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堂倾听的关注,是参与师父名师工作室后的几年里,阅读了佐藤学先生《教师花传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及一些在工作室观摩的学习共同体课例和其他书籍。还有陈静静博士《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以及后来购买阅读的《学习共同体,用课例告诉你》,包括陈静静博士在逸夫小学的讲座,以及一些另行搜索的学习共同体理念。

值得庆幸的是,参与到师父的名师工作室阅读这些书籍、理念后,从原来单纯以为的教师必定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主的误区及瓶颈中走出来,进入到课堂聆听学生言语关注的新天地,开始在课堂上缓慢训练自己倾听能力,从自身的发展转向发展自身对于课堂主体——学生如何学的关注。

特别是在阅读师父著作《优秀教师成长逻辑》以及《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逻辑》后,对课堂深度学习发生的必然条件——课堂倾听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攀登型学习设计是教学设计与学习设计的本质区别有了深刻的理解。

因为这几年在援教、支教工作,更换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面对巨大的学情差异,我意识到必然要生成一种合适的,有利于师生减负的学习模式,以用来改造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孩子。


其中,“导图说”课型是其中之一。在立项“导图说”课型解决统编教材单元习作问题的研究中,经历了一次完整深度的课题研究,所有研究材料归总后的结题报告字数十万+,是工作生涯最为完整的一次深度研究。


尤其是课堂研究过程中,学生利用导图说思维,减轻了说的孩子心理负担,也在从中发现了听的孩子也可以利用导图,快速记录听到的内容,然后再借助导图说修改建议(三年级孩子来说,借助导图说,借助导图听,工具的价值在于借助图示可视自己、他人的思维)。从中发现的关键问题是课堂倾听。

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有很多孩子能够说,但是遇到倾听的时候,往往听过忘记、仿佛在听又似乎没听见,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是这么认为的: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也缺少系统的倾听方式训练,失去倾听的耐心(甚至可能是课堂上教师抢夺话语权或者家庭环境缺少倾听造成),特别是意识到学生需要在课堂的联系上一个环节内容,几乎很少有孩子能够回忆起来,这必然是倾听能力缺失造成的。

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倾听训练的PPT,倾听方式的课堂渗透,倾听习惯的改造过程中,学生开始听见同伴的声音,听懂老师的言外之意,甚至开始认真倾听文字的声音,直到更换班级后去教学原来班级的课,显著地发现经由倾听训练改造的班级,完全不同于没有经历倾听改造训练的班级,在活动执行力,团队意识,问题解决上,孩子之间互相倾听,听懂老师的要求,听懂学校下发文件内容,甚至还影响了家长倾听的能力。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真实可见的,但是,执行倾听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的课堂渗透,并不是一时见效的,也依然会存在一点点的问题,如果从不同班级去比较,这种经由倾听训练改造的班级好处,也是课堂减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庆幸,遇到了倾听。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与探讨,谢谢!

骑着课本,载上课文,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课堂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