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艺术陈列馆》宣传机戳

卢  云

文字图案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文本, 信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最近收到用白毛女艺术陈列馆公函封制作的《白毛女艺术陈列馆》宣传机戳封。白毛女艺术陈列馆位于石家庄平山县北冶乡燕尾庄村天桂山景区内,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2004年建成开放。

《白毛女》的故事最早流传于河北平山西部山区,后来传到了延安。自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诞生以来,至今繁衍发展成为故事影片、芭蕾舞剧、京剧及众多地方剧种和多种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外也深具影响。

中国邮政曾二次发行过《白毛女》题材邮票。

日历

描述已自动生成

1968年1月30日和1968年5月1日发行文5《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邮票,全套9枚,其中第8枚为“芭蕾舞《白毛女》”。这枚邮票的图案描了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第七场
“太阳出来了”中喜儿走出山洞的情景。参加八路军的大春领着喜儿,迎着灿烂的阳光,向洞外走去,洋溢着被压迫群众获得解放、重见天日的欢乐气氛。

墙上贴着许多海报

描述已自动生成

1973年9月25日发行编53-56《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邮票,全套4枚,邮票展现的是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的场景图。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创作的,于1967年5、6月间在北京参加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汇演,由此被选定为文革期间的8个“革命样板戏”之一。该邮票中舞剧剧照很好地为人们展现出了剧中白毛女的风采,让人们感受到了革命现代舞剧的丰富多彩,同时该舞剧也表达出了八路军战士英勇伟大的艺术形象。

日程表

描述已自动生成

▲编53-56《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邮票首日封

《白毛女》故事的产生。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熟悉的旋律,讲述“白毛女”喜儿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人。“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我给我喜儿扎起来……”这段有着浓郁河北民间音乐特色的唱段,曾唤起多少人的共同记忆,至今家喻户晓。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汇集了当时最优秀的文艺界精英,其中包括后来参加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创作的王滨、瞿维、张庚等人。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鲁艺”版歌剧《白毛女》剧本封面

上世纪四十年代,平山县天桂山一带,流传着白毛仙姑的传说。《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在冀西平山、阜平一带采访时,了解到白毛女的故事,1944年创作发表了小说《白毛女人》。不久延安鲁艺组织编排歌剧《白毛女》。歌剧的主笔贺敬之当时年仅21岁,他与另一编剧丁毅共同完成了这部经典之作。

1945年4月28日,延安中央党校礼堂座无虚席,歌剧《白毛女》正在举行首演。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全国各地前来参加党的“七大”的代表,还有机关工作人员等共同观看了演出,剧终掌声如雷。

从这一晚开始,“北风吹”的旋律在巍巍宝塔山下,在美丽的延河两岸迅速流传开来。从延安演到农村、城市,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白毛女风暴”,激励了千千万万战士和群众,对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是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新中国成立后,《白毛女》又被改编为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穿军装的人的黑白照片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根据歌剧改编的电影《白毛女》剧照

1950年,电影《白毛女》开始拍摄,在主创人员贺敬之、杨润身等人建议下,摄制组选择了平山天桂山一带进行取景拍摄。

奇峰异石的天桂山上,有一个天然溶洞,洞深20余米,东、西、南各有出口,三面绝壁、险象环生。据说,这里是“白毛女”喜儿逃出黄世仁魔掌后藏身的地方,被称为“白毛女洞”——也是电影《白毛女》的取景地。

建筑的桥

描述已自动生成

▲天桂山白毛女艺术陈列馆

天桂山脚下燕尾庄村内,颇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太行山特色。石板铺街,古树参差,石房众多,村外山川相枕,田畴错落。是电影《白毛女》中80%的外景的取景地。2003年,这里开始筹建白毛女艺术陈列馆。目前陈列馆分四个展室、一个影视厅,馆藏珍贵文物1000余件,以实物、图片等方式,真实反映了旧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通过重现“白毛女”这一生动真实的艺术典型,反映了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