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新事件 ■素材:李国强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89年我去山区支教,村长安排我住在寡妇家,结果经常发生怪事

我叫李国强,今年已经52岁了。每当我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总会想起30年前那个夏天。那时候,我才22岁,刚从师范学院毕业,满腔热血地奔赴湘西山区支教。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

那是1989年,改革开放刚刚十来年。城里人的日子开始有了起色,但山区的情况还是很艰苦。我爹常说:“国强啊,你这个娃娃有出息,可不能忘了山里的苦哈哈们。”我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没啥文化,但心地善良。他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成了我选择支教的动力。

我还记得临走那天,我娘红着眼眶给我塞了一百块钱。那时候一百块可不是小数目,够在城里买十几斤猪肉了。我娘说:“强娃,山里苦,你要照顾好自己。”我点点头,心里却在想,我这不是去享福的,是去吃苦的。

坐了一整天的班车,我才到了县城。县城比我想象的还要落后,街上连个红绿灯都没有。我寻思着,要是县城都这样,那山里的村子该是啥样子?不过,我心里也暗暗兴奋,觉得自己像是要去探险似的。

在县城待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就坐上了去石牛村的拖拉机。那拖拉机颠得我屁股生疼,我心想:这怕是比我爹骑的毛驴还要难受。一路上尘土飞扬,我的白衬衫很快就变成了土黄色。

石牛村的村长张大山是个50来岁的汉子,晒得黝黑,一口方言我听着直犯迷糊。他见我一脸茫然,就放慢了语速,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说:“李老师,欢迎来到我们石牛村。这里条件艰苦,请多担待。”

我忙不迭地点头,心里却在想,这话里有话啊。果然,张村长接着说:“我们村里没有专门的房子给你住,只能委屈你先住在王寡妇家里。”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寡妇家?这可不是啥好事啊。我爹常说:“男女授受不亲”,住在寡妇家,怕是会惹出是非来。但是看着张村长的表情,我又不好意思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王秀英,就是村里人口中的“王寡妇”,今年42岁。她长得还算周正,虽然皮肤黝黑,但眼睛很有神。她带我到她家的厢房,简单收拾了一下,就算是安顿好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虫鸣声,怎么也睡不着。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一年可怎么过啊?

第二天一早,我就被鸡叫声吵醒了。睁开眼睛,阳光已经从窗户的缝隙里钻了进来。我伸了个懒腰,突然闻到一股香味。

“李老师,起来吃早饭了。”王秀英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

我赶紧穿好衣服出去,看到院子里的石桌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王秀英笑着说:“山里没有馒头,就给你煮了碗面条。”

我感激地点点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面条虽然粗糙,但吃起来却格外香。我心想,这王寡妇人倒是不错,起码不会饿着我。

吃完饭,我就跟着张村长去了村小学。说是小学,其实就是几间破旧的土房子。教室里连黑板都是歪歪扭扭的,桌椅也是东倒西歪。我心里一沉,这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差。

张村长看出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李老师,我们村里就这个条件。你是城里来的,肯定不习惯。但是孩子们都盼着能有个像样的老师呢。”

我深吸一口气,暗暗给自己打气。来都来了,不能被这点困难就吓倒。

正想着,一群孩子吵吵闹闹地跑了进来。他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有的甚至光着脚丫。但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盯着我看个不停。

“娃们,这是从城里来的李老师,以后就是你们的新老师了。”张村长大声说道。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我被这热情劲儿吓了一跳,心里的阴霾一下子就散了。

就这样,我的支教生活开始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这里的方言太“土”了,我听着直犯晕。有时候我说半天,孩子们就只会傻傻地看着我。

有一次,我正在讲课,突然有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要尿尿。”

我一听,愣住了。这孩子说的是方言,我愣是没听懂。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孩子已经在裤子里尿了。我这个懊恼啊,觉得自己太没用了。

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学好本地话。每天晚上,我都缠着王秀英教我方言。她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见我诚心学习,就手把手地教我。

慢慢地,我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对话了。孩子们也学会了用普通话和我交流。我感觉,我们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开始一点点倒塌了。

89年我去山区支教,村长安排我住在寡妇家,结果经常发生怪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慢慢适应了石牛村的生活。可是,教学的困难却接踵而至。这山沟沟里的娃娃们,别说英语了,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我费了老鼻子劲儿才让他们记住26个英文字母,结果第二天一问,全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次,我正在黑板上写字,突然听到后排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差点没气死。只见小张牛犊子正在啃玉米,吃得津津有味。我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呵斥:“上课吃什么吃!”

