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北郊至咸阳国际机场的专用高速公路建设中,发现墓葬100余座,并对其进行发掘清理。其中北周独孤宾墓较为重要。该墓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专线西端,此处原属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龙枣村。工地编号2007XJGM10,东距M9约30米,西距M11约20米(图一)。
该墓坐北朝南,方向175。系斜坡墓道多天井双室土洞墓,平面呈“中”字形。墓葬水平总长32.7、墓道开口距现存地表深0.8米,墓室底距现存地表深8.25米。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封门、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图二)。
1.墓道 位于墓葬最南端,北连第一过洞。平面呈长方形,土圹斜坡式,坡度20。,坡面踩踏平整光滑。东、西两壁北部从开口至坡底微向外扩,形成口小底稍大,壁面原经铲平修整,较平整光滑。北壁从开口至坡底微向南倾斜,壁面原未作修整,略显粗糙。墓道内填较松散的五花土,未经夯打。其水平长14.5、坡底长14.75、南端开口宽1.45、北端开口宽1.3、坡底宽1.5、北壁从坡底至原始开口深4米。
2.过洞 3个,第一过洞南接墓道,其余由南向北依次与三个天井相间。平面均呈长方形,拱顶土洞式结构。三个过洞入口处东、西两边各有0.04米的收分,收分面涂白灰,以示门洞。门洞口拱顶上有刻划的洞楣,洞楣为半圆形,宽约0.35米,其上先涂抹一层白灰面,再刻划图案。图案组成为四(层)个半圆形,上下两个半圆呈白色宽带,各宽0.05~0.07米;中间二层半圆内各刻划23个栉齿纹,刻划深度为0.02米(图三)。各过洞地面亦为斜坡底,坡度同墓道,坡面踩踏平整。过洞的东、西两直壁原经铲平修整,壁面竖直光滑,从1.5米处起券,拱顶弧高约0.4米,顶面平滑,有部分塌陷。过洞内均填松散的五花土及少量塌土。第一过洞水平进深1.9、宽1.4、通高1.9米。第二过洞水平进深1.75、宽1.35、通高1.9米。第三过洞水平进深2.65、宽1.25、通高1.9米。
3.天井 3个,第一天井南接第一过洞,其余由南向北依次与第二、三过洞、甬道相间。三个天井平面均呈南北向长方形,土圹竖穴式结构。每个天井的南、北两壁从开口至洞顶均斜下收,纵剖面呈口大底小的漏斗状。东、西两壁基本竖直,底部微见拱顶。天井四壁面原未作铲平修整,略显粗糙。天井下过洞亦为斜坡地,坡度同墓道,坡面踩踏平整。东、西两壁原作修整,平整光滑,起券高度同前过洞。天井内均填松散的五花土,未经夯打。
第一天井开口南北长3.3、东西宽1.35,南壁从洞顶至现存地表深3.25、北壁深4.1米。
第二天井开口南北长3.05、东西宽1.25,南壁从洞顶至现存地表深4.3米、北壁深5.1米。
第三天井开口南北长3.45、东西宽1.15,南壁从洞顶至现存地表深5.75、北壁深6.5米。
4.甬道 南接第三天井,北连前室。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为拱顶土洞式。甬道人口处东、西两边各稍有收分,地面平整光滑,与墓室地面平行。东、西两壁原经铲平修整,并涂抹一层白灰面。两直壁从1.3米处起券拱顶,拱顶弧高约0.25米,顶面亦光滑,并涂抹白灰面,经盗扰,拱顶大部分已塌陷。甬道内填大量淤土及塌土。其水平进深1.6、南人口宽1.3、北部宽1.4、通高约1.6米。
5.封门 位于甬道入口处,为土坯封门。由于盗扰破坏及渗水淤积,封门上部结构已被扰动,仅存底部三层土坯,结构保存完整。封门墙是用土坯丁向错缝平砌,每层用土坯6.5块。其面宽1.3、墙体厚约0.35、残高0.28米,从实际发掘观察,封门原始高度当与甬道等高。所用土坯为草拌泥制作,呈深褐色,因长期渗水浸泡,已与甬道内的淤土粘合成一体。土坯规格为长34、宽18、厚7.5厘米(图四)。
6.墓室 该墓为前、后双室。前室南接甬道,北连后室。平面略呈梯形,南宽北窄,结构拱顶窑洞式。前室地面平整,四壁平直光滑,上涂抹一层白灰面,经长期渗水冲刷,已残损不全。东、西两直壁从1.6米处起券拱顶,拱顶高约0.35米,拱顶面亦涂抹白灰,部分有塌陷。内填大量淤土及塌土。其水平进深2.35、南壁宽2.6、北壁宽2.45、通高1.95米。后室在前室北壁中部开挖后室。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土圹窑洞式。东、西、北三壁原作铲平修整,壁面平整光滑,未涂抹白灰面。地面平整,与前室地面平行,由于后室位于盗洞下,顶部已全部塌陷,东、西两壁的起券高度及顶部结构不清。内填少量淤土及从盗洞内填入的五花杂土。其水平进深2.4、南端人口宽1.28、北壁宽1.35米,原始高度已不清。
该墓为一木棺单人葬,棺具原纵向置于后室内,在后室填土中,发现少量黑色朽木灰迹及锈残的铁棺钉,由于多次盗扰,棺具结构已不清。墓主骨架保存极差,在后室地面仅见散乱的黄色骨粉末,在前室西部发现有墓主头骨残块,葬式已不清。
该墓已严重被盗,发现盗洞三个:一个位于甬道入口左上方,呈椭圆形,将封门打穿后斜向延伸到前室,由于已塌陷,大小尺寸不清;第二个盗洞开口沿用第一个盗洞口,斜向延伸至前室西北部,呈圆形,径约1米,已将前室西壁北部破坏。在前室内发现有盗掘者遗弃的铁探铲、装白醋用的玻璃瓶、喷雾器充气瓶、圆头铁铣等;第三个盗洞位于后室东北部,略呈圆形,径约1.1米,深至墓底,已将后室内文化遗迹完全破坏。在后室地面及盗洞填土中,发现有白塑料皮电线、3个四棱锥状长铁钎等。由此推侧,此墓近些年被盗。
