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千年历史,背后的那些历史和精彩故事,影响着一代代博野人。

我醉乡土带您追寻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其中经典故事,激励博野人奔跑追梦。 

博野蒋氏与四存中学

千年古县博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一方水土诞生了著名的颜李学派,其创始人颜元,号习斋,一生提倡习行,著有《四存编》,即《存治编》、《存性编》、《存学编》、《存人编》。颜元的高足李塨,字刚主,号恕谷,继承和发展了颜元的学说,形成了当时著名的“颜李学派”, 其学术思想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颜李学派弟子

据天津徐世昌纂《颜李师承记》记载:其他私淑弟子所在多有,而有踪迹可据与文字可考见者三人:蒋树培、张壬林、金正春。注:传详见《师承记九》。

颜李学派的私淑弟子蒋树培,字芳原,系博野县城东村道光己亥恩科举人,官内阁中书,他还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其前闲堂藏书之富与深泽县的王榕泉先生并称,著有《慎六斋剩稿尺牍》、《前闲堂随录》、《菊花百咏》、《罗汉松传》等,创修《蒋氏家谱》六卷,学行载《畿辅通志》。

(二) 四存中学创建

1919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到博野县北杨村瞻仰颜元故居,认为颜李学说可以富国强民。次年即在北京组织了”四存学会”,并在府右街筹备建立了一所”四存中学”。

1922年,由”四存学会”拨银2800元作为建筑费,在北杨村创一所小学,徐世昌命名为”四存小学”。次年,”四存学会”又拨款800元招生开学。嗣后,徐世昌每年拨银元800成为定制。张荫梧作为四存学会博野分会的会员,他在执掌北平市长期间,当然大力捐助,组织四存学会旅京的博野会员成立北杨村学务委员会,后改为校务董事会,亲任主席,募捐资金,扩展校务,将”四存小学”增设中学,1929年改为”四存中学”,还一度任校长。

在筹建北杨村四存中学过程中,以城东村的衡巖蒋先生名鸿钧、贡梁蒋先生名铁珍为代表的蒋家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据蒋嘉和撰《先父衡巖公行实纪略》记载:……承张公桐轩之邀,筹办博野县四存中学,任主任,职未就而据以疾殁。

二,据《贺葆真日记》载:民国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博野四存中学,假四存学会开学董常会,蒋贡梁主席报告各种章程,请聘校长等事,盖自去年得众人捐款成立中学附小学部,又组织学董会于北平,年来经营,贡梁之功为多。

附一,据《蒋氏家谱》记载:蒋鸿钧,字衡巖,生于光绪七年二月初九日,民国二年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初级完全科五年毕业,十八年六月就任北平特别市政府总务股股长,十九年四月调任公安局检验牲畜事务所所长,卒于民国二十年四月十三日,寿四十一岁。

附二,据《民国名人图鉴》记载:

1,张荫梧,字桐轩,河北博野人,居博野四存中学校。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晋军师长、北平市长等职,兼充师范大学学生军教练,十八年八月,辞警备司令兼职,以李服应继任警备司令,惟仍兼署北平公安局局长,十九年阎冯反蒋,张派赴山东作战,任二四路总指挥,九月,张学良巧电主和,张遂率军回晋,旋退职回籍,办理博野四存中学。

2,王凤翔,博野四存初级中学校校长,河北博野人,北平法政学校毕业,十九年十月任现职。

附三, 据前光绪庚辛併科举人蠡县孙松龄撰、前察哈尔教育厅厅长河间郭贵瑄书《博野蒋君贡梁墓表》记载:“君之卒也,余代四存学会为文祭之,会友环临,读之而大恸。已而君诸子谋及贞石之作,复以见畀。噫!余之于君前祭言未尽也,所见所怀如上所述,方将自攄之而自播之,今欲不发之于是胡可得也。君讳铁珍,字贡梁,号锴夫,世为北直博野人,居城东村。曾祖树培,清道光己亥举人,内阁中书。祖士铜,附贡生,大理寺右评事。父毓峋,光绪辛卯举人,候选教谕。君袭家学,世科名,文史汪洋,少即敏好,拔贡于宣统己酉。值时改制,东游读法,归,毕业于朝阳大学,试为法官,历熟扬优,终察哈尔高等法院院长,中应北平市政府之征,一为参事……余既与君连邑,又尝与同官北平市政府,同力四存学会,知君重君,有其独至,抚今思往,宜有以永君。”

(三)四存中学学子

 一, 据《北平私立四存中学校同学录》记载:

班次:第二班

姓名:蒋观津

字号:向若

年岁:十八

籍贯:直隶博野

通讯处:安国县西伯章镇邮局交敬承堂。

另据《蒋氏家谱》记载:蒋观津,字向若,号一夔,鸿文子,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法学士,邢台地方法院书记官,司法官初试及格,法官训练所毕业,再试及格,上海特一区地方法院候补推事,居城东村 ,生于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二, 据民国二十四年蒋毓峰等五续修《蒋氏家谱》记载:

