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有人向咸阳城内扔了一把火,差一点就将偌大一个咸阳城烧为灰烬,而在千里之外的邯郸,凶手正志得意满的看着自己的杰作,变态地拍手称快——

这一桩神秘的纵火案,后来就成了后来“隔岸观火”这个计谋的由来。

那么,是谁放了这一把无名之火,站在河对岸的人又是谁?隔岸观火这个计谋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何非要赐死白起?又是谁在背后“隔岸观火”?

公元前259年,苏代(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的族弟)奉赵王之命来咸阳离间名将白起。

这里交代一下,苏代为何要这么做?

答案是为了拯救危在旦夕的赵国……

因为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已然失去了跟秦国抗争的实力,秦国若要拿下邯郸(赵国都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苏代的计划很简单:借刀杀人——通过说服昔日好友秦国丞相范雎,让他劝秦王夺了白起的兵权……拔掉这个令赵国上下全体将士闻风丧胆男人身上的尖刺,计乃成!

倘若苏代此计成功,便可让赵国暂时躲过一劫——

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何非要赐死白起?又是谁在背后“隔岸观火”?

但是熟归熟,有些事情,还是得有个度:

白起是谁?

战国时期得四大名将之一,乃是守护秦国安定的一个活招牌,可以说那时候只要有白起在,秦国子民便能确保在豪强林立的乱世间高枕无忧。

试问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范雎又怎么会同意苏代的提议,而背上一个叛国的罪名呢?

再说范雎跟白起,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代表的乃秦国国内的两股不同势力,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难道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苏代到底是怎么想的,脑袋秀逗了吗?

当然不是——

其实这范雎与白起,为了各自的利益,一直都在明争暗斗,双方早就积怨已久,几乎已到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白热化程度——

再加上白起最近又在长平之战当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时之间风头无限,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范雎的地位已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范雎自然不会甘心,必然需要有所行动——

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何非要赐死白起?又是谁在背后“隔岸观火”?

深谋远虑,又积善攻心的苏代,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跟赵王立下了军力状,此番出使,若不成功,提头来见——

而事实也证明,苏代只是略施小计,不但使秦王卸掉了白起的兵权,拔掉了他身上的尖刺,而且还令得范雎与白起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轻松地点燃了秦国的内斗。

常言说的好啊:有些火一旦被点燃,只会越烧越旺,想要泄密可就难咯——

而苏代在秦国点燃的便就是一把难以熄灭的火:

两年之后,秦王突然想起赵国这个昔日的手下败将,便又想让白起来攻打一下赵国,再次给他们一个“惊喜”。

然而,今时早已不是往日——

这个时候的赵国早已从长平之战的阴霾中走了出来,渐渐恢复了国力,秦国想要再把它当软柿子一样捏,哪有那么容易?

白起也不傻,作为一代战神的他自然是看到了其中的利弊,于是在接到王令后,立刻便以年事已高,不复当年之勇为借口,而拒绝出战。

秦王见状,你小子这不就是居功自傲,自恃功高么……还敢公开抗令,好,老子这就让你看看谁是主子,谁是奴——

于是盛怒之下的秦王不仅是削了白起的封号(之前是拿掉兵权,待遇也就是封号与职位还在),直接将之贬为了贫民,驱逐出咸阳城……看你还得不得瑟!

最后,在威逼利诱之下,白起终究还是难逃一命:在出得咸阳城的途中,被逼拔剑自刎——自此一代杀神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

这里不得不插一句:

秦王这老小子,可还真是耍猴喊号子——看热闹不嫌事大……难道这时候的局面还不够乱吗?就这么再添一把火,不怕烧到自己吗?

不过,秦王这一招也真够绝的——

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你白起不是杀神吗,打仗不是很厉害吗,这样的人才可不能被别的国家弄去重用啊,到时候必然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你个白战神一撸到底,变成贫民,逼你引刀自刎……永远把你禁锢在秦国,哪也别去了,就在这片热土上魂归天国——

不得不说:秦王为了白起,可真是煞费苦心啊——

……殊不知,这幕后最大的受益者却并非秦国,而是是苏代,是赵国——

苏代点燃了范雎的嫉妒之火,最终导致了文武失和,导致了秦国内乱,而赵国呢,则是悄咪咪地隔岸观火逃过一劫……

两国交锋,没有胜者,凭多垒垒尸骨而已……倒霉的终究还是老百姓。

只不过,可惜了白起,可惜了一位身经百战,早已将战术斟酌至出神入化境界的不朽战神!

或许有人会说,白起在长平一役中,连眼睛眨都不眨,便就坑杀了40万赵军(正是因为此举,白起自此便被冠上了’人屠’这个’雅号’),此伤天害理之举,简直人神共愤,秦王夺其兵权,将其贬为庶民,逼其自刎,便已算优待他了……照道理五马分尸都不为过——

在这里,咱可要为杀神说句公道话:

40万赵军最后全被坑杀,并不是因为白起心狠手辣,而是形势所逼:想想看,若是不杀他们,完全接受这40万赵军的投降,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秦军本就是千里奔袭,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而倘若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这投降的40万赵军最后必然会哗变,到时候,秦军可能会被反杀——

因此,作为一个睿智的将领,不管是白起也好,其他人也罢,全部坑杀,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个人背上千古骂名,总比万万同胞惨遭屠戮的强——

您觉得呢?

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何非要赐死白起?又是谁在背后“隔岸观火”?

总评:

隔岸观火在过去通常比喻敌人的内斗内乱,而自己反倒是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在今天的隔岸观火,却经常用来批判对于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反而采取看热闹的一种冷漠的态度——

这里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别人有难,你是会选择去救’火’,还是关’火’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咱不胜感激!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