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愿意,王师傅从来都不用自己亲自走出乾清宫!要么,搀出去;要么,送回家;甚至可以两脚离开,反正背后站着康熙皇帝,谁也不敢慢待,更加不敢轻视!

有人说,王师傅糊涂,那你肯定没有看懂《雍正王朝》?

有人说,王师傅最后总算赌对了一次,那你肯定没有读懂这个《雍正王朝》的智慧天花板!自热河回京,康熙皇帝随机召开了关于“废黜胤礽太子名位”的专题会议,与会人员包括六部九卿,包括上书房大臣,还包括诸位皇子。

会议刚开始,康熙皇帝便强调了本次会议的主题:

朕十月十六日,自热河发来的谕旨,你们都看到了,朕停用了太子的一切印信,太子不尽职,不修德,深失朕望,为了上不负列祖列宗在天之托,下不负天下臣民之望,朕决意,废黜胤礽的太子名位。

注意康熙皇帝强调的废黜理由,不尽职,不修德,笼统虽然笼统,但却能完美囊括太子胤礽的诸般罪行,仅仅一个“不修德”就能将太子胤礽于热河狩猎过程中的荒唐事囊括。

内容图片

当然,康熙皇帝至高无上,没人敢,更没人愿意反驳,那么,康熙说什么就是什么,听命就行,执行即可。

只是,太子胤礽的废黜对于太子师傅王掞而言,绝非什么好事,抛开个人利益不言,自己一手调教的学生得不到康熙皇帝的认可,甚至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王掞的处境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王掞作为坚定的“太子党”成员,没有了太子胤礽的照拂,那就必须考虑未来的生存问题,甚至全家上下的自保问题。所以,王掞必须有所反应,必须想个办法争取康熙皇帝的另类保护。

王师傅的顶级权谋,正式开场:

王掞:皇上,臣有本奏,请皇上,请皇上鉴纳。

康熙:我知道你要说话,但朕今天不想听你再说,你是一个正人君子,为了辅导太子,数十年呕心沥血,朕一直心存感激,这就是朕为什么要召你同车共乘的原因呢,作为师父,你尽了责,作为父亲,朕也尽了心,无奈所琢非玉,难成大器,你也不要过于伤心。

意思很明确,康熙皇帝并没有怪罪王师傅的意思,那么,王掞是不是就不必再担心,接下来的操作也就没必要出现了?

内容图片

当然不行,错就是错,过就是过,领导不怪你,那是领导的胸襟宽阔,但你不能当真,不能再将领导的宽容当成理所应当,那叫不懂事,更是不懂规矩!

更为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不怪你,但也没有保护你的承诺,那么,你就基本能够预见自己即将面临的局面。所以,你越是不怪我,我越要强调自己的罪行,越要想办法激怒你,然后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可能会有的处境。

首先,我要明确自己的过错:

皇上如此褒奖老臣,更令老臣惶愧无地,今日老臣冒死进言,皇上鉴纳,老臣要说,皇上不鉴纳,老臣还要说,倘若皇上不许老臣开口,臣就撞死在金阶,到九泉之下向列祖列宗去说。

领导的夸赞和包容,我不好意思接受,行不行?我接不住,中不中?反正,我就是要懂事,就是要按照常规的方式维护太子胤礽,你就说同意不同意吧?不同意?我立马撞死于金阶,让你丢人,然后再到地下告状,我就问你怕不怕?

康熙皇帝到底怕不怕呢?

仅仅一个撞死金阶的表现,便足能引起最大范围的负面影响,别管因为什么,更不要问为何如此,反正太子胤礽被废,太子师父被逼而亡,皇家颜面何在?康熙皇帝的仁德形象何存?

内容图片

康熙皇帝还能怎么办,只能将说话的权利交给王师傅!

语言艺术的巅峰来袭,针对康熙皇帝为太子胤礽确定的罪名,王师傅给出了逐条反驳:

皇上适才说太子不尽职,我请问自从太子辅政以来,六部公卿有几位大人尽职辅佐太子善为谋政。

首先,关于不尽职的问题,独木难成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满朝文武都没帮着太子胤礽理政,政令不通,命令不畅,你让他如何尽职尽责?

皇上说太子不修德,上书房几位重臣都有匡正得失的职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及时对太子赞善匡失。

再者,关于不修德的问题,朝廷设有专门的辅佐部门和重臣担当,既然你们都知道太子胤礽存在问题,为什么没人提醒,为什么没人尽职尽责?

