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闺蜜杜鹃约我吃饭,给我讲了她的女儿小丫和女婿大东闹矛盾的事。等她把过程讲了之后,我说:“这不仅仅是小夫妻闹矛盾哟,恐怕更多的还是婆媳问题。”听我这么一说,杜鹃恍然大悟。

要说小丫的婆婆,似乎也没啥大问题,无非就是在小俩口发生口角时,总是一边劝和,一边极力解释她儿子没有任何错,甚至已经很努力,几乎就是一个没有改进空间的完美丈夫了。言下之意不就是抱怨儿媳无理取闹,要求过分吗?

而单纯的小丫并没有深想,丝毫没有意识到婆婆对大东的偏袒,即便次日一早,婆婆不辞而别,直接坐高铁甩手走人了,才发信息通知他们。小丫看了信息,还着急地发信息向婆婆解释,给婆婆买的生日礼物还没来得及给她呢,恐怕只有给她寄回无锡老家了。婆婆也只是冷淡地回信息说:“谢谢。我看到大东已经够努力了,他能力有限,有些事情他做不到。你们好自为之。”而此时,小丫已经怀孕八个多月了,离预产期只有一个月了。她和在一旁打游戏的大东吵架,压根就没提什么过分要求,只是沟通一个事情。本来婆婆到上海来,就是帮做饭,让工作压力很大的小丫下班后能有一口健康卫生的热饭吃。婆婆说走就走,让她和大东都猝不及防,原本小俩口头一天晚上发生争执的过程中,小丫也没顶撞婆婆一句,小丫自始至终都只在乎大东的态度,根本就没想到婆婆对她不满才赌气离开的,还以为婆婆只是为他俩好,想给他们独立空间去磨合呢。

杜鹃被我点醒后,也脱口而出:“对呀,亲家母肯定是不满意咱小丫才赌气走的呀,难道是不满意她的宝贝疙瘩儿子大东?就算是一个陌路人,看到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委屈地哭泣着和打游戏的老公发生争执,也会本能地想要安慰孕妇,制止男方。怎么做婆婆的就能只顾护着儿子呢?”说到这里,杜鹃突然泪流满面,她很担心上海的小丫。于是,她当着我的面给小丫打电话,小丫却说她和大东已经和好啦,还说婆婆人挺好的,平时对她也客客气气,做饭也尽力满足她的口味。婆婆回去休息一下也好,肯定还会来的。又说她也反思了一下,今后尽量不要在大东打游戏时跟他沟通问题,免得他不耐烦,口不择言,说话伤人。听见小丫还是这么书生气,这么单纯像一张白纸,杜鹃强忍着叮嘱了几句就挂了电话。然后又忍不住泪如雨下。

我和杜鹃是中学同学,相好三十多年。小丫是我看着长大的,她的老公大东我也见过几次。他们回成都举办出嫁婚礼时,我也见过她婆婆一面。她婆婆温文尔雅,看上去性格温和,不像我们四川女人这般咋咋呼呼,总是说着最硬的话做着最软的事要说小丫的婆婆也没有啥大问题,不过是护犊情切而已。可是她若老这么护着大东,势必会对大东和小丫的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现在小丫处于孕晚期,婆婆也不能迁就担待一下,将来带孩子了,矛盾自然就会更多了,要是她还是这么袒护大东,小丫该怎么办?大东还能在婚姻中快速成长为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吗?见杜鹃不开心,多年没喝酒了的我也只有破戒陪她喝了几杯。我安慰她说:“将来小丫如果真的遇到婆媳问题了,大不了你出钱给小丫请个保姆,反正你和小丫的爸爸工资都高。”由此看来,当婆婆不能摆正心态,总是偏袒儿子时,最大的后果就是会导致儿子在婚姻中很难觉悟和成长,让儿媳不断对丈夫失望,久而久之,让一段婚姻进入一种不断消耗的恶性循环,当初再好的感情也会被消耗到荡然无存。

