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俯下身,

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0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真理,在带娃出游时会失效。

 02 

国庆假期前,杭州的周女士摩拳擦掌,想趁着难得的机会带孩子到处游玩,增长孩子的见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周女士选择了出国去东南亚一带,又是坐游船,又是出海潜水,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结果一年级的儿子根本不领情。
出门就问:“啥时候能回酒店。”
出海坐船也完全不在状态,给他拍照留影,他又是耸肩又是撇嘴,不耐烦都写在了脸上。
每到一个景点,也没有参与感,走马观花似的看完,只想着快点赶完进度,好回到酒店沙滩去挖沙子。

图片

没有办法,他们只能迁就儿子,把后续的很多行程都改了。
这让周女士十分挫败,做了十足的攻略,耗费巨大心血,结果儿子根本体会不到她的良苦用心。

 03 

说起带娃出去旅行,不少家长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有人说:一家四口旅游,总要留一个人轮班陪孩子在酒店看动画片。
图片
有人说:跨越山河千里,结果孩子到了目的地只顾低头捡烟盒。
图片
还有人说,自家孩子出门四件套:我渴了、我饿了、我累了、回家吧。

图片

外面的风景比不上酒店的动画片;
历史古迹,不如烟盒更有吸引力;
遍地风味美食,不如烤肠、肯德基来得香。
对父母们来说,带孩子出去玩就是为了长见识,结果孩子跟牛一样,你让他们往东走,他们的关注点偏偏往西,崩溃就随时发生了。

图片

一位家长就曾哭诉,自己辛苦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看看世界。
她先后带孩子去了土耳其,去了世界各地旅游,但孩子呢,对各地的风景和文化完全不关心,满脑子在乎的,是旅行地的冰激凌好不好吃,饭香不香。
家长不禁十分崩溃:我花那么多钱带他出来有什么意义?
在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控诉声中,孩子坐在一旁,手足无措。

 04 
就连奥运冠军杨威,都曾对带娃旅游深表无奈。
5年时间他带3个娃快绕了全国一周,但和想象中的全家温馨出游有出入。

图片

你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想的是不用写作业,不用看书;
你想带他们感受风土人情,他们只关心商店的冰激淋;
你想带他们感受人间烟火,他们上车要陪睡,下车要找厕所。”
就连去北京解说奥运,带着孩子去体育总局感受体育人的坚韧与艰辛,孩子们也把训练场当成游乐场,开心地玩起来。
看到爸爸曾训练的器械上,运动员为了防滑裹上厚厚的镁粉和蜂蜜,杨威正感慨万千,孩子天真无邪地说:“这个牌子的蜂蜜我吃过,不好吃!”
图片
杨威快滴落的眼泪瞬间收回,看着玩累了已经躺下睡觉的娃,只剩下哭笑不得。
 05 
今天之所以要说这个话题,是因为类似崩溃的家长还有很多。
他们不吝惜金钱、精力、时间,国内国外,上天入地,只要有机会,就热衷于带孩子出去长见识。
但往往孩子们的表现“不尽人意”,就会让家长十分愤怒且崩溃。
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去看兵马俑,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但孩子只觉得拥挤和无趣。
家长就会觉得,“我特意休假带你出来玩,你竟然就这种反应?”
有些家长带孩子去故宫,感受中国的朝代变迁,但孩子只觉得走得脚痛,其余的半点感想也没有。
真是孩子们不知好歹吗?
你想想,现在的孩子到了六年级才学习《故宫》这篇文章,可如果在他一二年级时我们就带他去故宫,他肯定对此不感兴趣,如果我想让他长见识,那趟旅程对他的意义并不大。
对于带娃旅行,一位网友的评价十分中肯:
“我儿子8岁暑假去的拉萨,参观大昭寺出来他说他只看见了各种屁股。
他那高度刚好就在成年人的屁股那里,人山人海的游客挤在一起,他也只能全程看见屁股。角度不同别苛责。

