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 养育男孩
作者 | 鱼爸
播音 | 武冰洁
视觉设计 | 王荣佳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在朋友眼里,我们带孩子应该是比较随意的。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们会给小儿子小谦一个碗,里面放好菜,然后让他自己抓着吃,或者用勺子吃。但他使用勺子不灵活,有时自己想用,我们就让他用,不用的话,没关系的,弄脏一点也没关系,就是清扫会麻烦一点,洗洗就干净了。
所以,上次在一家饺子店吃饭时老板娘看到我让孩子自己抓面条吃,她跟我说:“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我当初为什么一定要逼着儿子用勺子吃?”她说现在儿子十多岁了,那时候两三岁的时候,不允许他抓东西吃,为此经常把孩子弄哭。
是啊,我们的观念里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仅自己被束缚,常常内耗,有时还会消耗孩子,比如孩子吃饭时想说点事,还没等说完,父母会赶紧说:“吃饭就好好吃,别说东说西的。”为什么不问问孩子想说点什么呢?有时孩子盘坐地上,靠着沙发看书正起劲呢,父母又会去念叨:“注意姿势啊!你就没个看书的样子。”这时孩子被父母打断,突然从阅读的美妙境界中拉了出来,还泼一盆冷水,看书的心思估计早已全无。
其实,孩子再小,都有自己的玩法和想法。因为他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庸。
在游乐场上,七八岁的孩子你追我赶玩游戏,两三岁的小家伙,也找着小伙伴一起跑着,玩着滑滑梯,每滑下来一次,都会兴奋地跟自己的小伙伴炫耀一番,两岁多的小谦就是这样的孩子。
为了跟一个比他小一点的男孩展示自己,他从滑梯滑下来后,也不急着下来,而是跳下来,因为高度没有预估好,用力过猛,没有站稳,直接趴地上了,所幸个头小,赶紧爬起来,乐呵呵像没事人一样。
这时候,我会查看一下他有没有受伤,然后不会管他了,让他接续按自己的节奏玩,只要没有大的危险,我们在旁边看着就好了。
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去干扰孩子。有的父母会不停地念叨:“爬太高啦!”“跑太快啦!”“危险,危险!”这样孩子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大人画的圈子里玩。可是,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天地里,按照自己的节奏,才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说实话,如果家长把对孩子的“期待”降低一点,就不会那么失望、那么焦虑了。比如我以前觉得大儿子 下围棋应该会很厉害,可好几次考级都没通过,刚开始我很着急,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后来也习惯了,想着他的天赋有限吧,他自己很开心,输了也开心。我觉得也行吧,也就不计较了,反正他也不会走职业棋手的路。
再说最近打羽毛球,我是想让他有“一球之长”,我自己也就羽毛球还行,就想着带他练习练习,锻炼身体减减肥,今后还能跟小伙伴们打羽毛球。可结果呢,我口水讲干,示范到累趴,可他还是没啥进步,好几次气得我都不想再教了。
后来一想,发球接球不也是练习吗?虽然枯燥,但也能一点点进步,不要设那么多的目标,也不需要问那么多的为什么,这样一想,人就轻松了,焦急也没了。
很多人会有疑问,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但很多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组成的,比如刷好牙、穿衣服这类生活习惯的养成,哪一件都是小事。
学习也是如此。写好字、做好笔记、收拾书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上去也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这就是考验家长的地方。对于孩子可以坚持下来的,并对孩子产生长期正向影响的小事,该管的家长还是要管,该教育孩子的地方,一定要教育,要知道,人不是优秀了才有好习惯,而是有了好习惯才成就了优秀的自己,早点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还比如有的孩子在电影院里踢打屏幕,或者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一时兴起猛地撞击那些人偶扮演者,让设备受损,工作人员受伤,这样的事,还有家长说是“小事”、是孩子不懂事。实际上,这可不是小事,这是“大事”,不教孩子的话,是父母的失职。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管与不管、怎么管,需要一直寻找“尺度”。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所以,不要在小事上过度消耗孩子,尊重孩子,让家庭氛围轻松点,让孩子跟自己,都过得轻松快乐一点。
孩子的大事与小事也会随成长变化,家长应根据孩子特点调整教育方法,平衡关注与引导,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 | 养育男孩公众号(内容有删改)
本文作者 | 鱼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