晚上回到家,我就一直在想小丫和大东的婚姻,想小丫可能面临的婆媳问题。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我妈,我突然意识到我妈竟然是个神人。

我有两个弟弟,也就是说我妈有两个儿媳,可我们家真的没有婆媳问题。我的两个弟媳对我妈非常尊敬,从无怨言。无论是公开还是背地里,她们都没说过我妈一句不是,当然,我也从来没听我妈抱怨过两个弟媳一句。真的,哪怕一句。即便弟弟和弟媳闹矛盾,哪怕当着我妈的面吵架,我妈也只是制止我弟。人前人后,我妈也只是给我弟排解,说我弟媳有哪些优点,人家也有多么不容易。

比如今年春节,我大弟因为弟媳打麻将的事和她吵架。第二天早晨,弟媳赌气开车离家出走。家里人给弟媳打电话,她都不接。可我妈给她打,她接了,也直接向我妈倾诉了她和我弟吵架的前因后果。我妈安慰她,让她好好散散心就回来,几个娃儿还在家呢。下午,我妈不放心,又让我给弟媳打。弟媳也接了我的电话,再次详细向我倾诉了他们夫妻之间不为人道的各自委屈。我对弟媳表示了真诚的共情,耐心安慰了她。弟媳也表示在这个家里,她尊敬我妈信任我这个姐。之后,我又给我弟打电话,让他注意改进自己少言寡语的性格,多与老婆沟通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弟媳也属于刀子嘴豆腐心的四川女人,在外人眼里,脾气自然谈不上温柔,可我妈和我还是能够完全体谅她生养拉扯三个子女的艰辛不易。我弟在宜宾工作,每周末才回自贡,平时都是弟媳在家照顾三个孩子。当然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父母也帮着带。我妈没有文化,也不会打麻将。可当我弟媳向她哭诉说,打麻将就是她的人生除了相夫教子的责任之外的唯一乐趣时,我妈对她表示了无条件的默认和理解,还私下里劝我弟也理解她,说只要她打得不大,没有影响带孩子,就等她去打。

哇塞,遇到这样的婆婆,弟媳傲娇得很,逢人就说她对我妈只有尊敬,喊我妈的时候比喊自己的妈还亲。为了对得起我妈的信任,加上受到大家庭氛围的影响,弟媳硬是不断蜕变改进自己,努力相夫教子,原本脾气暴躁的她渐渐地对三个孩子越来越温柔,越来越有耐心,如今三个孩子都健康长大,大女儿已大学毕业工作,老二和老三今年都如愿考上了大学。爱打麻将的四川女人都很聪明,弟媳轻而易举就能让我爸妈开心。她让三个孩子每周都记得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我多次亲眼看到,我爸和我妈每当周末接到孙女孙子的电话时,那种幸福爆表的喜笑颜开简直无法形容。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作为媳妇熬成婆的我妈,对待儿媳除了是一片真心之外,还是一片真心。大弟媳头胎生了一个女儿,我妈欢天喜地。第二胎也生了一个女儿,我爸有点愁眉不展。可我妈还是欢天喜地。我记得二侄女出生那天,我妈给我打电话,满怀喜悦地对我说:“小兰生了,又给你生了一个侄女。乖得很,生下来就睁眉张眼的,机灵得很一个姑娘,吃奶吃得咕咕响。硬是乖呀——”我在几百里外的电话这头,也能听出我妈是真高兴。后来聊到我爸会不会不太欢喜时,我妈不屑一顾地说:“管他欢不欢喜,儿女是天定,只要没缺胳膊少腿,健健康康的,就算烧了高香了。”那时我妈他们还住在老家农村的乡镇上,我爸也是爱面子一时不开心而已,但事实上,他一直对这个孙女格外疼爱,从小就是抱在怀里,爱如珍宝,直到现在,这个孙女也是我爸最偏爱的。有我妈的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欢喜,弟媳生娃“上瘾”了,又再接再厉,自作主张加入了惊险刺激又惊心动魄的“超生游击队”,次年又如愿生了一个儿子。

