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2-05-03 11:01·白云山主人

01

明代画家谢时臣,字思忠,号樗仙,和唐寅、文征明、徐渭同门,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个时代。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古时人生下来三个月取名。谢时臣的名,应该是来自家族父母,字面的意思应为”当时之大臣“,《后汉书·何敞传》:”历观世主时臣,无不各欲为化,垂之无穷。”可见甫一出生,全家人就对其寄予厚望,积极入世的情怀呼之欲出。

《礼记·典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谢时臣的字应该取于他二十岁左右,“思忠”框定了”时臣“的性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来要做忠臣,匡时济世。

《礼记》。网络图片,侵删

现实往往和期许往往相去甚远。“(谢时臣)尝为学官弟子,举于有司弗成,辄弃去。曰:是不足学。”谢时臣入过官学,应该有按部就班通过科考步入官场成为”时臣“的可能,但因为举荐失败,竟然“辄弃去”。

“是不足学”可以看出作为文人的心高气傲,后面的学习经历不见于记载,确凿无疑的是,科考之路已经主动放弃了。

谢时臣《山居图》。网络图片,侵删

或许谢时臣拥有李白一样的傲骨,自恃才高,不屑于参加科考取得功名,但内心里其实还有参与政事的强烈冲动。李白属于应召入京,谢时臣没有等来这样的机遇,但是命运对他呈现出相似的迷惑性。正德九年(1514)的秋天,江西宁王朱宸濠向他抛出橄榄枝,时年二十四岁的谢时臣和四十五岁的唐寅踌躇满志的上路了。

唐寅《临水芙蓉图》。网络图片,侵删

唐伯虎之后的经历为世所熟知。因为觉察到朱宸濠的谋反意图,唐伯虎“赤身裸体,露其丑秽,佯装疯癫”,不惜装疯卖傻以自污,宁王最终被其迷惑放走了他。

谢时臣没有唐伯虎那样的慧根,无从逃脱只好在宁王门下苟且多年,直到正德十四年(1519),才和同乡章文才趁宁王举兵作乱之机,仓皇脱身,”裸袒二千里而归”,狼狈至极,文人的雅致风度荡然无存。

02

有此一事,仕途等于彻底封死了,于是沉心于艺术创作之中。

“樗仙”应该是这个时候起的自号。“樗”是臭椿,臭椿与柞树,在古时常用来比喻无用之材,古人自称“樗材”,是自谦之辞。以“樗仙”为号,一洗舍我其谁的为政冲动,充盈着一种谦恭温润的仙气,或许夹杂自嘲的因素。

谢时臣的作品出于拙朴平淡吴门画派,但却彰显出雄浑浩荡的气势,服膺沈周而接续其粗犷,与吴门的本来特色已有很多大的差异了。中年后,兼取吴浙,“大幅有气概”“善画有胆气”,自成面貌。擅长画“长卷巨嶂”,气势纵横而不为系出所拘。这种大画很受当时巨富显宦的欢迎。

谢时臣《秋山问道图》。网络图片,侵删

03

吴门的某些评论家于是对他提出指责,一是用墨奢侈,二是鬻画豪富。文征明为他鸣不平,认为画作贵在生动不生动。谢时臣本人则说,虽号“樗仙”,还食五谷,难以免俗,争论这些实在是没有意义。

谢时臣的画风和行为,可以看出其虽出身吴门,虽历经波折,但其始终有一颗澎湃激荡的心,所谓“樗仙”之类的自号,不过是求之不得之后的自嘲罢了。毕竟,人的本心是难以改变的。后来他更是将这样一种澎湃激荡深深地寄予到山水画作之中。

谢时臣《溪山幽居图》。网络图片,侵删

但他的“粗豪”风格依然不为同仁所容,并为画史刻意忽略,大概是因为悖于传统又悖于其地性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