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成都东部新区社会工作协会、 成都东部新区领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我们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传统的邻里关系在城市里逐渐消失,城市居民们之间少了很多互助交流的机会。

“守望相助·幸福银龄”老年人互助小组服务,通过专业社工的介入,引导老年人重新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以成都市东部新区高明镇“社工室”为依托,为居民提供邻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失地农民”参与进社区融合,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提升居民幸福感。

一、背景与需求

1.社会大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田被征用,产生了大批“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脱离了以往熟悉的农业生活方式,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摸索和适应新的社会身份,他们面临着教育水平不足、缺乏职业技能、社会网络薄弱等多重困难,难以在城市社会中融入和发展。

2.高明镇的失地农民

成都市东部新区高明镇也呈现出了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现象。镇里失地农民多、留守老人多,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关心和关注较少,老年人同辈群体交流互动较少,公共文化娱乐活动缺乏,部分老人无法摆脱单调、孤寂的生活环境,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加之不具备抵挡基础疾病的身心素质条件,身心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3.老年人的切实需求

相对于改善经济、增加照料的需求,寻求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对老人而言更为迫切。为镇里的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和支持,帮助其在新的生活环境当中重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支持网络的正面影响下安度晚年成为当务之急。

二、思路与计划

1.三“面”发力,寻找社会支持网络构建路径

用专业的社工方法,开展入户访谈和小组活动,在微观系统层面,着重分析服务对象心理状态、情感需求、身体状况以及其所具备的优势和潜在能力。在中观系统层面,观察服务对象与家庭、朋辈之间的互动,盘点服务对象家庭周边的可利用社会资源。在宏观系统层面,综合考虑传统、民俗、政策、社会等因素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2.全面推动,重塑“人在情境中”的社会支持网络

以项目为依托、以小组工作为切入点,注重个体与周围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服务对象充分了解社区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在社区活动中重构社交网络,与其他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提升服务对象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服务对象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减少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享受充实而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做法与经过

1.走访排查,建档立案

高明镇是外出务工型乡镇,辖区老年人数量庞大。高明镇“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一老一小社会服务项目实施后,项目工作人员联合社工、居民小组长、党员等人员,对辖区的家庭进行入户走访,排查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13人,并建立特殊人员档案。

社工挖掘党员和低龄老人志愿者8人,每月对登记在册的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进行关爱巡访,及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为老年人开展陪同买药、卫生清洁等力所能及的服务。

2.把握重点,抓住共性

在日常走访关爱中,社工发现部分老年人社会参与弱、负面情绪高,几次上门走访,情况未见改善。通过社工的筛选,招募了10名有意愿的老年人,开展了“守望相助,幸福银龄”老年人互助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服务对象建立和谐、友善、健康的老年人社会交往网络,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缓解服务对象低落、负面的情绪,引导服务对象更好地融入邻里。

3.给予支持,引导改变

小组围绕“为共同目标,我们走到一起”“你好!大家一起来互动”“团结互助,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老年多彩生活齐分享”“回顾成长,记录相聚时光”等主题开展了6期活动,以服务对象为主体,坚持服务对象自决,社工在小组活动做引导和鼓励,记录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变化。

每一节小组活动的最后环节,社工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和分享,引导组员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励组员相互鼓励、相互称赞。

四、成效与反思

1.向内思考,合力驱动

为保障小组服务进展有序、顺利,社工在服务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从服务对象走访、特殊服务对象挖掘到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都做了细致的准备和记录,深度挖掘服务对象内在诉求。

在项目服务宣传、活动方案设计、借助地缘关系挖掘“熟人”资源等方面也下足“绣花功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此次“守望相助,幸福银龄”老年人互助小组服务受到了组员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将会把在小组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互帮互助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

2.向外探索,创新驱动

此次老年人社交支持网络构建服务,虽然挖掘了利用了一部分社会公益资源,但对于潜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还存在不足。辖区内的一些社会企业、社会团体、社区自组织等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帮助和支持,如果能将这些资源与现有服务有机融合,提升服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创新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路径,就能够更加精准化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五、经验与启示

善用专业支持引导。以小组活动为媒介,搭建老年人互动交流平台,为老年人重塑社交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圈子,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获得了更多来自同辈精神上的支持。在此过程中,老年人减轻了孤独、寂寞和失落等负面情绪,建立了新的社交网络,重新融入了社会群体。

重视后续持续跟进。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小组活动、几次入户访谈就能“一蹴而就”的,在服务对象初步融入社区活动或建立了新的社交网络后,社工还需对服务对象的后续情况进行跟进,通过上门、电话等形式,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区举办的节日庆典、文化休闲、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服务对象持续参与社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