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山水静思有我(下)

尹庆祚

说完了山,咱再说水。

肥城的水,北部因为没有千米以上的高山的影响,天上的降水和山上流下的泉水,都集中于夏季,带有浓厚的季节性胎记。虽然自东往西排列着肥河、汇河及其众多山洪水结合山泉的河沟。

肥河发源于岱岳区的道朗、鱼池北部的皇山,流经鱼池,进入肥城石坞北、沙沟、孙庄、新镇、白家楼、里留、野场至东衡鱼,与陶山东崦发源的汇河会流,然后入平阴界,又进入东平入汶河,蜿蜒百余里。一路汇集了多条发源于翦云山、孤山、五道岭、原康王河、牛山诸河、群仙河、穆家河、响水河、汇河、石横北山的双泉峪、八道岭及其从平阴的官庄、双井下来的山水沟等,组成了肥城北部的第一大河。现在统称为康王河,下游称为康汇河。新中国建立以来多次加固了康王河堤坝,山上山下修建了一座座水库、塘坝,截留着山上下来的洪水,基本根除了洪涝灾害。灌溉功能因为储量和水源有限,往往是杯水车薪,不尽人意。

幸亏地下水较为丰富,肥城煤矿勘探期间,发现肥城地下水在有些地方能顺着钻孔喷射自流。当年在老城的东门外河东岸就有一眼自流井,引起了县城四关和政府机关干部的好奇。1963年山东省801地质队勘探完毕,临走时县领导出面,让人家留下一台钻机,帮助和培训肥城打井,为农业服务,于是肥城县打井队应运而生。

肥城北部地下怎么这么多的地下水呢?因为地下埋藏着巨厚的奥陶纪和寒武纪石灰岩,石灰岩俗名叫青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漫长的水利作用下,它有溶于水的特点。陶山顶上72洞的发育就是这样形成的,那时陶山是在地下的,后来随着泰山的隆起,来到了地上,让我们一睹它的风采。同时,地壳受到内应力影响,它一刻也不闲着,你压我挤,你上我下,七扭八歪,还有星际万有引力作用,地震作用,使地球的外壳就象吃熟鸡蛋前先碰碎的蛋壳那样,充斥着纵横交错的裂隙和断层,这一些都给地下水创造了储存空间。我们从肥城南部看到的那些青石山,接受天上降雨之后,受岩层北倾坡度的影响,在肥城北部平原钻入地下,而且都存在着相应的压力。肥城煤田为什么常常被淹,就因为煤层之间和它的底板存在大量的石灰岩,因此这里储存了极为丰富的地下水,煤层踩空,被地下水寻找到排泄窗口,于是就象河堤决口一样,冲向煤田,造成水灾。轻则淹没设备和掌子面,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肥城的国庄、隆庄煤矿就是这样被废弃的。

有弊就有利,把它引出地面,用来灌溉土地,可就是宝贝了。肥城是全省乃至全国开采利用地下水较早的地区之一,山前平原遍地的深浅供水井,得天独厚地滋润着这片膏腴之地,农业旱涝保收,五谷丰登。

肥城的地质找水、钻井取水技术与钻机总数量均名列山东榜首。用山东省水利厅的说法:中国打井看山东,山东打井看肥城。我因专业爱好,毕业后又分配在水利部门工作,两次任县打井队书记和队长。地质我懂,电测找水方法我学过,所以我的主要精力有一大部分,放在为打井队5部钻机寻找合适的井位上,钻机本身不带水,然而打出好井来,特别在自古缺水的山区,会挤满观看的人群,甚至是奔走相告,欢声笑语不断,鞭炮齐鸣,杀鸡宰鹅,觥筹交错,自然而然,顺乎情理。反之则低头耷拉角,个个面如死灰。打井队也挣不到工资。我和一位老地质技术员,一名电测员组成“铁三角”,在确定井位上,不厌其烦,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争取不出一个干吧眼。有时中午饭要等到下午四五点,连同村里派出的4位拉线员,谁也不说饿,谁也不叫苦,村干部提着装满鸡蛋、豆腐皮、葱油饼、油条等食物,带上热水瓶和碗筷送到工地。

大量实践得知,地下水绝不是均匀分布的,它是在岩石裂隙和溶洞里生存,一个碗口粗细的钻孔如果打在完整岩石上,肯定打不出水来。断层找水如果已经判明断层的位置,但决定井位忽视了地下水位的深度、断层的倾斜度,断层两边的岩性等等,施工中粗心大意,仍然是败笔连连。

1984年,我们在肥城南部安孙大断层上找水,突破了众多名人断言的“无水区”,因为断层的一边是深不见底的花岗岩,一边是大面积的巨厚泥岩泥灰岩,都是无水地层,二十年没有在边院、马家埠两个乡镇的地段内打出一眼成井。就连我的恩师也在他的著作中,把这里判定为压扭性断层无水的典型,顾名思义,张裂姓断层含水。我们三人,利用多种电测方法,在“隐伏断层”中找寻到夹在中间的石灰岩断块残留,从而确定出宜井位置,于是调去了三台大钻机,一连打出了17眼上水量达到每小时80 立方的工农业用水井。彻底给这里摘去了“无水區”的帽子。这一技术,受到山东省地质找水专家、山师大教授黄春海和泰安水专于益民教授的一致好评,并报送山东省水利厅,于教授把我撰写的《隐伏断层灰岩断块找水技术》论文,立即推荐到1984年全国性刊物《地下水》上,予以发表。因此也得到了省地县三级科技进步奖励。

