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褶野路菊是原产于东亚(日本)地区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花卉,植株就长到30~90厘米高,适合养成盆栽、盆景,或者养在岩石花园上,从每年的10月份后开花,一直持续到冬季,冬季温暖的地区,冬春时节也能继续开花。

它的白色花朵还带有芳香(凑近可以闻到),是比较耐寒的宿根植物。

足褶野路菊的花朵、叶子都很好看,有白色的花朵,温差特别大的时候,开的花朵会变粉色。叶片上有着白色的绒毛,叶背是银白色的,叶片边缘是白色的,就连花苞上覆盖着白毛。

1.阳光和通风

足褶野路菊适合养在通风良好,且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在夏天也不需要遮阴,但雨水季节注意适当避雨。

缺乏阳光是养不好的,每天至少要有4~6小时以上的阳光。

如果是地栽养护,就建议种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不要种在地势低洼的地方,也不要种在遮阴的位置。

2.温度

足褶野路菊喜欢温润凉爽的环境,温度在15~28度生长最快,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它就会逐渐进入休眠的状态,温度低于0度,地面的部分就会枯萎,春暖后会重新发芽。

冬天要避免它的根被冻伤,温度特别低的地方,特别是最低温低于零下10度的地区,要注意在土面上盖上较厚的覆盖物。

3.土壤

足褶野路菊对土壤不是很挑剔,但建议给它提供排水透气好一点的土壤。如果是室内栽种,就建议多添加一些颗粒土,比如用常见的泥炭土、珍珠岩和赤玉土,以3:2:5的比例混合(或泥炭土+赤玉土,以3:7的比例混合)。

如果是养成盆景植物,那就更建议在土壤中多添加一些颗粒石,包括赤玉土、麦饭石和鹿沼土等。

4.浇水

如果是刚买的比较小的盆栽苗,在天气好且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表层土比较干了,就需要及时浇透水了。

地栽养护时,它是比较耐干旱的,但如果盆栽养护,再加上阳光较好,它的盆土干得太快,底部的根如果缺水,很容易出现叶子干枯发黄的情况,有的叶子甚至会直接脱水。

5.肥料

每当春暖之后,它就会开始恢复生长。在每年的4月份之后,一直到秋季,都可以每隔一两周补充一次水溶肥,比较常见的花多多1号(温度超过35度以上,暂时停止施肥)。

到了9月份之后,就要开始补充促花肥,每隔十天半个月补充一次,比如常见的花多多2号或磷酸二氢钾等,浓度在1000到1500倍。

6.病虫害

在漫长的雨水季节,足褶野路菊就容易感染病害,包括常见的白粉病、黑斑病和褐斑病,就是要注意提前预防。

雨水季节要适当避雨,增加环境通风,不要让叶子经常沾水。

特别是只有底部有发黄枯萎的叶子,要及时清理干净。有一些影响植株通风透光的枝叶,也要适当修剪一下,养护的环境要尽量通风透光,有较多的阳光。

平常也要注意留意天气的变化,一旦雨水季节快要来临,就要注意提前喷杀菌药,预防病害滋生。

感染褐斑病之后,足褶野路菊的叶片上就会出现一些褐色的斑点,底部的叶子容易枯萎脱落。感染黑斑病后,叶子上也会有棕褐色的斑点和斑块,叶片就容易糊掉。

足褶野路菊也和其他的菊花一样,有可能会感染蚜虫、蓟马或红蜘蛛,特别是通风透光特别差的室内环境,就要注意提前预防,定期检查,特别是叶子背面。

如果发现它的叶子停止生长,叶片发白褪色,叶子整体偏黄,不生长,那就要注意检查是否有感染虫害了。

7.花盆和换盆

花盆也建议选择排水透气好的红陶盆、控根盆,或其他有较多排水孔的容器。盆栽养护的足褶野路菊不需要频繁换盆,一般是等根系差不多长满盆土,再考虑换盆,一两年换盆一次就足够了,一般是选择春暖后换。

春暖后换盆之后,可以把足褶野路菊的植株分开,重新栽种,进行分株繁殖,可以用剪刀或其他锋利的工具,把每颗植株切开,每一株带有3~5个芽即可。

8.修剪和繁殖

足褶野路菊从幼苗开始养护,就要定期修剪,花后及时剪掉残花。定期掐顶,促进它长出更多新的分枝。

特别是在春暖之后,4~6月份都可以定期打顶,每次打掉1/3左右的枝叶,不要让枝条长得太长,每一段分支保留9到12厘米长即可。

如果想要扦插繁殖足褶野路菊,就可以选择在4~6月,将剪下来的枝条进行扦插,最好选择枝条顶部枝条,太老的枝条也能生根,但生根的速度就特别慢。

每一段大概有12~15厘米长,枝条剪下来去掉底部的叶子,扦插在小一点的盆里,盆土选有较多颗粒土的,可以用纯赤玉土扦插,底部放一个托盆,保持一直有水。

土壤提前浇透水,种好之后放在通风透光,有一点点柔和散射光的位置,保持湿度盆土保持微润,大概2~3周之后就能重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