谁知这小兔崽子一点不怯,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俺家里就这一个玉米棒子,不吃馋着了。”

我一听,火气顿时消了一大半。这山里的娃娃,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像城里的孩子,零食不断。我叹了口气,说:“那你慢点吃,别噎着。”

班上的女娃娃比男娃娃少得多。我问村长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说:“李老师,你有所不知。咱们这穷山沟,重男轻女得很。有些人家女娃娃到了七八岁就不让上学了,留在家里干活。”

我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陈旧思想。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日子久了,我和王秀英也熟悉了。她人不错,经常给我做些可口的饭菜。有一次,她做了碗辣椒炒腊肉,那个香啊,我吃得直抽冷气,但就是停不下来。

王秀英看我吃得香,笑着说:“李老师,你这个城里人,倒是能吃辣。”

我嘿嘿一笑:“俗话说,’小辣椒,大个头’。我这不是入乡随俗嘛。”

王秀英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我心里也暖洋洋的,觉得这山沟沟里,也不是那么冷清。

可是好景不长,我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麻烦。那天正上着课,村长突然来了,说是要借几个娃娃去帮忙收稻谷。我一听就急了,这正是上课时间啊。

可村长说:“李老师,你别怪我。这稻谷再不收就要烂在地里了。再说了,这些娃娃长大了还不是种地?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干啥?”

我心里一阵难受,但又不好驳村长的面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男娃娃跟着村长走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在想,怎么才能让这些山里娃真正接受教育呢?怎么才能改变村民们的陈旧观念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渐渐摸清了石牛村的门道。这里的人啊,看似粗鲁,其实心眼儿挺实在。只要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也会把你当自家人。

我开始琢磨着学说本地话。那叫一个难啊,就跟牛嚼牡丹似的。有次我想说“今天天气真好”,结果说成了“今天太阳公公光屁股”,把一帮娃娃笑得前仰后合。我也不恼,跟着他们一起笑。

慢慢地,我能听懂些本地话了。这下可好,我发现这山沟沟里有不少有意思的事儿。比如说,每到初一十五,村里人都要去山神庙烧香。我寻思着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封建迷信。

有天晚上,我正要睡觉,突然听到外面“呜呜”的声音,吓得我一激灵。我壮着胆子出去看,原来是山风吹过竹林的声音。王秀英见我一脸惊恐,笑着说:“李老师,你可别怕。这山里啊,晚上有的是怪声怪气的。”

我嘿嘿一笑,心里却在想,这鬼地方,住久了不得被吓死。

教学上的困难也是一个接一个。有些娃娃家里穷,连书本都买不起。我就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了些旧书。可有些娃娃拿着书,却是半天翻不了一页。

我纳闷儿,问他们咋回事。一个小男娃怯生生地说:“老师,俺爹说了,读书没用,还不如早点学种地。”

我一听,心里直冒火。这都什么破观念!我决定要去家访,好好跟这些家长们聊聊。

可家访的过程也不顺利。有的家长一听我来了,就躲起来不见我。有的则直接说:“李老师,你别费劲了。我们这种人家,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我听了直想叹气。这些人啊,眼光咋就这么短呢?我琢磨着,得想个法子让他们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个新鲜事儿。村长的儿子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这下可好,全村都轰动了。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都说村长家有出息了。

我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我趁热打铁,跟村民们说:“看到没,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你们的娃娃要是好好学,没准儿也能像村长的儿子一样呢。”

这话一出,还真有些家长动心了。第二天,班上就多了几个娃娃。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总算有点进展了。

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又有几个娃娃不来上学了。我一打听,原来是家里地里的活忙,没人干活了。

我心里直叹气,这山沟沟里的事儿,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我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我既然来了,就得有耐心。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看到希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来石牛村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我可没少吃苦头,但也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小山村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村里要修水渠。张村长一大早就来叫我:“李老师,今儿个全村大伙儿都出工,你也来帮帮忙呗。”

我心想,这可是个融入村里的好机会,二话不说就跟着去了。谁知道,这修水渠的活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我拿着锄头,学着村民们的样子挖土,没一会儿就累得直喘粗气。

村里的刘大叔看我这样,笑呵呵地说:“李老师,你这城里人的手啊,嫩得跟豆腐似的。来,我教你。”

就这样,在刘大叔的指导下,我慢慢地掌握了挖渠的诀窍。虽然干完活后,我浑身酸痛,手上还起了好几个水泡,但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晚上回到王秀英家,她见我这样,心疼地说:“李老师,你这是何苦呢?你是来教书的,不是来干活的。”

