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有长安区,西安市也有长安区。西安的“长安”是汉唐都城的旧名,石家庄的“长安”特指的是长安路。这条路在改革开放后“消失”,但在市区还是留下了路名印迹。
说起长安路的历史必须得先说木厂街和“新民路”。
站在天桥上拍摄的石家庄市中山路
100多年前的正太铁路自西北方向进入城区,由此在火车站(今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一带)附近衍生出了早期的铁路大厂和配套制作铁路枕木的“木厂”,产生了一条大概10米宽、300多米的东西向街道木厂街。这条街说的就是今天“X大中心”那一带的的中山西路。
1937年石家庄(石门)沦陷,日伪政权对木厂街进行了扩建,向西延伸到今维明大街一带,道路宽度达到了23米。这条街也有了一个殖民意味浓厚的名字“朝阳路”。京汉铁路东边一直到今建设大街一带的土路被拓建为石子路,日伪政权将其命名为“新民路”。新民路出现的时代,在东侧出现了一条通往附近村庄的土路,这就是长安路的前身。
听起来是不是不错?鬼子还帮着修路。其实根据《石家庄市市政建设史略》的记录,朝阳路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只有5.5米宽,这种应付事儿一样的建设说明敌人更看重军事设施,根本不会有太多心思操心市政工程。
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把朝阳路改为中山路,同时捧常凯申的臭脚,将新民路改为中正路。1947年石家庄解放,人民政府保留了中山路路名,中正路改为解放路,以示对石家庄解放的纪念。
绿树茂盛的“长安路”
时间来到了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推行,石家庄作为北方轻工业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国后第一份石家庄城市规划方案也于此时诞生。根据市政规划,市区的工业区放在东北部,东南部主要是文教区。大型的纺织、制药厂纷纷选址东部城区。市区范围扩大,为方便人流物流运输,自然要对“中山路-解放路”以东的土路进行拓建。
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就在裕华东路123号
于是从1955年开始,石家庄市政府对解放路以东的道路进行了分段施工,原来的土路变身为柏油路,街道一直向东,陆续延伸、修建到了谈固附近。石家庄市政府取“长治久安”之意将这条新的柏油路定名为长安路。其中又以华清街为界,将长安路分为了东路和西路。
长安路两旁种上了悬铃木、白杨和松树,夏季绿树成荫。路边也多是体育场、第一工人文化宫和报社这样的文体单位。1956年,石家庄市对区划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考虑到长安路是东部城区的主干道,就把这个新设置的区定名为长安区。
跨越民心河的华清街就是长安东路和长安西路的分界线
三条路形成了事实上的连通,但是同路不同名的情况存在了差不多40年。1996年1月,石家庄市地名办以京广铁路为界,将原长安路、解放路定名为中山东路,铁路以西则统称为中山西路。后来的市政建设中,中山路突破了二环路的界限,长度达到了23公里,成了石家庄市“四横八纵“的主干道之一。
长安路虽然消失,但是在市区还是留存下了些许痕迹。比如今天的石家庄市长安区建明北路和煤机街交口就有一个长安东路小学。学校距离昔日的长安东路只有大概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