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时43分
将正式迎来秋分
这一天也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处处铺开秋收画卷
瓜果飘香 谷物满仓
在喜庆丰收的季节里
餐桌上也悄然换上了秋的色彩与味道
来看看秋分的特色美食吧
制作技艺:选用新鲜牛肚,清洗干净后用柴火熬制,待牛肚熬至软硬适中再用大锅爆炒,最后加入骨头熬制的高汤,加入几颗牛筋丸和胡椒、鱼露等佐料,烹煮几分钟即可。
节气美食文化:秋分至,品牛肠菜正当时。牛肠菜富含营养,滋补强身。秋分食此佳肴,味蕴人心。
推荐理由:牛肠含有能抑菌杀菌的成分,适量食用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其中胡椒和姜丝对驱寒保暖具有显著效果。
制作技艺:用牙刷将血蛤壳彻底清洁后,在沸水中烫几秒立即捞出,以保持其鲜嫩口感。可直接沾醋食用,也可加入香菜、大蒜、姜末、辣椒、料酒、生抽、盐等佐料腌制冷藏后食用。
节气美食文化:血蛤,学名泥蚶,喜栖息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软泥滩涂上。红海湾地理位置独特,洋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堆积在白沙湖一带形成广袤肥沃的浅滩,是血蛤生长的理想地。
推荐理由:血蛤有较长的食用史和养殖史,清代朱邺华在《椒江竹枝词》写到“一夜潮回葭船,花蚶白蟹不论钱。祀过周七娘娘庙,满地青虾带雨鲜。”其中花蚶便是指血蛤。血蛤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清朝《食疗本草》记载其“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
制作技艺:捉禾虫是个讲究的技术活,需用到一种叫“禾虫萝”的特殊工具。“禾虫萝”网眼细密,大端口叫“萝头”,小端口叫“萝尾”。禾虫会随着潮水从萝头漂流进萝里,被装入萝尾后就跑不掉了,所以捉禾虫又被称作“装禾虫”。禾虫有多种烹饪手法,包括炒禾虫、禾虫煎蛋、特色禾虫汤、焗禾虫、虾辣膏蒸禾虫等。
节气美食文化:农历八、九月出水的禾虫称“秋分虫”,又称“禾花虫”。水稻孕穗扬花之时,禾虫变得丰腴肥美。初一、十五大潮后,成熟的禾虫从水稻田里随排灌的田间水游到河里,农民在排水闸口用纱网捕捞。因为捕捞禾虫的节令性强,民间有“禾虫过造恨唔番”的俚语。
推荐理由:斗门地处咸淡水交汇处,滩涂平坦广阔,自然生态好,护养禾虫历史由来已久。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大批食客慕名来尝鲜,直接点名禾虫。因为食用期限短暂,珠三角一带甚至流传着“千金难买禾虫季”的说法,以此来说明禾虫的难得和美味。装禾虫习俗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作技艺:首先清洗禾虫,将禾虫放入网筛洗刷多次,挑去禾草等杂质。将清洗过的禾虫加入花生油中,等待禾虫爆浆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胡浆粉、盐、广东米酒、腊肉粒、陈皮丝、姜末、蒜粒等配料,搅拌均匀。将拌好的禾虫装入钵仔,封上保鲜膜,放入蒸锅。最后,将蒸好的禾虫去掉保鲜膜后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烘烤去除多余水分。
节气美食文化:秋分时节,禾虫滩上会迎来大量禾虫。农历八九月出水的禾虫,体积较大,味道鲜美,被称为“秋分虫”或“禾花虫”。
推荐理由:神湾禾虫捕捞及烹饪技艺入选中山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中山十大名菜之一。禾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食疗佳品。神湾禾虫被誉为“水中珍品”,肉质鲜嫩、口感独特,无论生炒、烤制还是腌制,都能展现出其特有的鲜美滋味。吃神湾禾虫不仅是当地的饮食传统,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在中山,有“食禾虫,到神湾”的顺口溜,表明神湾禾虫已成为神湾镇的一大特色水产品牌。
制作技艺:螃蟹切块,用刷子清洗干净后,整齐地码在盘子上,放入蒸柜里大火蒸10分钟左右,直至鲜红的软壳慢慢浮现,淋上秘制酱油,撒上香葱丝,再浇上滚油就可以上桌了。特色烹饪菜式有秘制重壳蟹、豉油皇焗重壳蟹、古法焗重壳蟹、酥香重壳蟹等。
节气美食文化:秋风起,蟹脚痒,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清代文人屈大均于晚年成书《广东新语》,其卷二十三《介语》就有对蟹类的记载,“又蟹一月一解,自十八以后月黑,蟹乘暗出而取食,食至初二三而肥,肥则壳解”这段文字就是对螃蟹蜕壳成为重壳蟹的记载。重壳蟹又称松壳蟹,生长于咸淡水海域,是珠海特产海鲜,其色泽光亮、肉质嫩滑。重壳蟹每年要褪四次壳,每褪一次就会变大一圈。处于青壮年时期,新壳刚长好、旧壳尚未脱落时候的重壳蟹质量更佳。