诸位皇子除一二位辅助太子理政,其余的各位阿哥,谁不是各自为政,阴为绊阻,甚至还有暗中魇镇者,时至今日,将所有的过失归于太子一身。

更为重要的是,满朝文武乃至上书房大臣们不管也就罢了,诸位皇子都在干什么,康熙皇帝难道不清楚?要么,背地里使坏;要么,直接就是魇镇陷害;他们就没错,他们就不该为太子胤礽的今天承担相应的责任?

内容图片

然后,王师傅开始给出结论,给出直接激怒康熙皇帝的结论:

这是不教而诛,不但不能服天下臣民之心,而且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交代,也难以对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什么叫“不教而诛”?

不说不教不提醒,但凡出错,一棍子打死!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这句话基本和“昏君”绑定,敢于给出如此评价,康熙皇帝的愤怒可想而知。

可就算如此,王师傅的结论仍未结束,最后给出了一句“诛心”结论:

皇上,您不能这样对待战战兢兢三十几年的太子啊!

辛辛苦苦,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就好像老鼠见了猫,然后就凭着不能全怪太子胤礽的过错便将太子废黜,属实有些无礼,甚至有些无道!

再看康熙皇帝,压根就找不到反驳的方向,只能从王掞的身上寻找突破口:

说得好,说得好,朕是不教而诛,无道昏君,那么你是他的师父,他变成这个样子,你又该当何罪呢?

你别光骂我,你自己就没有责任,别忘了,胤礽是你的学生!

内容图片

康熙皇帝虽然将矛头指向了自己,但却到底落入了王掞提前准备好的陷阱,你问我的罪行,那我就尽可能往严重了说,反正你不打算杀我,只要你反驳了我,我就是安全的。然后,我再稍微用力,就能得到你的另类保护!

王掞:臣罪滔天,臣罪当诛,就在皇上召臣同坐御辇之前,臣已让家人为臣准备好了棺材,臣只等说了这番话就以一死谢罪。

康熙:好一个忠臣,你如此咆哮朝廷,侮辱君父,骂尽皇子百官,一死就能抵罪吗?

王掞:老臣全家三十余口,甘愿陪臣一同就死。

还有更为严重的处罚吗?还能再想到别的威胁吗?我求死,而且我一家三十余口甘愿陪我一块死,你还能怎么着?

要么,你就同意让我一家都死,严重玷污你的圣名;要么,你就全部推翻,认认真真保护我和我的家人!

再看康熙皇帝,已经找不到对付的办法,幸而张廷玉在,幸而张廷玉最是懂得替领导解围,给领导准备台阶:

张廷玉:王师傅,你以一死博取忠名,却把一个杀忠臣的罪名强加在皇上的头上,难道这就是圣人教你的忠恕之道吗?

王掞:老臣确未想到,可是,如果我不死,又怎么能对得起太子啊!

张廷玉:你死了,岂不更加有伤皇上的圣德之名,你岂不更陷太子于不忠不孝之地吗?

两句话,直接将王掞的形象固定了,直接将读书人最为在乎的东西搬了出来,你可以以死明志,但你又将置康熙皇帝于何地?如果真让康熙皇帝背上了诛杀忠臣的罪名,你觉得太子胤礽又将如何自处?

当然,张廷玉的主要目的并非压制王掞,而是为了保护王掞,目的在于提醒康熙皇帝,这是一个忠臣,千万别动怒!

内容图片

这突如其来的打断,其实就是善意的提醒,更是消除康熙皇帝怒火的最佳方式!更为关键的是,王掞乃汉臣,自然会得到汉臣领军人物张廷玉的保护,此例不能开,此例不能破,康熙皇帝能杀一个汉臣,就必然会有第二个,然后形成恶性循环!

康熙皇帝自然不傻,哪能不懂张廷玉的意思,再加上王掞的处境确实危险,那就索性顺着台阶往下走,切实给予王掞绝对的保护:

他想做忠臣,恐怕没那么容易,来啊,把王掞,把王掞送回家去,交给他儿子看管,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就问罪他儿子忤逆,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好了,有了这个看似愤怒的命令,谁还敢让王掞师傅出现任何的意外?

名为处罚,实则保护,康熙皇帝的用心,良苦矣!

然后,王掞师傅的常规模式,随机开启,从来不用自己走出乾清宫,自然有人送!

现在,你还觉得王掞糊涂不?

或者,你对《雍正王朝》的权谋智慧排名,有没有重新来过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