我笑着说:“王大姐,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水渠修好了,以后大家伙儿就不愁用水了。再说了,我这不是跟大伙儿打成一片嘛。”

王秀英听了,笑着摇摇头,给我端来一碗她自制的跌打酒:“来,喝点这个,明天就不疼了。”

就这样,我慢慢地参与到了村里的各种活动中。收稻子的时候,我跟着去帮忙;村里办红白喜事,我也跟着去帮忙。虽然我干的活儿可能不多,但这份心意,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有一天,我在村口碰到了老赵。这老赵是村里的老中医,平常没少给村民们看病。我跟他聊起来,没想到这老头儿学问还真不少。

老赵见我对中医感兴趣,就手把手教我一些简单的医术。他说:“李老师啊,你在这山沟沟里,要是能学点医术,可就能帮上大忙了。”

我心想也是,就跟着老赵学了起来。慢慢地,我也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外伤和感冒了。村里的娃娃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也能帮上忙。

这天,我正在给一个摔伤的小男孩包扎,王秀英的儿子小强突然跑来了。他气喘吁吁地说:“李老师,我娘让我来告诉你,我想回学校读书了。”

我一听,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小强之前因为家里穷,早早就辍学在家帮忙干活。我没少劝他回学校,没想到今天他终于想通了。

我拍了拍小强的肩膀,说:“好啊,明天就来上课。不过你要记住,学习可不比干活轻松,你得下定决心好好学。”

小强使劲点头:“李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的。我不想像我爹那样,一辈子只会种地。”

听了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我既为小强高兴,又为他爹难过。但我知道,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89年我去山区支教,村长安排我住在寡妇家,结果经常发生怪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石牛村的教学工作也渐入佳境。可是,困难却接踵而来。

那是个雨季,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有天半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张村长,他焦急地说:“李老师,不好了,山洪来了,咱们得赶紧转移!”

我一下子就清醒了,赶紧穿上衣服跟着村长往村口跑。路上,我看到村民们慌乱地往高处跑,有的还背着老人,抱着孩子。

我二话不说,跟着村民们一起帮忙转移。那场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黑漆漆的夜里,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脸上,远处还能听到山洪的轰鸣声。

好不容易把人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我长出一口气。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我的学生呢?

我赶紧问村长:“咱们班上的学生都转移了吗?”

村长一拍脑袋:“哎呀,我光顾着转移村民了,还真没注意学生。”

我二话不说,转身就要往村里跑。村长拉住我:“李老师,你疯了?现在去太危险了!”

我甩开村长的手:“我是他们的老师,我得去看看他们!”

就这样,我冒着大雨,一家一家地去查看学生的情况。好在最后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已经安全转移了。

这场山洪给村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等洪水退去后,我们回到村里,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学校的房子倒了一半,书本和教具都泡在了水里。

看着这一切,我心里直发愁。这可怎么办呀?没有教室,没有书本,我拿什么来教学生?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长找到了我:“李老师,你别灰心。咱们村里的人可都指望着你给娃娃们上课呢。这样吧,我跟村民们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先腾出一间房子来当教室。”

我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我知道,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每一间房子都是宝贵的。村民们愿意腾出房子来当教室,这份情谊,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就这样,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有了新的教室。虽然简陋,但总算是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教具和书本都没了,我该怎么教学呢?我一合计,干脆自己动手做教具吧。

我用树枝做算盘,用石头做算术教具,甚至还用树叶做了个简易的植物标本。至于书本,我就自己抄写重要的内容,然后一遍遍地教给学生们。

这段日子,可把我累坏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教具,晚上熬夜抄写课本。可是每当我看到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忙活,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李老师,李老师!”

我跑出去一看,是张村长。他兴冲冲地说:“李老师,好消息!县里答应给我们调拨一批书本和教具!”

我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总算是熬出头了!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教育局的通知,说是要派人来检查我的教学情况。这下可把我愁坏了。这么艰苦的条件,我怎么向上面交代啊?

教育局要来检查的消息像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愁眉苦脸地跟王秀英说了这事,她却笑着说:“李老师,你怕啥?咱们村的娃娃们现在念书念得可起劲了,这不就是最好的成绩吗?”

