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安小编


正安聚友会

2024年09月27日 08:08

图片

   本  期  导  读    

秋伤于湿?秋天这么干,还需要去除湿吗?

提到秋天,大家对它的形容词都是「凉爽」「干燥」,按理来说这个季节大自然的湿气少了,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得干爽,有精神。

图片

但在我们后台,经常还能收到不少朋友反馈说,即使入秋了,身体还是困重乏力、皮肤油腻,甚至还有人感觉嗓子里的痰变多了,吐不出也咽不下

为什么秋天如此干燥的季节,大家身体里的湿气还这么重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医所说的「湿」分为外湿和内湿。秋季虽然干燥,外部环境的湿气少了,但是很多人的内湿却没有减少,主要还是因为「脾」没养好

刚过去的夏季,没管住嘴的人,贪凉饮冷,伤了脾胃阳气,导致脾无法正常运输体内的水液,水湿内停,湿浊自生。

而入秋后,很多人又开始吃一些滋补的食品,让身体储蓄能量来抵御冬天的寒冷,但脾胃还没修复好,根本无力运化这些厚腻的食物,不仅吸收不了营养,反而还会加重体内的湿

图片

湿气在身体里淤积久了,就变成了粘稠的痰,进而升级为痰湿。所以如果你觉得最近嗓子里的痰变多了,很可能是身体里的痰湿变重了。

建议湿重的人,赶紧把脾养一养,把体内的痰湿清一清,不然接下来的冬天会很难熬

因为《黄帝内经》讲:「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意思是如果秋天受到湿邪的侵袭,到了冬天就会发生咳嗽。

在中医学里,脾肺是一对母子,脾虚湿盛也会影响肺的功能(母病及子),但在秋天肺气较旺的情况下不见得马上就会发出来,等到冬天受了点寒,肺气弱了,就会出现以痰多为特点的咳嗽。再加上现在大家的呼吸系统都不怎么好,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图片

一个泡澡方,抽出身体多余的湿

提到祛湿,大家应该在网上看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前段时间的「新疆火焰山沙疗」更是一度冲上网络热搜榜。

点开评论区,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你说火焰山地表温度81℃,我敬而远之,但你要说它祛湿,上班立刻暂停!我高低得去一趟!」可见,大家对祛湿的执念有多深。

图片

图片

其实不用跑到新疆,中医就有一个种类似的方法「药浴」,让你在家就能把身体内多余的湿气驱赶出来。

药浴,是内病外治的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历史悠久,在《五十二病方》《伤寒论》《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医籍中均有药浴方的记载。

而且《黄帝内经》里也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说法,即身上有邪气的时候,可以用汤液浸渍身体,使身体出汗。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中药只有喝进去才能发挥作用,但实际上两者只是给药途径不同,对身体的调理能力并无差异。

在清代著名医家吴师机先生就曾说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对于那些觉得中药苦,难以下咽和坚持的人,药浴能让他们避免吃药的痛苦;其次那些脾胃吸收不好的人来说,喝药还不如泡澡。

图片

讲了这么多,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泡澡水里用到了哪些材料?

提前给你们剧透一下,林杰老师在课程中分享的方子: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桑叶、杭菊、细辛、路路通、苦参、冰片

对中药有点了解的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里面用到的都不是大家熟知针对湿气的材料?

其实这个方子用到的是《黄帝内经》中「风能胜湿」的思路,通过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这些「风药」,把体内的湿带走。

就像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回南天,衣服不干,又没有烘干机的情况下,把衣服放在室内用风扇吹一晚,会干得更快。这样是不是更能理解「风能胜湿」这个理论了?

图片

其实中医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古板,调理身体的方法可以有无数种

除了今天分享的泡澡方,揉腹、捏脊、刮痧,甚至烤焦的面包、加热的盐包都是调理脾胃的好方法,脾胃好了,湿气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一旦你搞清楚中医调理的道理之后,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组合就足以治病了。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