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行书非二王不压子昂”,这就是说,论行书水平,除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还没人能稳压赵氏一头。即使是颜真卿、“宋四家”也很难胜过赵孟頫,他不仅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诸家笔法,还在点画细节上书写得尽善尽美、登峰造极。

赵孟頫的字曾让汉化不深的蒙元贵族都赞不绝口,忽必烈甚至以“神仙中人”称赞他,而元文宗则把他与唐之李白、宋之苏轼并列,称为“本朝五绝之人”。学界认为,赵孟頫的行书非常适合初学者临摹,是学习笔法的“捷径”。

这是因为首先以赵字为师,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其次,赵孟頫传世真迹多,我们不用去临摹别人的拓本、摹本,更加真实可靠。第三,赵孟頫取法诸家,尤其继承了二王用笔,是我们学习古人的“跳板”。最重要的是,赵孟頫继承古法基础上又省去了过于繁复的技巧,艺术性、实用性完美协调,非常容易上手,出成果也快。

赵孟頫行书有很多经典作品,如《前后赤壁赋》《洛神赋》等,但最令他个人满意的,是写于60大寿的《梅花诗》。书写此帖时他儿孙绕膝、心满意足,借着酒性,挥毫落笔完成此作,不论是情感之真挚饱满、笔法之自然细腻,都胜过诸帖。

《梅花诗》全卷纵28厘米、横177厘米,共计49行、487字,写于皇庆二年(1313年)。此作字字精美入神,已经洗去了早年的拘谨,苍劲灵巧,无丝毫俗媚之气,不愧是“大手笔”,这样的字才是老百姓爱看的字。

《梅花诗》于清末流入美国,现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是该国的“重宝文物”。赵孟頫此作以王羲之、李邕、米芾笔法为基础,用笔动作丰富,书写自然。先空中取势,再顺锋入纸,落笔后笔尖按压、衄挫、调锋,行笔中锋、侧锋并用,灵活自然,既有筋骨又不失姿态。

此帖笔画秀润遒美,筋骨内含,绞转使意,牵丝引带,转折处圆笔为主,如“折钗股”张力十足。勾挑凌厉,收笔干脆,撇捺舒展,开合有度。《梅花诗》因字赋形,结构欹侧多变,呼应俯仰、穿插避让,姿态万千。字迹大小错落,布白疏密得宜。

赵孟頫晚年行书已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用笔越发精湛自然,气韵越发超凡脱俗,刚柔并济,阴阳协调。以此作为师,好好临摹便能领悟到晋唐宋元正宗笔法,书艺自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