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常用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图片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测量方法

  选:根据实际要求,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要根据测量物体来选择合适的刻度尺。选择的依据是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图片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不能斜视。    

       图片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估读原因:在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两个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之间都有空隙,即在分度值之间的空隙中没有刻度线,因此就无法准确的读出空隙之间的准确数值,如果不读出来就会使误差增大,所以就要估计的读出来。

2.估读方法: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难点、必考点)

如图所示:

       图片

测量值=准确值 测量值

5.34cm=   5.3cm  0.04cm

解析:每一个正确的测量值中,倒数第2位就是分度值,如5.34cm,3就在分度值所在的数位,所以所用的刻度值的分度值是,0.1cm或1mm,不是0.3cm或3mm。(谨记:倒数第2位是分度值的数位)。

3.估读易错点:    

(1)估读值是0也要写上,不能省略,比如5.30cm,不能写成5.3cm;

(2)不要受到思维定式和经验的限制,估读之前一定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

考察题型:(1)根据刻度尺分度值读出测量值。(2)根据测量值确定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1)根据刻度尺分度值读出测量值。

1.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片 

【答案】3.47

2.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图片

【答案】6.00

3.图中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cm。

      图片    

【答案】2.74—2.76(2.75)(易错点是零刻度线不在最左端)

(2)根据测量值确定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重点题)1.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173 mm          B.1.732 dm      

 C.0.01732 km    D.0.17321 m

【答案】B  C答案是易错答案。

2.如图,它的量程为   cm;小明测量物体长度为4.270 cm,此记录结果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图片

【答案】0-10cm 不正确  

解析:4.270 cm其中小数点后倒数第二位“7”所在的位置是刻度尺分度值所在的位置。“2”所在的位是“mm”位,“7”应该是mm的下一位。总之,小数点后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所在的位,所以本题的分度值应该是0.01cm,不是1mm.

技巧:

测量值是1.8cm  所用刻度尺分度值是1cm;正确的测量值,有1位小数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和单位一样;    

测量值是1.80cm  所用刻度尺分度值是1mm;正确的测量值,有2位小数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和单位进率是10的下一位;

测量值是18cm所用刻度尺分度值是1dm;正确的测量值,没有小数部分,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和单位进率是10的上一位;

记:测量结果——数字 单位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易错易考点:

1/2h=30min  1h30min1.3h=1.5h   

15:50到16:05总共经历的时间是:

16:05-15:50=15:65-15:50=15min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4、误差与错误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仪器精密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或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由不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记录实验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

是否可以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区分方法        

无错误的实验数据

比较接近真实值

错误的数据

远远偏离真实值

减少或避免的方法

选用更精密的仪器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的)

2、参照物         

图片
       

(2)参照物的选择:

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因为以物体本身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除自身外,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内容是指:a.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b.静止是相对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物理为了解决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就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所以,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运动的快慢,即运动越快,速度越大;速度越大,运动的越快。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a.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相同t,比较s,s大的运动的快。         
b.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s,比较t,t小的运动的快。         
(2)定义: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之比使用相同t,比较s,的方法。          
(速度的定义采用了比值定义法,运用此方法得到的定义式,只是用来计算)

(3)定义式:v=s/t 。

通常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

         导出公式:s=vt;      t=s/v

(4)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单位:

           m/s(米/秒) km/h(千米/时)

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方向)、且速度(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从方向和快慢来描述。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运动的路径是直线

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它的速度是一个恒量,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必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速度都相等。

图片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图片

1、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s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秒表、刻度尺、金属片

3、实验原理:图片

4、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6)测量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考察的难点、易错点。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S2/t2,关键是得到t2的途径,肯定不能把小车放到中点静止释放,用秒表直接测量,原因是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中点的速度不为0(考点),得到t2的途径是t2=t-t1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准确的测量时间。

※6、误差情况:

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t偏小→v偏大

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t偏大→v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偏大偏小的原因是时间的测量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和路程没有关系。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即真空不能传超声波、次声波、声音

(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

(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

介质种类:在一般情况下,v>v>v

介质温度: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学生易错点解析: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是介质的种类、温度、状态等,首先强调的介质,而不是声。也就是说声速与声的种类没有关系,也与声的响度、音调无关。

例题:(改编)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声比小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超声波、声音和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D

【详解】A.大声和小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A错误;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故C错误;    

D.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的声在相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故D正确。

故选D。

(3)回声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大于17m

     ※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延伸考点:人要想把听到两个声音区分开,这两个声音之间的时间差必须在0.1以上。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波形图显示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频率决定;

频率大,音调高;

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

声音清脆、尖细。

音调低:

声音粗犷、低沉。

波形图的疏密程度

波形图越密,音调越高

波形图越疏,音调越低

图片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振幅大,响度大;

振幅小,响度小。

此外还跟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

响度大:

震耳欲聋

响度小:

轻声耳语

波形图的高低程度

越高,响度越大

越低,响度越小

图片

音色

声音的特色

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

不同的结构、材料,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波形图的形状

如图表示音叉和钢琴在响度、音调相同时的不同的音色

图片

易考易错点辨析:

振动的快慢———频率———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影响着音调的高低。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力的大小———振幅————响度    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力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是互不影响的,即振动的快慢不会影响响度的大小,力的大小也不会影响音调的高低。    

音调高的,响度也不一定大,音调小的,响度也不一定小。二者分别表示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性,二者没关系。

例.下列关于各图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片图甲:敲击编钟所用的力越大,音调越高(响度)

B.图片图乙:钢尺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音调)

C.图片图丙: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不可以控制噪声

D.图片图丁:B型超声波诊断仪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第3节 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传递信息:应用:倒车雷达、声呐、超声导盲仪、B超、超声探测仪、超声测速仪。

(2)传递能量:碎石机、超声波洗牙。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人耳虽然不能听到次声,但次声具有很强的能量,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可以震碎人体的器官,破坏建筑物,使机器破碎等。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

3.声音:老师讲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传递信息。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界定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等级: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易考易错:0dB的声音不是没有声音,而是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噪声检测仪只能起到检测的作用,而不能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

2、控制噪声的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或防止噪声产生)

如:禁鸣喇叭、夜间禁止施工、摩托车排气管上的消声器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或阻断噪声的传播)

如:城市高架桥两侧安装的隔音板、路边植树、居民楼靠近公路一侧安装隔音玻璃等

(3)在入耳处减弱或阻止噪声进入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