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菌(二十三)

             斯氏放线棒菌

病例摘要
患者:王某,女,93岁,
主诉:意识不清伴血压降低1小时
现病史:1小时前患者进食时出现意识不清,血压降低,约半小时后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急呼120我院急救出诊,现场测血压82/45mmHg,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建立静脉通路,留置针应用,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等对症治疗后返院,急诊以’休克待查’收入我科。
感染溯源
1. 入院后,送检血培养2套(需氧+厌氧) 65.6小时后1需氧瓶报阳,培养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查到革兰阳性杆菌,见图1.
 图片
图1,革兰染色,×1000    
2.阳性血瓶培养液抽出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二氧化碳温箱培养48小时后平板上形成灰色针尖样菌落,见图2.培养液转种后,放入厌氧培养箱,48小时菌落形态较普通培养大,见图3,涂片为革兰染色阳性棒状杆菌,见图4.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图片
图4,革兰染色,×1000
3. 安图AUTOF MS1000鉴定,为斯氏放线棒菌,结果及峰图见图4。
图片
图5
细菌学小知识:
斯氏放线棒菌(A.schaalii)是放线棒菌属的一个种,属内与人类有关的还有2个菌种:马赛放线棒菌(A.massiliense)和尿放线棒菌(A.urinale)。放线菌属(Actinomyces)及相关临床常见的放线棒菌属(Actinobacuh)、动弯杆菌属(Mobihmcus)和小弯菌属(Varibaculum)均属于放线菌门,为厌氧或耐氧、抗酸染色阴性、革兰染色阳性的一类细菌,形态多样,可呈特征性的分枝状或球杆状。培养特性:该菌属细菌可以在有氧培养基上生长,但厌氧培养仍是首选方法,可以提高分离率,同时也可以延长培养时间。    
1.流行病学和传播
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大部分病原菌是人和动物消化道黏膜表面共生菌群的一部分,主要存在于口腔、小肠、大肠、泌尿生殖道和皮肤表面。在刚出生的几周或几个月里,这些微生物逐渐完成定植。这类细菌引起的感染中,宿主本身的共生菌群是最主要的感染源,当然其他人体内的共生微生物也可引起类似感染。例如,被他人咬伤与被他人击伤自己颌面部引起的感染。
2.临床意义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主要引起黏膜表面的混合感染,很少单独引起感染。引起头颈部感染的厌氧菌主要来源于口腔,而大多数阴道和膀胱的病原菌来源于粪便。对于器官穿孔造成的腹腔感染,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群也间接反映了穿孔及渗漏的部位。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厌氧菌是发生感染和死亡的重要病原菌,厌氧菌感染有时会向组织周围或经血流侵袭扩散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厌氧菌血症,胃肠道是最主要的感染源,其次是脓肿、妇科感染和伤口感染。由于生长缓慢和营养要求苛刻,血培养中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的检出率和种类可能被低估。
放线棒菌属与复杂的尿路感染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斯氏放线棒菌是被低估的尿路感染病原体,也与菌血症、心内膜炎、蜂窝织炎和椎间盘感染等侵袭性感染有关。马赛放线菌与软组织脓肿形成有关。    
3.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
       临床可以采集皮肤或软组织感染脓性分泌物、抽取的脓液、关节液、尿液、血培养等标本,立即送检。
4.抗菌药物敏感性
       临床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通常是一边等待厌氧培养和药敏结果,一边根据经验进行初始感染诊断和治疗药物选择。因为大部分厌氧菌生长缓慢,尤其是混合感染时,获得可用于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纯培养菌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早期初始诊断和经验治疗尤为重要。
       有关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的药物敏感度试验的文献数据很难解释。细菌分类的不断变动导致细菌敏感及耐药模式的不断变化,很难和既往的研究数据保持一致, 通常,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和包括美罗培南在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甲硝唑是公认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然而丙酸杆菌、放线棒菌、放线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兼性厌氧菌对甲硝唑天然耐药。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的各个属之间,偶尔也有菌株对克林霉素耐药。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此外,链阳霉素类抗生素如普那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并且经肠道吸收。新一代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加雷沙星、加替沙星(局部用药)、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老一代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相比,抗厌氧菌活性更强,意味着它们在混合感染的治疗中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原著者:James H.Jorgensen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