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赚钱”,送你一套互联网赚钱秘籍,提升你的赚钱认知
回复“成长”,送你52条个人成长的干货笔记,
回复“写作”,可查看新手入门写作方法
今天的开头给大家读一封私信。

我是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妈妈,从我女儿刚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改变了。

原本在她出生的那一刻我是坚定的认为学习这个事啊,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很正常,所以我在幼儿园时期从来没有给我的孩子上过什么培训班。

幼儿园家长群各种卷,但是我依旧保持清醒,不跟着卷,直接退去。

但直到孩子进了小学一年级,开了第一次学校家长会之后,我回家立刻给我的孩子报了英语,数学课外培训班。

只因为学校的老师跟我说了一句,各位,光靠学校教啊,孩子中高考是不行的。

我从那之后开始起,各种焦虑轮番上演,脾气暴躁。

我现在开始发现我的女儿没有以前那么话多了,没有以前笑得那么开心了。

这才上学多久,我感觉我已经把她折磨的不行了。

其实我的女儿是一个很爱学习,很要强的孩子,她喜欢问问题,很自信,也爱笑,她的爱好很广泛。

喜欢弹琴,跳舞,画画。睡觉前一定要看会书再睡的。

可是上周末发生了一件事她拿到了数学小竞赛的优胜奖,回来拿着奖状跟我说。

妈妈,你开心吗?

我在那一瞬间就傻了,我说不出话。过一会我问她,我说妈妈很开心,你开心吗?她说,妈妈你开心我就开心。如果妈妈你开心,我下次还拿100分。你会高兴吗?
作为母亲,我听到这话的一瞬间我就在心里面一遍一遍的提醒自己,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开心自信。
但是对不起,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每次遇到孩子的学习,我啥都抛在脑后,我已经忘了她的开心,忘了她的健康,我只想让她在学习里面,能够赢。

龙老师说,我在看完这个短信之后,我自己的内心是非常跌宕的,只为孩子那句,妈妈,你开心吗?

但是我想,真正会心酸和心痛的,一定不是那个为了要讨好妈妈所以去学习的孩子,而是那个妈妈。

其实如果你真的做过妈妈你就会知道,我们的初心只有一个,就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这辈子能够幸福开心。

并没有说希望她出人头地,只是现实和理想就是很难平衡。

现实就是我的孩子如果不努力,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而理想就是我看着我的孩子眼里没光,心里没力,那背着书包的小小身影,难道有人比我更心疼吗?

没有的,所以当这个妈妈在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问我究竟该如何去平衡这些理想和现实。

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让我的孩子开心而且不要让我的孩子输在这个社会里。

我到底怎么做,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左右为难。

这封私信让我想了我自己,这几年我一直都在保持学习,尤其是育儿书籍,所以平时照顾汐汐我一直都特别温柔,和汐汐的互动连接也很好。

但是在汐汐上幼小衔接之后,我也有2次因为辅导汐汐而生气甚至是发火,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是汐汐哭,而我又气又后悔。

好在我很快就开始反省自己,我发现是我对汐汐的高要求。

其实汐汐是很主动的孩子,回家会主动写作业,而且学校里的作业也写的很好。

看了那么多的育儿理论书,我也知道为什么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容易生气,因为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还要处理孩子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容易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失去耐心,也不能忍受在自己看来如此简单的题目,孩子就是不会。

其实自己会是一种本事,能教给别人是另外一种本事。

而且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就是需要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但是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就没办法再专心的去写作业了,孩子就会陷在父母的情绪里,只希望父母不要生气。

时间长了,孩子每次写作业总是被批评,被吼甚至被打,在家长气急败坏、狂风暴雨的摧残中,渐渐认同了这个评判,自己就是粗心,就是磨蹭,就是笨,就是学习不好。

慢慢地,孩子就会把写作业这件事和负面情绪联系到一起,一想起写作业就发怵,内心充满了沮丧,挫败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怎么可能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只是想办法应付了事,越应付,越挨批,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尽量把学习这件事和积极正面的情绪联系起来,不要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

指出孩子的进步,让他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做的很好。

我记得有本书里写道;请父母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别太焦虑,只要孩子智力没问题,他迟早能学会写字,两位数的加减法。

焦虑让我们无法从容淡定,总想事事争先,结果揠苗助长。

可是,即便我们呕心沥血,夜夜陪读,真的能保证孩子成绩好,就能有个好的未来吗?

与技能的熟练,知识的储备相比,一个人的创造力,感受力想象力等软实力更为重要。

先生也总是说我太过于焦虑。

说实话,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但是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太卷了。

而且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和培养的。

书上说,如果能让爸爸来负责孩子的学习,可能会好很多,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参与比较少,对孩子抱有的感受不像全天照顾孩子的妈妈那样多层次。

所以就能够功课论功课,不会容易产生养育倦怠。

汐汐上幼小衔接了,明年9月份就上一年级了,我一直在培养汐汐的自主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