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
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
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央美术学院创校106年来,正是因为汇聚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先贤,才有了百年校史的辉煌硕果,才有了赓续不断的央美精神。
林岗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杰出教授,也是中国油画界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美术界享有赞誉。他在学校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林岗先生跨入期颐之年,我们为之高兴和鼓舞,此时,为先生做一次大型回顾性展览,梳理其艺术历程和学术脉络,展示林岗先生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是学校的荣幸,也是薪火传承的使命。
林岗先生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油画家,有着坚定的文化理想,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直走在时代变更和发展的前沿。
他是敢于突破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最为真挚、感动的表达,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就,从而开拓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里程。青年时期,他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新中国的新精神。留苏期间的他深入研究并掌握了油画造型和色彩的语言传统,“追求淋漓舒畅的笔法和色彩,追求色调美和画面的情致”,成绩卓著。《狱中》《井冈山会师》《峥嵘岁月》《万里征程诗不尽》等一批历史主题创作以坚实的造型、特色的构图和色彩,成为一代经典。20世纪80年代开始,带着“超越时代局限”的思考,林岗先生的绘画从写实具像逐渐走向意象和抽象,通过点线面等基本绘画语言,表达丰富的人生与现实的体悟。
他是真诚、正直,倍受学生爱戴的教授。林岗先生在教学中呵护学生,鼓励自由创造,如父辈一样,给与坚定而深沉的关怀。他先后在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和第四工作室任教,长期思考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与未来,并付诸实践。特别是1985年创建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开时代之先风,拓展中国油画教育的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影响深远。
本次展览精心筹备策划,以回顾林岗先生的艺术历程为基本思路,通过“热血与感觉”“使命与拼命”“情感与形式的统一”“色与形的韵味”“播种者”“更直接一些”六个板块勾勒他艺术创作的轮廓,并着重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绘画风格之间的内在统一,捕捉林岗先生艺术生命的脉搏。“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用一生的艺术实践,一件件有力的作品感染着后辈晚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正是林岗先生这样的一代代名家大师的耕耘与奋斗,积淀了美术学院的丰厚底蕴。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期颐之年的林岗先生的人生、艺术与精神,对于百年美院而言,难能宝贵,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和传承。最后,衷心祝愿林岗先生健康长寿!
林茂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他不在于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腿脚,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他是使人生充满活力的泉源。
——塞缪尔·尤尔曼(美)
注:本次展览中的文字都选自林岗先生的自述或笔记,希望通过艺术家最真实的语言,使观众拉近与艺术家的距离,走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板块一
热血与感觉——早期经历
和《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50 年代初,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师生都在画年画、连环画。徐悲鸿、王式廓老师给我、冯真、李琦、邓澍、梁玉龙,还有两个中央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在美院后面雕塑系的破房子里上创作课,讨论如何学习旧年画,创作新年画,如何用一技之长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为人民服务。大家真是一腔热情,包括李可染、叶浅予、古元等先生,虽然在画法上有些不习惯,但是都非常积极。
我画的第三张年画就是《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段赵桂兰的报道,说周总理领着赵桂兰去见毛主席,觉得很感动。一是赵桂兰为救公家财产不幸受伤的事迹很感人,二是周总理领着她去见毛主席这画面很感人。主席和平民是平等的,这是新中国才有的事儿。后来学校叫我给同学们讲这张画的创作经验,其实讲了半天就是“激动”两个字。
构图上参考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大白条桌子,焦点透视,因为过去在美院图书馆看过,非常喜欢,印象深刻。其实我画这张画的时候,只知道素描的焦点透视和单线平涂,色彩一点都没有学过,只是有点感觉。现在回头看,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画出来的,完全依靠感觉。所以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推崇感觉,我曾在自己的小本上写道“感觉万岁”,画画主要靠感觉,你内心是什么样的,你自然画出来就是什么样的。
——林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