推荐理由:重壳蟹是青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每年深秋时分,珠江口咸淡水流域,就会为居住于此的斗门人回馈这件珍贵的礼物。重壳蟹最妙不可言的是掰开表面青壳,薄韧鲜美的软壳之下,是金黄香软糯滑的脂膏。一口咬下去,从弹脆的重皮咬到香糯的蟹膏,再到嫩滑的蟹肉,口感丰富。2019年7月,秘制重壳蟹被列入斗门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技艺:先将笋干放入锅中,加水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小火焖煮,捞出切除根后洗净,浸泡在清水中备用。五花腩洗净切片,以盐、糖、生抽、米酒、花生油拌匀备用。开锅下油,爆香姜片和蒜片,下五花腩翻炒片刻,然后下苦笋、蚝油,以盐、糖调味,继续翻炒片刻,勾薄芡便成。
节气美食文化:民国《清远县志》卷十四《土产物》又载:“其晒干者,曰金钱笋衣,此最嫩者之笋衣也。曰笋蝦,曰大玉蝦,此切剥之笋片也。分生晒、熟晒二种。又有笋尖,乃以最嫩之笋尖而全株切晒者。”滨江笋干色泽金黄,清爽味香,早已盛名于海内外。滨江熟晒笋干制作工艺现仅存于骆姨坑、鱼坝、珠坑、河洞、石坎等地,以骆姨坑所制为代表。2022年,滨江熟晒笋干制作工艺被列入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推荐理由:笋干五花肉,寓意在新的一年好事如竹笋般层出不穷、事业腾达、节节高升。笋干色泽黄亮、肉质肥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等,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的特点。
制作技艺:首先,将笋切片焯水过冷水,五花肉切片后用少许盐、酱油、淀粉、食用油腌制,将适量淀粉、少许盐、白糖、酱油、肉汤(或水)兑成芡汁。随后将炒锅烧热,放入油、蒜片、姜片爆香,先后倒入五花肉、笋片翻炒均匀。最后,倒入芡汁和葱段翻炒,在锅中焖少许时间,即可起锅。
节气美食文化: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饮食应以润燥、养阴为主。新寮竹笋作为一种具有滋润效果的食材,符合秋季养生的饮食原则。新寮竹笋经过水煮、切片晒干之后别有一番风味,是当地村民喜爱的食材之一。
推荐理由:新寮竹笋生长在深山,保证了其纯天然的品质,并且嫩滑爽口、甘脆清甜。新寮竹笋的传统加工方法保留了其鲜美的口感,爽脆、清甜、甘滑,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磷、铁、钙、镁等微量元素。
制作技艺:东寮芋通过炒、煮、焖、蒸、炸等烹调手法,可做成有蒸芋块、反沙芋、蒸芋丝、香芋鱼头煲、糕烧芋、炸芋片、芋卷、芋球、芋泥、红烧芋头、芋横煲、鲫鱼芋头汤等十二道菜的全芋宴。
节气美食文化:中秋节吃芋头是—项源远流长的习俗。芋头味甘辛、性平,入肠、胃经,有健脾补虚、润肠通便、散结解毒、疗热止渴、补中益肾、调理肝肾、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推荐理由:东寮芋属槟榔芋,盛产于揭东区玉湖镇东寮村。东寮芋个大,产量高,肉质松,味香浓。每年中秋前后上市,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
制作技艺:普宁豆干制作工艺流程包括磨浆、除渣、煮浆、配膏、试粉、掺膏粉、拌和、定卤、包块、压块、煮熟等步骤。普宁豆干外皮柔韧、内里嫩滑,油炸后外酥里嫩,尝之又脆又软,香味久存唇齿间。普宁豆干主要有煎、焗、炸等三种烹调方法,蘸以辣椒醋,更觉可口。普宁豆干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节气美食文化:选豆是普宁豆干的制作关键,水质是灵魂。选用秋分时节的优质大豆会让豆干更香更浓。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空气湿度也相应减少,这为豆干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豆干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压制等多个环节,而秋分节气的干燥气候有利于豆干在压制和晾晒过程中更好地成型和保存。
推荐理由:普宁豆干是普宁著名的地方小吃,享誉海内外,如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地都有普宁华侨经营豆干生意。豆干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制作技艺:水煮。
节气美食文化:秋高蟹肥,倚着海风,赏月品鲜。
推荐理由:中山南朗崖口村位于咸淡水交界处,盛产各类海鲜,崖口海鲜食街更是久负盛名。其中,崖口青蟹以肉质肥美、体型魁梧、肉多壳薄而享誉珠三角。一只青蟹从幼体长至成年,要经历10多次的蜕变。在青蟹脱壳的不同阶段中,产生了市面上的水蟹、肉蟹、膏蟹、黄油蟹、重皮蟹等品种。一百只蟹只有不到1%的机会产生一只黄油蟹,黄油蟹在市面上卖到了上千元一只的高价。正值“少女期”的母青蟹又叫做奄仔蟹,在中秋前后是最肥美的时候,蟹膏入口即溶,浓醇而不腻,肉细又清甜。