我一听,心里顿时敞亮了不少。是啊,这些日子的辛苦没有白费,娃娃们的变化,村里人有目共睹。

检查那天,我忐忑不安地站在简陋的教室门口,迎接来自教育局的张主任。没想到这张主任是个看起来挺和气的中年人,他环顾了一下教室,脸上没有任何嫌弃的表情。

“李老师,听说你们这儿条件艰苦,我今天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的教学情况。”张主任和蔼地说。

我深吸一口气,把这几个月的工作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遍。说着说着,我自己都觉得挺自豪的。我告诉张主任,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现在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了,女童入学的人数也增加了。

张主任听完,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李老师,你做得很好。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难能可贵。”

听到这话,我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可张主任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

“李老师,考虑到你在这里的出色表现,县里打算调你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任教。那里条件好些,你的才能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一下子愣住了。镇上的中心小学?那可是我们这一片最好的小学了。换作几个月前,我肯定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可是现在,我心里却犯了嘀咕。

我看了看教室里那些期待的小眼睛,又想起了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老赵教我的中医知识、村民们齐心协力重建教室的场景、小强重返校园时的欣喜。。。。。。这些画面在我脑海里一幕幕闪过。

“张主任,”我深吸一口气,“能不能让我再考虑考虑?”

张主任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你好好想想,过几天给我答复。”

送走了张主任,我的心里乱成了一锅粥。晚上,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一大早,我去找了王秀英,把这事儿跟她一说。没想到王秀英听完后,却叹了口气:“李老师,这是好事啊。你在镇上能有更好的发展,别因为我们耽误了你的前程。”

我看着王秀英略带伤感的眼神,心里更加纠结了。

就在这时,小强跑过来了:“李老师,你真的要走吗?你走了,谁来教我们读书写字啊?”

我蹲下身,拍了拍小强的肩膀:“小强,我还没决定呢。你放心,就算我走了,也会有新老师来的。”

小强撅着嘴说:“可是我们不想换老师。李老师,你答应过要教我们直到我们上初中的。”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热。是啊,我答应过的事,怎么能说不算就不算呢?

就这样,我下定了决心。我给张主任去了个电话,婉拒了调动的提议。我说:“张主任,谢谢您的好意。但是我觉得,现在的石牛村更需要我。我想再待几年,把这里的教育搞上去。”

张主任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李老师,你有这份心很难得。既然你决定了,我们会继续支持你的工作。”

做出这个决定后,我反而觉得轻松了。我更加卖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我不仅教娃娃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唱歌、画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慢慢地,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就连一些成年人也常常来找我学习文化知识。

有天晚上,我正在灯下备课,王秀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

“李老师,这是我特意给你煮的。你啊,就知道埋头苦干,也该好好吃顿饭。”

我抬头看着王秀英,突然觉得她的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柔。我笑着接过面条:“谢谢你,秀英姐。”

王秀英摆摆手:“谢啥呀,你为我们村付出这么多,这点心意算不了什么。”

吃着面条,我心里暖洋洋的。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收获了真挚的情感。

89年我去山区支教,村长安排我住在寡妇家,结果经常发生怪事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来石牛村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太多,也成长了太多。

村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娃娃们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就连一些大人也开始重新拿起书本。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付出总算没白费。

可就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我跑出去一看,只见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了村口。在这个偏僻的山村,能看到小轿车可是稀罕事。

从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旁边还跟着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我定睛一看,差点没认出来,那女孩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学生小芳!

原来,这中年男人是小芳的亲生父亲。多年前,他因为生意失败,无力抚养小芳,就把她送到了姑姑家。这些年,他东山再起,成了个体面的商人,这次特地来接小芳回城里生活。

小芳的父亲找到我,说要感谢我这一年来对小芳的教导。他拿出一个信封,说是一点心意,请我务必收下。

我看了看信封,又看了看满脸期待的小芳,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对小芳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是,我又舍不得这个聪明伶俐的好学生。

我把信封推了回去:“这钱我不能收。小芳是个好学生,教她是我的责任。不过,我希望您能答应我一个请求。”

小芳父亲愣了一下:“李老师请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答应。”

我说:“我希望小芳以后能常回来看看。这里是她成长的地方,也有她的同学和朋友。”

小芳父亲连连点头:“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送走了小芳,我心里空落落的。可是想到她有了更好的未来,我又觉得欣慰。

没过几天,村里又来了一拨人。这次是县里的记者,说是要采访我这个“扎根山区的优秀教师”。

我被这阵仗搞得有点不知所措。采访的时候,我磕磕巴巴地说了一通,无非就是些“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之类的大话。

没想到这一采访,却给村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报道发出后没多久,县里来人说要给学校拨款,修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不仅如此,还有不少爱心人士纷纷给学校捐款捐物。

一时间,我们的小学旧貌换新颜。崭新的课桌椅,一块块崭新的黑板,还有一套套新课本。娃娃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看着这些变化,我心里又是欣慰又是感慨。想起刚来时的艰苦,再看看现在的条件,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天晚上,我正在院子里乘凉,王秀英端着两个西瓜走了过来。

“李老师,尝尝我家地里种的西瓜。”她笑眯眯地说。

我接过西瓜,咬了一口,甜滋滋的,沁人心脾。

“李老师,”王秀英欲言又止,“你说,你还会在我们村待多久?”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怎么,秀英姐是嫌我在你家住太久,想赶我走啊?”