图片

说白了,很多时候,家长会用自以为好的方式对孩子,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本领会不到。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感动。
 06 
自我感动式的父母,其实不止体现在旅行中,还表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喝到细腻的玉米汁,剥干净了每一粒玉米的皮膜,竟然剥完了整整4根玉米棒。
看着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换来的一扎玉米汁,她说:“这不是普通的玉米汁,是母爱!伟大的母爱,被我自己感动了!”
图片
另一位网友也发帖表示,猕猴桃很贵,但女儿爱吃,她每次都把果肉留给女儿吃,自己只啃一点点皮。
图片
不可否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但从另一个层面讲,这种自我感动的付出,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不剥皮的玉米粒榨汁,也许口感没什么两样;
和女儿一起分享果肉,也许孩子更觉得温馨。
但父母一味地感动自己,牺牲自己孩子某天忤逆了他们,这些自我牺牲的行为,会不会成为父母的武器,用来攻击自己的孩子?
“我连玉米皮都给你剥干净,这就是你回报我的方式?”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都省给你,你竟然这么对我?”
自我感动式付出的背后,往往潜藏着隐形的道德绑架。

 07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提问:
孩子抗拒吃鱼虾,如果被强迫吃就直接吞,因为食物太大导致干呕。
最后提问者发出直击灵魂的疑问: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接受吃鱼虾呢?
近7000个回答都在抨击提问者,但她还一脸委屈地辩解,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多摄入各种食物,营养充分。
这个问题看得人十分不适,妈妈自己觉得全心全意为孩子,但孩子真的会领情吗?
他只会记得被逼着吃讨厌的食物,记得妈妈根本不听他的意见。
网友@秋风化悲歌 就有同款妈妈。弟弟经常在家不吃饭,瘦得跟排骨一样,妈妈因此又愤怒又苦恼。
网友建议妈妈做做红烧肉、糖醋排骨等,结果弟弟吃得十分香,盘子抢都抢不走。
原来,妈妈之前做饭,从来只用白水煮肉、白灼青菜,一点调料和配菜都不放,就是觉得这样更加营养和健康。为此她还诸多抱怨,怪孩子不领情和不感恩。

 08 
总有父母很疑惑:为什么为孩子牺牲了好多,他们却不领情?
其实是成人和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你以为好的东西,孩子不一定能理解。
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妈妈很喜欢带孩子去逛超市,她觉得超市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滑滑梯等游玩场所,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出门之前孩子很开心。可到了超市没多久,孩子就不停吵闹,要求妈妈带她回家。
妈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孩子每次都是这种反应?
她觉得自己费心张罗,孩子却故意跟自己作对,太不听话了。
她想给孩子一个警告,但蹲下身后,她似乎找到了孩子吵闹的原因。
站在她的角度,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商品,色彩丰富、品种繁多。
但在孩子的视角,看到的只是一排排高高的货架,赶上超市人多,孩子只能看到一条条成年人的腿,自然觉得很没意思。

图片

因此很多时候,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一些自认为对孩子好的事,只是感动了自己,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并不是孩子故意拆台,而是孩子和父母没有同频。
 09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网友@橙子管饱 说过一个故事。
几年前她在西北旅游,晚上在沙漠帐篷区露营,偶然听到一对母女的对话。
女孩问妈妈,晚上睡觉要不要换睡衣?妈妈说帐篷里都是沙子,换了睡衣也会硌得慌,还会把沙子带进衣服里很不舒服,建议不要换。
孩子说不换睡衣肯定睡不着,语气间有些不开心。
妈妈继续说道:“你刚才只是咨询我的意见,而我只是表达我的看法,你既然是自己拿不定主意来问我,就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建议。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想法去做,没有必要因为我的建议跟你所期待的不一样,就不开心。
那一瞬,她觉得这个妈妈太有智慧了。
站在她的角度看,孩子换睡衣很可能进沙子睡不好,但是她并不强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家长能做的,是适当的引导,而不是过多的干预。
对比秉着“我就是为你好”,因为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动辄大呼小叫、打骂的家长,这样俯下身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10 
其实,如果你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孙俪生完二胎后说过,妹妹出生后有很多婴儿零食,哥哥看到后很想吃。
一般大人都会告诉孩子:这是婴儿吃的,你不能吃。
因为大人认为我是为你好,这种东西吃了对你没好处。
但站在孩子的立场,妹妹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吃?爸妈就是偏心。
孙俪告诉家里所有人,只要哥哥想吃,不管是磨牙棒,还是米粉,都可以让他吃。
后来她发现,哥哥只是在试探,真的给他吃他反而不感兴趣,他想要的就是一视同仁的对待。
很多事情你以为的,和真实的情况并不一样。
教育尤其如此。
父母和孩子的思维天差地别,好的教育,就是俯下身,听孩子的声音。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

选择留言身份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