻找他们的爷爷蔡泽鏛(shǎng)。

蔡威在革命后就改名了,蔡泽鏛是他原来的名字,蔡威的孙子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几方人都在找同一个人,却都不知道答案就在眼前。

最后还是通过那把石达开的佩剑才解开了疑惑,蔡家的老人说出了他们在1956年上交了那把宝剑,两方一核实,这才确定了蔡威的身世,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986年,适逢蔡威逝世四十周年,徐向前还特意为他题词:“无名英雄蔡威!”

1998年,蔡威的孙子在有关部门的陪同下,来到了甘肃,将爷爷的遗骨护送回了宁德老家。

蔡威牺牲五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