王秀英连忙摆手:“哪儿的话!我是怕。。。怕你哪天突然走了,我们舍不得。”

我看着王秀英,突然意识到,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放心吧,秀英姐,”我笑着说,“只要村里还需要我,我就不会走。”

王秀英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夜色渐深,星星一颗接一颗地亮了起来。我望着这满天繁星,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知道,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来石牛村已经整整三年了。这三年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乡村教师。我的学生们也都长大了不少,有的已经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

记得是1992年的夏天,我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省里要选拔一批优秀乡村教师去进修,为期两年。这个机会对我来说,简直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可是,想到要离开石牛村,我心里又是一阵不舍。这几年,我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村长,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李老师,这是好事啊!你去进修,学成归来,不是能给咱们村里带来更多知识吗?”

王秀英知道后,眼圈有些发红,但还是笑着说:“李老师,你得把握这个机会。咱们村里的娃娃还等着你回来教呢。”

就这样,在全村人的支持下,我踏上了去省城进修的journey。

临走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我。娃娃们依依不舍地拉着我的手,有的还偷偷抹眼泪。我的心里也是一阵酸楚,但我知道,这不是永别,我一定会回来的。

王秀英给我塞了一个布包,说是一些本地的腊肉和干菜,让我在城里也能尝尝家乡的味道。我接过布包,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坐上了开往县城的拖拉机,我不停地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石牛村。阳光下,村民们的身影渐渐模糊,但我知道,他们的心意我永远不会忘记。

省城的进修生活紧张而充实。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希望学成归来后能为石牛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024年夏天,我终于完成了进修课程。在返程的火车上,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石牛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还记得我吗?

当我再次踏上石牛村的土地时,我惊呆了。村口已经修了一条水泥路,不少农家院子里都装了电话。最让我惊喜的是,学校的操场上竖起了一个篮球架,还有了一间小小的图书室。

张村长看到我,高兴地说:“李老师,你可算回来了!这两年,我们村里可没少变化呢!”

我四处张望,想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我看到了王秀英。她的头发已经有了些许白丝,但笑容依旧那么温暖。

“李老师,欢迎回家。”她柔声说道。

听到“家”这个字,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是啊,这里就是我的家。

回到学校,我发现我的学生们都长高了不少。小强已经上初中了,听说学习成绩很好。还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在省城学到的新知识和教学方法都用在石牛村的教育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继续在石牛村教书育人。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不仅通了电,还通了有线电视。娃娃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宽,有的甚至开始憧憬考大学了。

转眼间,我在石牛村已经待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我从一个懵懂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乡村教师。我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王秀英。

结婚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道贺。张村长喝得醉醺醺的,拉着我的手说:“李老师,你是我们村的恩人啊!要不是你,我们村的娃娃哪能有今天?”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和自豪。

今天是2024年,我已经52岁了。回首往事,恍如隔世。

那个1989年夏天来到石牛村的青涩小伙子,如今已经是镇上中学的校长了。我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成家立业,有的甚至当上了大学教授、公司老板。

每次看到他们取得的成就,我都感到无比欣慰。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是小强,我的第一批学生之一。他现在是省城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邀请我去他们学校做一次讲座,讲讲我的支教经历。

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突然有些恍惚。仿佛时光倒流,我又回到了那个在石牛村的简陋教室里上课的日子。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我的故事:“1989年的夏天,我来到了一个叫石牛村的地方。。。。。。”

讲到动情处,我不禁湿了眼眶。那些艰苦的日子,那些感人的瞬间,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

讲座结束后,小强走过来紧紧地拥抱了我:“李老师,谢谢您。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感激。是啊,如果没有当初的选择,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回到家,我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王秀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像三十多年前那样。

我们相视一笑,心里都明白,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就是留在了这个小山村。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感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更重要的是,我们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夜深了,山村寂静。我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学校轮廓,心里充满了期待。明天,又会是崭新的一天。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会带着他们的梦想,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探索。而我,会继续陪伴他们,直到生命的尽头。

1989年的那个夏天,我来到了石牛村。我不曾想到,这一去,就是一辈子。但我知道,这是我此生最美好的选择。

89年我去山区支教,村长安排我住在寡妇家,结果经常发生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