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肉”部的五个汉字:“胾、䐑、膾、腌、脃”。在现代汉语中,“膾”简化为“脍”,与“腌”一样,都属于现代汉语二级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膾”和“腌”。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脍炙人口”,就用到了这个“脍”字。

1、胾。读z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胾,大脔也。从肉,[载无车](zāi)声。”形声字。本义是切成大块的肉。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切成大块的肉)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切肉大者为胾,胾小者曰脔。”

《诗·鲁颂·閟宫》:“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毛传:“胾,肉也。”孔颖达疏:“胾,谓切肉。”烧烤乳猪煲好鲜美的肉(大块的肉)汤,装满竹笾木豆和大型俎筒。跳起万舞场面大气又排场,贤孝的子孙尽享福禄祥祯。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裴骃《史记集解》引韦昭曰:“胾,大脔也。”不久,景帝在皇宫中召见条侯,赏赐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碎的肉,不也放筷子。

胾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胾的小篆写法)

2、䐑。读zh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䐑,薄切肉也。从肉,枼声。”形声字。本义是切成的薄肉片。

结合上面的胾,实际上,在现在很多地区的宴席上,还有“方子肉”“条子肉”,这里的“䐑”对应的就是条子肉,上面的“胾”对应的就是“方子肉”。这里的枼声,声中有义,像叶子一样薄。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条子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䐑者,大片肉也。”《广韵·葉韵》:“䐑,细切肉也。”

《礼记·少仪》:“聂而切之为脍”。汉郑玄注:“聂之言䐑也。”意即:切成薄片以后再加细切就成为脍。

䐑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䐑的小篆写法)

3、膾(脍)。读kuài。《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脍,细切肉也。从肉,會声。”形声字。本义是细切的肉。

所谓的细切的肉,实际上就是肉丁。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肉丁)

徐灏《段注笺》:“凡为脍,既薄切成片,乃从一端条分之,谓之藿叶切;继又从一端横断之,谓之报;然后细切之。《广雅》曰:’报,复也。’复犹反也。自上而下,复自左而右,反复相对,故谓之报。”这讲的是切肉丁的过程。會声,声中有义。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不嫌舂得精,肉不嫌切得细。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问道:“脍炙和羊枣哪一种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这里的“脍炙”,指的是烤好的细切肉,类似现在的羊肉串之类的烤肉食。这也是成语“脍炙人口”的出处,成语本义是烤肉(美味)人人爱吃,后用以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其中的脍,其本义是细切的肉,脍炙,指细切又烤熟的肉,后泛指佳肴;美味。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脍炙)

本义之外,脍还指割;切。《广雅·释诂二》:“脍,割也。”《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烤鲤佳肴香。《庄子·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盗跖正在大山的南面休整士卒,切碎人肝来吃。

脍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脍的小篆写法)

4、腌。读音有两个:

(一)y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腌,渍肉也。从肉,奄声。”形声字。本义是用盐浸渍肉。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腌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肉谓之腌,鱼谓之饐。”

后腌又泛指用盐或糖浸渍一切食物的加工方式。《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捲酥。”杨沫《青春之歌》第二章:“闺女家有时送来几具粘饼子、腌鸡蛋。”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腌好的鸡蛋)

(二)ā(又读āng)。用法有三:

(1)脏;弄脏。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腌了他金屋银屏,枉污了他锦衾乡裀。”

(2)恶劣;穷酸。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腌,詈辞,恶劣之义。”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腌,引申有丑恶、穷、酸等义。”

(3)形容极甚(用于贬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把张君瑞送得来腌受苦。”

腌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腌的小篆写法)

5、脃。读cu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脃,小耎易断也。从肉,从绝省。”会意字。本义是脆骨,即肉中小软而易折断之物。其实就是“脆”。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猪脃骨)

因为脃是“膬”的俗字,后面还有“膬”字,到膬时,我们详细说脆。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形声包会意也。易断,故从绝省。”这里的“色”,不是颜色的色,而是“绝”字去掉“糸”。

王筠《说文释例》:“脃即膬之俗字也。”王筠《说文句读》:“似骨似肉而无血。”《玉篇·肉部》:“脃,同’脆’”。

《吕氏春秋·顺民》:“有甘脃不足分,弗敢食。”有甜美可口(脆)的食物如果不够分,自己不敢独自吃。

脃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865课:“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脃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