1,蒋永新,毓川子,北平四存中学肄业,居城东村。

2,蒋观潮,鸿运子,北平私立四存中学校肄业,居城东村。

3,蒋观清,鸿文子,北平私立四存中学校初级中学毕业,居城东村。

4,蒋蕴经,铁珍子,北平四存中学校肄业,居城东村。

5,蒋蕴琮,铁珍子,北平四存小学校肄业,居城东村

6,蒋慕德,肯穫子,杨村四存高小毕业,居蠡村。

结束语

蒋家寨所在的城东村距离孝义河畔的北杨村七里之遥,博野蒋氏与四存中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寨里涵和堂蒋毓峋长子蒋铁珍是四存学会博野分会的会员,对北杨村四存中学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年在北平四存中学与四存小学求学的蒋家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六名之多,皆出自寨里蒋家大院;寨外蠡村一名,博野北杨村四存中学高小班毕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四存学生为基础成立的博野民军高举抗日大旗,蒋家一次捐助民军粮食十万斤,马料五万斤。民军一团驻扎在城东村的蒋家大院,太学生出身的蒋文绶任团参议,代表蒋家人给予民军大力支持:包括粮饷、被服、武器、药品等,为冀中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注:在这里非常感谢南宫市的徐宁先生,安平县唐贝村的靳秋立与北黄城村的王漫池二位先生,博野县的郑文林先生与杨颖隽女士,城东村涵和堂的蒋莉华女士以及躬厚堂的蒋岚女士等提供的珍贵资料!

附:

(一)博野县私立四存中学

博野县私立四存中学位于北杨村村北,系民国18年在原四存两级小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北杨村是颜习斋的故里,他写有《四存编》(四存:即存学、存性、存治、存人),故校名叫“四存中学”。民国18年招收一个初中班,连同小学共有学生240人。民国20年招收两个初中班,这时,中小学各4个班,学生480余人。是年12月20日,附设农隙学校,入学农民60余人(免收学费),主要讲解农作物的管理和栽培方法,颇受农民欢迎。民国23年暑假开设农村师范班,招生60名,一年毕业。民国24年又招收3个师范班(博野、蠡县、安国三县合办),到7月初,学校分三部(师范部、初中部、小学部)共9个班,学生达540人。8月初,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奉教育厅指令迁到此校,学生127人。民国25年6月,博野、安国、蠡县、安平、深泽五县的简易师范,合并为联立师范,在此校招新生5个班,这时学生达到870余人。

四存中学的办学方针和宗旨是:以适应社会为基础,改进社会为标的。由学校社会化,进而跨入社会学校化。授予学生实际应用及升学之智能。施行严格的心身训练,作多方面之发展,要求具有农工身手,军人体魄。科学头脑,超物意识及服务农村之精神。四存中学教育内容有:公民训练、自卫训练、生产训练、合作训练、卫生训练、民族精神训练、教学训练,以上七项训练最后一项唯师范班所独有。在教育上,本着“手脑并用”“教学作合一”之原则,使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四存中学的办学方针,实施办法及各种活动,在当时是新生事物,主管全民教育的梁漱溟先生曾专程由京来校指导,因此,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既有教育行政领导,也有教育专家,乃至军政要员,捐款资助者亦不乏人。

四存中学从1922年创建四存两级小学开始,至1937年停办,历经15年,占地面133,400平方米,教室19个,共有教职员工100余人,房舍600余间,培养出初中以上毕业生600余人,这些学生多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日军占领博野,抗日政府恐校舍为日军盘踞,组织群众将其拆除。

(二) 博野县的师范教育

县初级师范应该是博野县历史上最早的师范学校,具体成立时间不详。1934年北杨村四存中学开设农村师范班,1935–1937年间博三、博四、博五、博六联立师范相继成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一,据《蒋氏家谱》记载:十二世,蒋思麦,字我谋,号仙舟,自梧子,行一,居蠡村,本县初级师范毕业,生于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二,据载:博野县北杨村四存中学于民国23年(1934年)暑假开设农村师范班,招生60名,一年毕业。民国24年(1935年)又招收3个师范班(博野、蠡县、安国三县合办),到7月初,学校分三部即师范部、初中部、小学部,共9个班,学生达540人。8月初,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奉教育厅指令迁到此校,学生127人。民国25年(1936年)6月,博野、安国、蠡县、安平、深泽五县的简易师范,合并为联立师范,在此校招新生5个班,这时学生达到870余人。

三,据《方志安国》记载:民国24年(1935年),安国、博野、蠡县、高阳4县师范合并于博野北杨村四存中学,改称安博蠡高联立师范,学制2年,招生2期,至七七事变停办。

四, 据原安国县政府县长、保定行署农机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光同志回忆录记载:“我于1936年在安平高小毕业后考入安平乡师读书,1937年合并于博五联师。1937年七月七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停课,于9月退学回家。”

五,据《军阀张荫梧利用“七七事变”谋求东山再起》一文记载 : 1936年,张荫梧担任博野专区司法专员后,又将博野、蠡县、安国、定县、安平、深泽等六县的简易师范合并为“博六联立师范”,也迁到北杨村,在教学上他讲究推行“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三杆主义” ,即笔杆、锄杆、枪杆。

六,1946年即抗战胜利的第二年,四存中学师生回到保定,在南关公园建校,同时还挂省立社会师范学校的牌子。同年,博野、蠡县根据二县实际,首先恢复了始自北杨村四存中学的师范教育,以解决当时社会教育的师资问题。1948年博野开始独办师范教育,后与1951年建校的博野一中合并,成为现在的博野中学。学校的师资和早期的教育模式多延续了北杨村四存中学的教育实践,部分四存学生成为教员。

附:资料图片

 

作者简介

供稿人郭鹏,曾用名立蒙,生于1979年8月,博野县岗子上村人,好文史,喜收藏。希望通过博野乡音栏目广交天下藏友,分享收藏乐趣。

本作品经过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编辑:庞里地  

征稿
我醉乡土

深入挖掘博野历史,传播乡土文化。博野数千年往事钩沉、无数古今名人、妖娆的民间传奇、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尽在“我醉乡土”逐一展现。

投稿须知:

1.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3.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我醉乡土”加“作品名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