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包某,女,78岁,
主诉:恶心、呕吐半天。
现病史:半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伴上腹胀、右后背部酸胀感,伴口苦、纳差、反酸、烧心,伴头晕、乏力,无胸闷、胸痛、心慌,无腹泻、便秘,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以’呕吐查因;高血压’为诊断收入院。
感染溯源
1. 入院后,送检血培养2套(需氧+厌氧),7小时后4瓶先后报阳,培养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查到革兰阴性球杆状、末端钝圆,呈单个、成对排列,见图1 .
图片
图1,革兰染色,×1000    
2.培养液抽出,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5%二氧化碳环境培养24小时,形成灰白色菌落,见图2,呈β溶血,见图3.涂片革兰染色为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杆菌,见图4.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图片  
4
2.质谱鉴定,豚鼠气单胞菌,结果及峰图见图5
图片
5
细菌学小知识:
  豚鼠气单胞菌是气单胞菌属的一个种,目前属内有23个种和12个亚种,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菌种主要来自于3个复合群,嗜水气单胞菌复合群(包括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和达卡气单胞菌等)、豚鼠气单胞菌复合群(包括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泉气单胞菌等)和威隆气单胞菌复合群(包括威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和威隆气单胞菌威隆生物型等)。气单胞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兼性厌氧,通常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大部分临床相关的气单胞菌,包括越来越多的豚鼠气单胞菌都呈β溶血。
1.流行病学和传播
  气单胞菌属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常居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于地下水、水库、清洁或污染的湖泊和河流等,也可以在海洋环境中被发现,但只存在于微咸水或低盐的海水中。大部分气单胞菌,尤其是和人类感染有关的菌种,在各种新鲜蔬菜、肉(牛肉、家禽和猪肉)及乳制品(生牛乳和冰淇淋)中都可被发现。威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共生于医用水蛭的肠道内,可培养出纯菌落,有报道可感染青蛙、猪、牛、鸟类和海洋动物。    
  气单胞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大多数与接触某种类型的水生动植物有关,送检的标本可以是粪便或是肠道外标本,少见情况也可是摄入的食物。大多数研究表明标本中气单胞菌的检出率与季节相关,主要在气温较高的月份检出。因为这些季节的温度是嗜温性气单胞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这也因此增加了度假人群暴露于这些细菌的可能性,使这些水生微生物的定植和(或)感染风险增加。
2.临床意义
气单胞菌性肠胃炎可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最常见)、痢疾样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水样腹泻患者的粪便是不成形的,没有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发症包括腹痛(60%~70%患者)、发热和呕吐(20%~40%)、恶心(40%)。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儿童由于脱水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豚鼠气单胞菌是引起这些感染最常见的菌种,在儿童中豚鼠气单胞菌感染甚至类似于炎性肠病。威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可能引起罕见的霍乱样疾病,伴腹痛(60%)和发热、恶心(20%)。
气单胞菌性腹泻的并发症包括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需要肾移植的肾脏疾病。这些严重的感染通常与嗜水气单胞菌或威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有关。此外,在初次感染几个月后患者还会发生顽固的间歇性腹泻,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    
肠道外也可分离出气单胞菌,最常见的是血液和伤口。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很少发生气单胞菌败血症,大部分病例是肝病或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可并发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患者最常分离出的气单胞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威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和简达气单胞菌。外伤性损伤后接触水源常引起伤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和达卡气单胞菌(之前为水族馆气单胞菌)。这种感染可从单纯的蜂窝织炎到预后比较差的肌肉坏死性感染。
其他肠道外感染包括眼部、呼吸道、手术和尿路感染,以及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肺炎心内膜炎、腹膜炎、门静脉脓毒血症、胰腺脓肿和温泉浴毛囊炎。少见的有从佩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的角膜炎患者中分离到豚鼠气单胞菌,以及不同的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到豚鼠气单胞菌和波氏气单胞菌。
3.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
  气单胞菌在标本中活性良好,任何常用的运送培养基(Amies、卡-巴、改良的Stuart’s和甘油缓冲生理盐水)都可用于运输,一般认为卡-巴运送培养基最好。为了分离肠道病原体,推荐使用直肠拭子,在疾病的急性期留取粪便。血液、清晨采集的痰标本、皮损溃烂处以及软组织感染等其他部位感染的分泌物脓液都可用于分离和鉴定。 采用标准的采集、转运和保存技术即可从临床标本中获得这些细菌。
4.抗菌药物敏感性    
  环丙沙星常用来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最初报告为对所有气单胞菌都有效。但是1996年报道了亚洲有2%~3%的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威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对环丙沙星耐药。
  气单胞菌种可以表达3种染色体介导的可诱导β-内酰胺酶,包括1群的C类头孢菌素酶、2群的D类青霉素酶和3群的B类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此外,气单胞菌中这些β-内酰胺酶,尤其是碳青霉烯酶,可能无法通过常规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检测出来。气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的复杂性导致对不同β-内酰胺类耐药,因此强烈建议常规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原著者:James H.Jorgensen 美)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