在前室中部,发现一长方形木器灰迹,灰迹呈灰白色,底部结构明显,其长120、宽30、木板厚2.5厘米。在灰迹上叠压有几件瓷器,周围有角质簪导、石珠等,以此推测,该木器可能为盛装瓷器等用的木箱,因盗扰已散乱。
该墓出土随葬遗物共28件(组),按原摆放位置可大体分为四组:第一组为墓志一合,位于甬道内,墓室人口处;第二组在前室人口处东南角,放置陶立俑、骑马俑13件,这组文物似未经扰动;第三组为前室中部木箱内及周围的瓷器、角质簪导、石珠等。第四组是在前室中部西壁下,发现2件建鼓,推测此处原置有骑马击鼓俑等,已被盗。出土所有随葬品按其质料可分为陶器、瓷器、石器、角器等(图五)。现按其质类分述如下:
墓志 一合2件。标本M10:28~1~2,青石质,由盖、志两部分组成。志盖:方形盈顶,面抛光,刹面、立沿均素面无纹,孟顶面中间减地篆书阳文铭二行6字。盖边长48、盈顶边长32、厚11.5厘米(图一〇)。志石:方形,面及立沿磨光,立沿素面无纹。面上刻较清晰的阴线棋盘格,纵横各28行列。志文书体楷书,满行28字,共746字。志石边长48、厚14厘米(图一一)。现将铭文辑逯如下:
咸阳底张镇北侧,咸阳国际机场周围,经历年发掘,可以确定为北周皇族及高等级贵族的埋葬区域。咸阳国际机场一期建设时,发现北周大将叱罗协、王德衡、若干云等墓葬20余座[1]。扩建停机坪时发现有北周宇文俭墓[2]。一期扩建2号航站楼时发现有宇文通等王族墓和权白女、乌六浑氏王妃墓[3]。
该墓西距机场2公里,在该墓东北方向4公里处,为北周武帝孝陵[4]。距该墓东5公里处的机场高速路墓上,发现有北周郭生墓[5]。这些墓葬的分布,都避开了西汉皇陵的埋葬区域。由此可以认定该区域是长安城附近唯一的一处北周大型墓地。
墓主独孤宾,原名高宾。据《周书》载,“祖暠,以魏太和初,自辽东归魏。官至安定郡守、卫尉卿。父季安,抚军将军、兖州刺史。宾少聪颖,有文武干用。仕东魏,历官至龙骧将军、谏议大夫、立义都督。同列有忌其能者,谮之于齐神武。宾惧及于难,大统六年,乃弃家属,间行归阙。太祖嘉之,授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稍迁通直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大都督。世宗初,除咸阳郡守。政存简惠,甚得民和。世宗闻其能,赐田园于郡境。宾既羁旅归国,亲属在齐,常虑见疑,无以取信。乃于所赐田内,多时竹木,盛构堂宇,并凿池沼以环之,有终焉之志。朝廷以此知无贰焉。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赐姓独孤氏。”[6]
《隋书·高颍传》载:“高颍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蓓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及信被诛,妻子徙蜀。文献皇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宾后官至都州刺史,及颍贵,赠礼部尚书、渤海公。”[7]
由以上两段文献可知高宾家族世系以及有关背齐归周的史实。而在高宾墓志中,恰恰隐讳了这一点,可能与独孤信被杀有关系。另外,墓志中对其世系及后代只字未提,周书中“宾既羁旅归国,亲属在齐”可能就是原因。
那么,是谁安葬的高宾呢?我们似乎可以从其墓葬的位置上找到线索。高宾墓所处的位置东距成阳机场2公里,在其西侧1.8公里处,有独孤信之子独孤藏的墓葬。在两墓之间还发现有2座北周墓,可惜无墓志出土,不能确定墓主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独孤家族墓地就在这一片,高宾墓就在其家族墓地范围之内。无疑,除了官方,独孤家族对高宾应是很关照的。包括高宾之子高颍后来为相隋朝,也与独孤家族有很大的关系。
北周墓葬中出土的瓷器并不多见,北周皇室提倡节俭,在其墓葬中极少见到。皇室以外的高官墓葬中却时有发现。高宾墓中出土的深腹青瓷碗,与王德衡墓和独孤藏墓出土的深腹青瓷碗形制、大小均相同。制作精美,工艺精细。其足部刮削打磨得非常规矩,显示出制作工序的严谨。可见,这不是一般家庭所拥有的物品,显示出墓主人身份、等级的显赫。
田野发掘:刘呆运 王仓西 赵宝良 许小平 郭选举 靳军
资料整理:王仓西 刘呆运
绘图:党晓婷 许小平
照相:张明惠 刘呆运
执笔:刘呆运
[1]负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刘呆运,孙铁山.北周字文俭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1(3).
[3]咸阳发现三座北周皇室墓葬[N].陕西日报,2001—1—11.
[4]张建林,孙铁山,刘呆运等.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7(2).
[5]马永赢,王东.北周郭生墓发掘简报[J].文博,2009(5).
[6]令狐德菜,岑文本,崔仁师.周书:列传第二九(第3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1.
[7]魏征.隋书:高频列传(第4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