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编者按:

青岛四方机厂从1900年兴建,至今已跨越两个甲子时光。作为中国火车的摇篮四方机厂从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走来,在自力生产、体制改革中快速发展。在时代的巨浪中,一代代“四方人”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激昂热血的红色篇章,也留下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先行脚步。

作为青岛老市北工业遗存的代表之一四方机厂的蝶变更新,不仅是中车作为央企担当老工业基地复兴、城市更新先行者的责任使命,也是城市建设者为市北历史工业遗存探索的一条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建的出路。

四方机厂的改造,既致力于为青岛和市北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城市生活提供可交流储存的公共空间,也希望能以工业遗存为基点,以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为契机,来打造产城融合下具有“百年四方精神”的“城市文化复兴新地标和城市共享生活新领地”

图片

图片

遗落在青岛市北的城市工业记忆

/ Lost Industrial Memories of the City

四方机厂,坐落于青岛市市北区杭州路16号,毗邻胶济铁路线与青岛游轮母港客运中心。这座机车厂最早系德方修筑胶济铁路之需应运而生。后一战时,厂区主权随青岛一同转由日军所占,直至二战结束,主权收回,这里才真正开始由我国自行主导机客车等生产制造任务。在这里进行的工业生产,一直到近几年才逐步停止——由于厂区从杭州路旧址搬迁至城阳棘洪滩。如此,这座老厂便从一线退下,成为了市北的一座“荒芜寂静之地”。

图片

当工业的喧嚣褪去,平淡和宁静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数年的“空闲”,给了老四方机厂足够的时间从工业的紧锣密鼓中脱身出来,重新回到一种朴拙而悠缓的生活节奏中。

被炽热的火花照亮的厂房如今在紧闭的大门里隐没着,原来在生产一线经受着千番锤炼和锻造的机械如今也闲置在了厂区一角,它们和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的一代代工人一样,陈述着同一个时代的语言。

图片

直到2022年,青岛市就历史城区提出“要以在地历史文化做基底,以历史和传统风貌建筑做城市可补充功能的载体空间” 的针对性保护更新方案,市北区作为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红色革命文化的发源地、百年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才真正开始在城市更新中占据首要着眼点的位置。

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关于四方机厂的思考,成为了探索青岛“老城新生”的第一步——对青岛和市北而言,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在生产制造功能已然剥离之时,四方机厂这块土地是否还有别的意义?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工厂又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连结着过去与未来的公共空间,要如何在承接人文记忆的同时回应城市多样生活的期待?

图片

……

从杭州路沿线走过,稍稍留意这片静默的旧址,便能看到在紧闭的大门后,新长出的绿藤已然攀附在屋檐下掩住了斑驳的砖瓦。在初春的风中,周边的草木开始缓慢生发。或许,旧时厂区的荒芜,在这个春天终于能够迎来一些新生?

图片

红色记忆的起点,共和国机车的摇篮 
/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volutions, the cradle of locomotives.

从百年的风雨中走来,在四方机厂中,记录着属于青岛的历史动荡与波折,也记录着人民经受的压迫与反抗。在市北绵延14平方公里土地的历史城区中,四方机厂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地位。

图片

在这个百年老厂中,诞生了青岛的第一个工会——胶济铁路总工会四方分会,并源育了青岛早期的工人运动,刘少奇、邓恩铭、王尽美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此留下过革命的足迹。

图片

◎ 1923年“圣诞会”会徽

◎ 1925年胶济铁路总工会四方分会全体罢工胜利纪念

图片

◎ (左)邓恩铭 中共一大代表.圣诞会秘书长.工厂大罢工主要领导人

◎ (右)王尽美 中共一大代表.曾指导工厂工运工作

四方的土地印记着无数工人抗争、创新和奋斗的汗水和鲜血。在历史的巨浪中,扎根在四方的人们举着信仰的火炬,照亮着通向革命的曙光,也照亮着属于共和国的黎明。

属于四方人的故事,不仅仅记录在共和国艰辛曲折的革命史中,也记录在了如火如荼的机车发展史上。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1952年7月26日,四方机厂为我国成功试制第一台新蒸汽机车——“八一号”。这台解放型机车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制造机车的历史,同时也揭开了我国蒸汽机车制造史上的新篇章,自此,无数个“第一”相继在四方诞生……

图片

◎ 成功试制第一台新蒸汽机车——“八一号”

◎ 1956年9月,国产第一台T6蒸汽机车落成纪念

◎ 1958.04.30,国产第一台人民型机车

◎ 1956年9月26日四方厂研制组成中国第一台软席餐车

在如今的四方机厂厂区中,随着市区工业生产的停滞,在工业蒸汽翻腾中的许多故事,最终也随着光阴流逝随风散去,只留下了泛黄的厂史静静地躺在尘封的储物柜中。那些曾在历史的巨浪中掀起波澜的背影、在火光映照下的脸庞,也成为了玻璃压存的相片一景。

图片

◎ 90年代四方工厂浴场更衣室

◎ 1982.06.工厂羽毛球队队员们正在一起切磋球艺

作为青岛红色轨迹的起点和共和国机车的摇篮,对如今的四方机厂这片土地来说,未来究竟该向何处去?等待着它的是什么?历史长河为其留下的礼物,是否还能在城市更新中找到延续的意义?

图片

记录“四方”之名,留住城市之根 
/ Recording the culture and preserving the roots

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城市发展的100年。在存量城市时代,加速的城市发展将城市潜在的问题也加剧暴露了出来——它一方面导致了城市的急剧扩张,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量的旧城区域面临迭代更新的问题。


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对以工业遗存为主体的城市更新来说,改造便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推翻重建,或是针对建筑修补性的单点突破。城市发展到现在,所有的建筑都承载着人类社会迭代递进的需求。城市见证着区域的文脉和历史,见证着居民生活和本土社会的变迁。

图片

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每个城市都呈现着多元化面貌,存在于每个城市老旧城区中的工业遗存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律动和呼吸节奏。

图片

伫守于杭州路一侧的四方机厂,保留了独属于市北的那份“曲折历史”、“工业命脉”和“红色记忆”,也逐渐承载着一代代市北人的城市生活记忆。

百年四方机厂所留存的红色记忆、奋斗精神与拼搏创新,是一代代四方厂人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是老四方百姓岁月记忆里的原真生活,也是新时代青岛人不断激发城市认同的价值载体。

百年四方,犹如一台双向行驶的时光机,一边联结过去,一边联结未来。

图片

AUTHOR

图片

来源 | 四方机厂190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