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墙、石墙和砖墙
文/王亚娟
泥墙、石墙和砖墙,它们见证了我人生的轨迹,盈满了生活的温情。墙里墙外皆是静谧温馨的画卷和绵绵的牵挂。
青石子,深深浅浅铺古径;黄泥巴,紧紧扎扎筑高墙,这是对于儿时故乡的最佳写照。那里青山绿水环绕,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升起。而那矮小的泥墙,承载了我童年的欢笑和乐趣。
泥墙,表面呈土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时间久远些的泥墙早已风化,凹凸不平,还有很多小动物钻出来的小孔洞,处处彰显着岁月的斑驳。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里提及的泥墙根,应该就是这种泥墙。先生儿时在泥墙根的乐趣是多样的,然而像他一样抓蜈蚣和蟋蟀,我是不敢的,但我热衷于捉蜜蜂。
泥墙上的小孔绝大部分都是蜜蜂的府邸,我用一根细软的小竹枝、一个空罐子就可以收获一天的快乐。捕捉蜜蜂,需细心观察孔洞,找寻蜜蜂的踪迹;还需要一些运气,因为它们可能“不在家”。轻拨竹枝,将蜜蜂引出,再用空罐覆盖,便能轻易捕获蜜蜂。抓满一罐子后,我会把它们送往养蜜蜂的伯伯那里,放进蜂窝。虽然现在知道这样“落单”的蜜蜂很难融入蜂群,但那时是乐此不疲的。
泥墙承载的是儿时的快乐,是浓浓的温情,而石墙赋予了我坚韧的品质。
家里砌石墙时,我已读中学了。砌石墙用的石头是父母一块块从山上、从河里搬来的,积攒了很久很久。砌上石墙的家有了江南小院的感觉。唯一遗憾的是,我有次看到一条蛇在石墙缝里张望,被吓得不轻,便也歇了探索的念头。
那时候,我已不能再肆意地撒欢儿,更多的是在石墙里面学习。当时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囡囡,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才能有个好未来。”虽然不是很懂,但是电视机的普及让我知道外面的天地是多么广阔、大学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后来我有了小小的心愿,想上大学,必须上大学。
再后来,当村里一户户人家都砌上砖墙时,我们家却迟迟未有动静。父母积攒的钱,几乎都用于供我读大学了。我离家求学后,他们方知外面生活成本之高,但是身为农民的父母,却从未让我窘迫过,于是我有了手机、复读机,甚至笔记本电脑。而他们,仍生活在石墙里。我是从石墙里出嫁的,父母站在石墙外,目送我去另一户人家生活。
七八年后,家里终于砌上了砖墙。墙里是年迈的父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自在。二老一直牵挂着我的生活是否顺遂,偶尔因一场噩梦整夜不能寐,终盼到天亮,打电话询问我是否有遇到不愉快的事,担忧至极。
岁月变迁,但唯一不变的是墙里墙外的温情和牵挂,还有那最深沉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