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孩子学业和社交,陪伴家庭成长

孩子学习不好,先补课,还是先补人?

大部分父母一定是先补课。这样一来,父母就容易做多了,父母做得如此之多,孩子的学习还不行,甚至更差了,那结果肯定既对不住父母也对不住自己啊。

一切都怪自己,是这个时代孩子无法承受之重。

我在做心理咨询时,很多父母根本无法面对家庭问题,因为会害怕问题出在自己这里。成年人都如此,想想孩子呢?同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一个孩子认为,问题都出在自己这里,那又该如何消化这份沮丧感呢?

补课真的是在给孩子补课,还是为了抚平这个内卷时代,父母和孩子的焦虑?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孩子在学业中的父母仔细斟酌。

注意,我的意思并不是反对补课,而是,要补得其所。

对求知的孩子,补知识;

对求爱的孩子,补缺失的爱;

对求认可的孩子,补缺失的价值感。

而我认为,大部分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是卡在知识上,倘若是,那是最简单的一种。

学习没有动力、畏难、厌学、和父母顶嘴、爱发脾气、社交困惑……这些仅仅是问题表现,其背后可能是家庭的争吵、手足竞争、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相处模式……问题,导致孩子耗费了大量心力。

心力不足,学习不可能会好。

家庭教育错综复杂,从何入手?我在从业的十多年,在这么多重要的议题中,抓住了一个课题——自驱力

我主修的学派,个体心理学,深入研究人生的动力,因此在教育心理学、家庭治疗的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人是如何实现自我,从自卑到超越,变得更能适应社会、更有动力?

和我深入学习的学员们都知道,我们的课程会带领大家深入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行为动机和目的,去深入理解个体行为,从而让父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很多学员在上我的课之前,看过很多书、上过很多课,还是做不好,原因或许就是大家急着学方法。真的是越焦虑越容易成为韭菜,课程越是听起来速成、几招搞定、心潮彭拜的,可能越是无法适合自己的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方向对了,你才能等!
一旦懂了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父母才能少焦虑,多一点从容!

一旦孩子有自驱力,就学习这件事而言,父母、老师、书籍都将是资源。
如果孩子没有找到人生的动力,那么父母的期待、老师的要求、垒成山的书本,都将是压力。

自我驱动的能力,是一个人行走一生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这个注定有困难、有挫败的世界上行走一生的能力!

每年开学的第一个月,都是我个案咨询接不过来的时候,我要面对大量厌学、辍学、拒学的孩子,并且普遍伴随沉迷电子产品,有些有自伤行为,有些躯体化明显,比如胃痛、头昏等。

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一股令他们非常恐惧的力量。这股力量曾经驱动着他们,甚至让他们比别人跑得更快,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似乎要被这些负能量吞噬,身体和心理开始变得不适应。

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父母还是停不下来,多数父母在一开始想的是:我把孩子送到你这来,你给我治好了,让他赶紧去努力学习。

是啊,努力学习不是孩子应该做的吗?大人都常常这样想。

其实孩子想的,和我们一样。

只是,缺爱缺安全感的孩子,缺价值感的孩子,缺自我认同的孩子,缺自主空间的孩子……他们就像在泥潭里挣扎,先得谈生存,才能谈发展,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这就让孩子内心无比撕扯。一方面他无能为力,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


当下的孩子太难了,初中生6点起床,11点多才能睡,一整天高强度学习,写作业和复习,周末还要接着补接着学……我内心其实觉得真不应该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承受的。但他们必须面对:如果没有热爱,还要在家庭关系等问题上耗费心力,该如何承受?


 

学习是必须的,人生有困难是常态。思来想去,只有孩子能应对生存,拥有活得幸福的能力,父母才能放心。否则就是——“道理谁不懂?”
所以,如果我做的这份工作,就要直面这项议题,如何助力孩子的学业和社交?这其中学习的问题,重中之重。

如果能激发孩子的自驱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反过来,如果要做到激发孩子的自驱力,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学会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但凡要揠苗助长、忽视不管,都将求而不得。

所以,我开始了一系列围绕实现它的课程。从基础理论,到方法、践行,到带领大家从知道到做得到。

如果父母能等候那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施肥浇水,懂得其中的奥秘,一通百通。
重视孩子的自驱力培养,能给孩子的,是一大笔丰厚的人生财富,那个生命必定能成为自己,并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