大弟媳和我妈共处二十多年,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那就再说说小弟媳吧。小弟媳是什邡人,最早是我介绍她和我小弟认识的,后来他们经过一番波折后走在了一起。小弟媳嫁到自贡后,很快就完全被同化了,这种被同化的速度对生养她得什邡来说,似乎有点“数典忘祖”了她自贡话说得比我还遛,做的自贡菜也超级麻辣地道。她和我大弟媳一样,对我妈十分尊敬。俩妯娌之间,也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公婆偏袒谁之类的闲话。只要我和我姐没给我妈买到的衣服和用品,她们都会争着给我妈买。我妈有个啥伤风感冒,两个跑得比我弟还快。小弟性格比较急躁,他们也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特别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每当他们发生争执时,我妈都会制止我弟。等他们冷静后,我妈又会耐心地给他们疏导,劝他们不要在孩子教育上操之过急,说孩子都会长大的,成绩好点差点没关系,平安健康就好。

昨天晚上,我和我的朋友豆腐西施聊天,突然有感而发,我问她:“为什么我妈有两个儿媳,我们家却没有婆媳问题?”西施说:“你妈嘛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嘛,对人又好又真诚又善良,哪个儿媳妇会不喜欢她嘛?”

是呀,润物细无声的一颗真心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又怎能不会让儿媳妇折服和尊敬呢?表面上我爸更强悍,可是上善若水的我妈才是我们家的定海神针我妈选择性的失明失聪,总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别人,这不仅让她赢得了两个儿媳的尊敬和全家人的热爱,也让她无论走到哪里人缘都很好。

我和我小弟喜欢一起散步聊天,我们总是惊叹于我妈身上有种无为而治的大智慧。小区里的那些大妈大婶无论买了点什么好吃的,又或者是从乡下带回了什么土特产,都会和我妈分享,总是放在楼下小店就走了。搞得有时候我妈下楼听我爸描述半天,也不知道是谁送的。我妈在不声不响之间,硬是把冰冷的城市钢筋水泥小区的邻里关系搞得比当年在农村合作社的群众关系还热络。在小区每走一步都有人同她打招呼。而实际上,我妈并不善言辞,话不多,相比于表达,她更善于倾听。

在我妈身上,不仅没有婆媳问题,也没有姑嫂问题。我前段时间在自贡时,就经常听到我七姑姑和九姑姑给我妈打电话,和我妈分享她们的日常生活。电话一打通就听姑姑们说:“大嫂呀,都几天没给你打电话了,你的身体是好的嘛……”然后她们就会巴拉巴拉说一大堆,并在电话里哈哈大笑。她们还真把我妈当成长嫂为母了。我爸有时批评我姑啥的,我妈总是很不客气地怼我爸,说他没有站在我姑的立场上考虑。

不错,在我妈面前,我爸就是帝国主义纸老虎只是我妈忍了一辈子都没有当面揭穿过他而已。背地里,我妈评价我爸时,那是相当的硬气。我爸演技太拙劣了,背地里总会对我们显摆他对我妈不错,实际上我们都看得出来,他对我妈无比依赖。男人为什么普遍活不过女人,其实不是他们真的活不过,而是他们压根就不想死在老伴的后面。多数女人在老伴去世后,还能活得很好,而多数男人则不行,会活得很凄凉。多数男人其实至死也还是一个没长大的男孩,相比之下,女性的生命力更坚韧。

话题扯远了。总之,我越来越佩服我妈,她没有文化,连智能手机也不用,电视都很少看,可她却轻易攻破了千古难题之婆媳问题。这个问题对她来说,甚至根本都没有攻过,就自然破解了。那些写婆媳相处鸡汤文章和爱看这类鸡汤文章的文化人,在现实中却未必能做好一个婆婆或媳妇。

大道至简,上善若水,我的文盲老妈简直就是一个神人。我爱我妈。

(图片来源网络)

感恩相遇,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