制作技艺:杨桃经过烹饪,可以制作成杨桃星星粿、杨桃咕噜肉、杨桃虾球、杨桃鸡肉球、杨桃潮州鱼生、杨桃炒饭、甘草拌杨桃、杨桃果汁等菜品,色香味俱全。杨桃果汁:一升水加白糖煮开后,放入洗净切好的杨桃片煮片刻即可。杨桃瘦肉汤:砂锅里放适量清水,放入瘦肉、杨桃、蜜枣、姜片大火煮开改小火煮45分钟左右,放适量盐调味即可。杨桃焖排骨:锅中烧热水,放姜片、料酒、排骨,去掉浮沫,将排骨清洗干净。再将炒锅加热,放油和冰糖,炒出糖色,放排骨翻炒,加入姜片、蒜头、酱汁,让排骨均匀裹上酱汁,倒入适量清水,中火焖约20分钟后加入杨桃片,焖2—3分钟,便可收汁装盘。
节气美食文化:秋季人体的阳气渐收,阴气渐增,容易导致口干、鼻干、唇干、咽干、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杨桃皮薄如膜,果肉脆滑鲜嫩且酸甜清凉,不仅汁多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利尿止痛、祛热解毒的作用,果汁中还含有柠檬酸等有机酸,能帮助促进食物消化,因此非常适合秋天食用。
制作技艺:将鸡放入含有八角、桂皮、鱿鱼干、沙虫干等材料的高汤中浸泡入味,用皮水抹于鸡的表皮并风干,再经过高温油炸,酥脆的炸子鸡晶莹油润,令人食指大动。
节气美食文化:相传“炸子鸡”这道菜是由苏东坡夫妇所创,后来这道菜在广东多地流传。传至吴川,经过吴川厨师的不断创新改良,便有了这道极具吴川特色的“炸子鸡”,成为吴川酒楼、宴席上的经典菜式。
推荐理由:“炸子鸡”制作过程要经过“一腌、一浸、一晾、二炸”几道工序,其制作工艺复杂,在吴川宴席上有着“头盘菜”的地位。刚上桌的“炸子鸡”,外皮香脆,肉质鲜嫩多汁,搭配盐焗鸡粉、甜辣酱等不同酱料,还能吃出咸香、酸甜、微辣的口感。
制作技艺:将一定比例的肥肉、瘦肉剁碎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份而成干制品。一般工序有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晒等七个步骤。制作优良的厚街腊肠具有“色、形、味”三大特点,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制作水平。
节气美食文化:俗话说“秋风起,吃腊味”。每年秋分至冬至这段时间正是秋风微起,天气干爽之时。厚街镇秋冬季温和少雨,受寒冷空气影响,天气干燥,是肉质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的时节,再加上光照充足,创造了自然风干腊味最好的气候条件。秋冬时节,吃上一口腊味饭,感受阳光和风、烟和火、时间和温情交融交汇的味道。
推荐理由:厚街腊肠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厚街腊肠属于广式腊肠的一种,在民间素有“广东腊肠数东莞,东莞腊肠数厚街”之说。厚街腊肠的配制方法与其它腊肠区别在于肠衣用料和腊肠分段的长短,故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之说。自南宋末年以来,厚街腊肠经过厚街人的代代相传和不断改进,不仅汇聚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技巧,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制作技艺:白沙油鸭喉剪段飞水去油。切好萝卜放煲里,加姜片煮二十分钟,再放鸭喉煲十分钟,最后放少许盐。
节气美食文化:白沙油鸭不仅是家庭秋冬季美食,而且已经走上宴席餐桌。油鸭腊味饭、鸭喉萝卜煲、鸭肾西洋菜汤、鸭肠蒸水蛋、香芋油鸭煲等,皆由白沙油鸭派生,各有风味,成为岭南饮食文化一大特色。
推荐理由:秋风起,吃腊味。虎门白沙油鸭作为腊制食品的佼佼者之一,是东莞的传统食品、中国南方特色风味的优质农副产品,在晚清时期已出口香港,在大湾区和东南亚享有百年品牌的美誉。白沙油鸭制法悠久,白沙油鸭制作技艺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制作技艺:将整只光鹅洗净斩件,内脏处理干净后切大块、鹅血切大块,焯水备用。大火爆香姜蒜等配料,加入鹅肉、鹅什爆炒,加米酒、水、调料、香料包、辣椒小火焖煮40分钟,大火收汁即可。
节气美食文化:梅岭鹅王制作技艺是南雄的一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梅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造就了独特的美食文化,在南雄珠玑镇当地以梅岭鹅王为招牌菜的菜馆有上百家,形成了“梅岭鹅王一条街”的景观。
推荐理由:梅岭鹅王是南雄特色菜肴,集中体现了南雄菜“咸辣鲜香”的特点,令人胃口大开。鹅肉味甘、性平,有补阴益气、生津暖胃等功效,是秋冬季滋补佳品。
– 内容来源 –
广东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