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红,即蕉花红。是浓度较浓的正红色。

色彩词来自宋·宋祁《景文集》:“红蕉赞【并序】蕉中盖自一种,叶小,其花鲜明可喜,蜀人语染深红者谓之蕉红,盖仿其殷丽之色云。”

红蕉花,又称红花蕉、观赏芭蕉、指天蕉、红姬芭蕉。原产中国云南东部,广东、广西等省亦有分布。

唐诗多有蕉花的诗句:

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惟烧眼更烧心。 一一唐.李绅《红蕉花》

诗中的“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生动地捕捉了红蕉在炎热地区特有的鲜艳色彩和强烈视觉冲击力。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红蕉花的美丽,还隐含了对南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炎方风物的深刻体验。

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唐.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作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红蕉花的魅力。他的诗句“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表达了诗人对红蕉花的喜爱和期待,以及对江南花卉在北方栽培不易的感慨。白居易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调侃莲花因为气候原因未能如期绽放,同时表达了对红蕉花和朱槿花未能一同带来的遗憾。

唐 刘昭禹 世上红蕉异,因移万里根。艰难离瘴土,潇洒入朱门。

这几句诗反映了红蕉花从炎热的瘴疠之地被移植到富贵人家的过程,表现了红蕉花虽然经历了艰难的迁移过程,但最终能够在优雅的环境中绽放3。这既是对红蕉花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它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的认可。

唐.韩偓《红芭蕉赋》:“瞥见红蕉,魂随魄消。阴火与珠华共映,神霞将日脚相烧。谢家之丽句难穷,多烘茧纸,洛浦之下裳频换,剩染鲛绡。”

这段文字通过夸张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见到红蕉时的震撼和陶醉,将红蕉花的美丽比作阴火与珠华相映、神霞与日脚相烧,展现了红蕉花绚烂夺目的风采。这种描写方式不仅突出了红蕉花的美丽,还赋予了它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感。

清代古文献还有“红蕉布”,“红蕉衣”的记载,由古文献看来,蕉红作为色彩名至少在宋代就有了。并已经用在布料及衣服上。

蕉红色染色

传统红色染料只有茜草、红花、苏木等几种,要染出这种很浓的正红还是不容易的。这几种染料均有优缺点,红花、茜草染出的颜色黄光太重,苏木紫光重,均需要在这几种染料中加入其他植物染料来调色,才能染出蕉红色来。以笔者经验,苏木加五倍子、石榴皮作染料,明矾作媒染剂,反复染色多变效果比较好。

作者按:这是笔者正在撰写的《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色》一书的一篇。请尊重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