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天,中央红军在蒋介石的“铁桶计划”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蒋介石集结了150万大军,修筑碉堡封锁线,试图将红军彻底围困消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蒋介石自信满满、夸下海口的同时,他的绝密军事计划居然泄露了。

一个隐藏在国民党高层的身影悄然行动,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份决定红军生死的情报送到了共产党手中。

红军的突围,真的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结识进步人士

1930年,张发奎反蒋失败,莫雄也选择了辞去职务,避居上海。

莫雄刚到上海时,生活变得相对平静。

他在这座充满变革气息的城市中,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思想与人群。

当时,莫雄通过他的旧部刘哑佛的引荐,逐渐认识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与这些人的交往逐渐加深,莫雄的视野也随之拓宽。

他慢慢了解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前者的目标是推翻压迫和不公,建立一个以工农为基础的新中国;而后者虽然打着救国的旗号,却在权力斗争中内耗不止,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莫雄在这些讨论和交往中,渐渐认识到共产党的理想和行动更加切实可行。

通过刘哑佛的介绍,莫雄进一步与中共中央特科建立了联系。

特科是负责情报和保卫工作的秘密组织,人员行动隐蔽且十分机敏。

莫雄并非一开始就深度参与情报工作,但在与这些人的接触中,他逐渐被赋予了收集情报的任务。

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国民党并没有对他产生过多怀疑,这使得他能够较为顺利地帮助共产党人获取一些关键信息。

莫雄在与共产党接触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共产党的理想,也越来越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刘哑佛等人的引导下,他开始为共产党收集情报,并多次协助救援那些被国民党追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蒋介石的“铁桶计划”

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蒋介石始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尽管投入了大量军力和资源,红军依然灵活机动,屡次从危局中突围。

为了彻底消灭中央红军,蒋介石决定采取更加严密和全面的战略。

此时,德国军事顾问汉斯·冯·塞克特为蒋介石提出了一个新的军事方案——“铁桶计划”。

这个“铁桶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分进合击和碉堡推进的战术,将红军一步步逼入绝境,最终形成一个无法突破的封锁圈。

蒋介石对这个计划寄予厚望,他集结了150万的国民党军队,这是当时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军事力量。

270架飞机、200门大炮以及大量的军用车辆、装备一同被调集,支援这场史无前例的围剿行动。

计划要求在红军活动的区域周围,逐步构建一道道碉堡工事,每推进五公里,就修筑一批碉堡。

每一个碉堡都配备重兵把守,连接成线,形成一道几乎无法突破的封锁线。

蒋介石还特别强调了空中力量的作用,270架飞机被安排在围剿区域上空进行密集的侦查和轰炸行动,以切断红军的一切通讯、物资运输渠道,并打击其可能的逃跑路线。

为了确保“铁桶计划”的实施,国民党的部队在不同方向上同步进攻,意图形成多层次的包围,从四面八方向中央苏区逼近,最终把红军困死在苏区内。

蒋介石对此计划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在高级将领会议上公开夸口,声称“剿共大业毕其功于此役”。

当时在场的国民党军队高层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样的大规模行动必定会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

然而,就在蒋介石宣布这一计划的当天晚上,这份绝密情报已经悄然流到了莫雄手中。

莫雄此时担任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正处在关键位置,能够及时获取到这些重要信息。

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国民党的包围圈越来越小,红军的处境已经极为危险。

蒋介石的“铁桶计划”如果顺利实施,将彻底切断红军的所有退路,苏区很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生死攸关的情报传递

得知“铁桶计划”的内容后,莫雄当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他知道这份情报事关重大,必须尽快送到共产党手中。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找来了项与年。

这位“保安司令部的机要秘书”平日里工作低调,实际上却是一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

莫雄将情报交给项与年,叮嘱他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件送达中央红军手中。

当晚,项与年没有耽搁,立即开始准备出发。任务艰巨,路途遥远,况且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已经非常严密,想要顺利通过并非易事。

为了避开沿途的巡逻队,他必须选择偏僻的小路,甚至时常不得不在山林中辗转。

六天的时间,项与年忍受着疲劳、饥饿和不间断的紧张状态,一路上还得躲避敌军的检查。每走一步,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终于,经过千辛万苦,项与年成功将情报送到了周恩来手中。

那一刻,周恩来与苏区的领导层立即展开了对情报的分析和讨论。

蒋介石的“铁桶计划”一旦实施,红军将被彻底围困在苏区,失去任何突围的机会。时间紧迫,敌人很快就会合围,必须做出立即行动的决策。

此时已没有任何退路,唯一的选择就是提前突围,跳出包围圈。

中央红军必须在敌人完成封锁之前,寻找到一条生路。

于是,经过紧急商议,他们决定立即启动突围计划,并通知红军做好准备。

为了保证突围计划的成功,中央苏区发布了命令,红七军团、红六军团、红二十五军先行北上西征,迅速转移力量,尽可能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同时,红军主力部队也在秘密集结,准备随时出发。

蒋介石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铁桶计划”已经暴露,红军领导层在暗中加紧行动,一切部署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34年10月16日。

这一天,中央红军正式开始了他们的长征之路。红军的突围行动进行得非常迅速,主力部队在与陈济棠达成的秘密协议下,得以从西南方向突围。

一路上,红军战士克服了无数困难,逐步甩开了国民党的追击部队,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艰苦跋涉。

莫雄传递的情报在这次战略转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没有提前获知蒋介石的“铁桶计划”,中央红军很可能会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难以脱身。

晚年

长征期间,中央红军总共进行了600余次大小战役和战斗,凭借灵活的战术,攻占了700多座县城,持续进行有效的反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营以上干部牺牲了430余人,这些牺牲的干部大多数年纪不到30岁,他们是红军的中坚力量。

红军的行军路线覆盖了中国广阔的地域。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跨越了14个省的地界,面对的是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

他们翻越了18座大山,雪山中的寒冷气候、稀薄的空气成为了红军最大的挑战之一。

许多红军战士在雪山上付出了生命代价。

1935年10月,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行军,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并与早已驻扎在陕北的红军成功会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陕北革命根据地逐渐成为红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

而与此同时,红二、四方面军也在西北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抵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这场长达两年的艰苦跋涉,为中国革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岌岌可危,广州即将解放。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党将领薛岳怀疑莫雄其实是共产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卧底。

他决定采取行动,将莫雄列入暗杀名单,以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消息很快传到了莫雄的耳中,面对这种局势,他没有时间犹豫,迅速做出决定,逃离广州,前往香港暂时避风头。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叶剑英,作为广州解放的重要指挥官之一,深知莫雄过去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

他亲自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专程带到香港,希望莫雄能够回到新中国的怀抱,继续为国家效力。

接到叶剑英的信后,莫雄的态度非常明确。他早已在思想上完成了转变,深知自己此时的归宿是新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时期,莫雄决定义无反顾地回国,投身到建设新国家的事业中去。

1949年11月,莫雄正式受命担任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

北江地区由于多年的战乱,社会秩序动荡,治安问题突出,急需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领导者来稳定局势。

莫雄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治安力量,重建警察系统。

他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深知光靠硬性措施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他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宣传新政府的政策,动员群众参与维护治安工作,打击残余的敌对势力。

他还积极调动各方资源,修复被战火破坏的基础设施,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他领导下的北江治安委员会迅速有效地恢复了地方的正常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