又过了二十年,茌平县铝电厂来肥城建厂开发盐矿,恰好把厂址建在这条断层带上,电测受到地面建筑物影响,无法拉线,我只好采用目测判断的方法,点了七眼井,眼眼达标。可是别人也在厂区及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定了六七眼井,据我所知都没有打出水来。

安孙断层的找水经验,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北部泰肥大断层的找水工作。在一些疑难地段相继打出了地下水。

在给肥城打井队当顾问时,于山西交口钻600多米深的供水井施工中,我编写的“牙轮钻具结合筒状钻具钻井技术”被评为山东省水利厅科技成果。

自我显摆,有点忘乎所以,但我保证半句假话没有。是否有点跑题呀?不好说!可是话题没有离开肥城的水。

肥城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659毫米,前两年都在1000毫米左右,估计今年也差不多。随着降雨的增多,从水库和塘坝中溢流或渗流出的潺潺流水映入眼帘,水里的鱼虾,丰茂的芦苇、蒲草、盛开的莲花等等,与河边的树木花草遥相呼应,争奇斗艳!如同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装点着肥城的江山。晨练,我经常到康王河边溜溜转转,多呼吸点纯正的新鲜空气。

肥城北部平原,在地理地貌学上称为山间平原,在地质学上则被称为肥城断陷盆地。在其山下横亘着一条与山体走向大体相当的大断层,地层北升南降,落差大者可达3000多米。肥城煤田的形成,则是受这条断层的影响。

肥城煤田更是绕不开的话题。

流传于陶山当地的民谣:“沙石山青石顶,不出金汞出银汞。”还有金牛山的传说:牛山里锁着一条大金牛,开锁的钥匙就在黄瓜王里,正是有关牛山和王瓜店的由来;相师预测:山下还将有蝎子出现,而且头朝东,尾朝西。现代科学已被证明,金汞、银汞没有出现,但是在两山的脚下,发现了个肥城大煤田,

肥城北部的矿产,康王河有沙,西面有石灰岩,地下有煤。

在这片土地以下曾经有储量丰富的煤田,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保有储量8.4亿吨,已全被开发占用。现生产矿可采储量3.5亿吨,其中肥城矿务局国有统配部分1.6亿吨。

在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13层,可采者8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4层,可采2-4层。煤种牌号主要为气煤,其次为肥煤。山西组煤质为中灰、特低硫,太原组煤质为低中灰、高富硫,发热量在25-30MJ/kg间。

对于煤矿的生成,我这个半瓶子醋至今还有个迷没有解开,肥城地下17层煤,现有的说法,煤是树木质变而来,这可以从煤里的大量化石为佐证。树木一期期长成,一次次被海水掩埋,接着被沉淀的钙质和砂质覆盖。薄层煤好说,厚层几米的煤有多高多粗多密的树木压变形成呢?!恐怕这是科学界不能自圆其说的课题。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宇宙中的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等一切可燃性元素一起参与了生成过程,还得有未知的其他因素,光靠树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宇宙、地球都还存在一些未知的秘密。

自东往西排列着五里垢、杨庄、曹庄、陶阳、白庄、兴隆、平阴、国庄、茶庄、聊城、隆庄、南高余等十几座煤矿。从1958年勘探,1960年开始建矿,肥城煤大烟大火,是工农业上等燃煤,勘探钻机刚刚打出的煤块,可以直接用火柴点燃这是真的。

买煤的小推车、地排车、牛车、马车,汽车排着长龙;矿区公路一次次修了塌,塌了修;一列列火车,也真的像头东尾西的大蝎子,源源不断,把肥城煤运往全国各地。开采了60年,终因资源枯竭而告停。曾经的车水马龙,失去了当日的繁萧,矿井封闭,工人迁往外地,土地塌陷,给北部几个乡镇带来了一些失落和短期的阵疼。勤劳的肥城人民自有与大自然抗争,改天换地的本领!

提起肥城煤矿,余兴未艾,记得在勘探初期,我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地质队员,身着统一工作服,脚蹬牛皮鞋,头戴太阳帽,背着一个帆布兜,手提一把小铁锤,漫天遍野的走来走去,羡慕极了。因此在初中上语文课时,老师出了一篇作文题“我的志愿”,没用多想,我要当一名地质队员的志愿,跃然纸上。当语文教师乌汝颜作为范文,评讲到我这篇的某一段时,他说:“真像是小钢炮一样,铿锵有声,干脆利落。”因为我不热爱文科,唯一的一次作为范文,使我终生不忘。

还有南高余矿刚刚开建,要用高粱秫秸搭盖住房。我们山村爱种高粱,因为它耐旱耐涝,摊煎饼、贴饼子、蒸窝窝头,喝高粱糊糊,离不开的饭食。穗子绑笤帚,秫秸是建筑材料,浑身是宝。我们每年都分十来八捆。我和邻居家一位嫂子一起去卖过两次,一次担4捆,约计60斤左右,大概是2分钱一斤,每次卖1块多钱。早晨34点起床,趁月亮天。因为我才15岁,个头也矮,力乎头也小,爱睡懒觉,极不情愿。母亲刚刚去世,这时的家庭成员是我和二姐,二姐的安排我不敢违抗,因为家里实在是没有钱花,母亲得了大半年的病,没有去过医院,姐姐只花了两元钱,到邻村找了个神婆,拿回了几个小药包,就为母亲送终了。把不情愿埋在心底,咬着牙硬撑15里地。排队、过称、领钱,回来已是半晌,一分不留,如数交柜。

102日,这天的污染指数14,太少有了!四外景像如此靓丽,我又一次爬上楼顶。

高楼观景,敞开心扉,放飞自我,与乡愁接轨,与古人拥抱,与大自然亲吻,神情旷达而绅士!

肥城山水静思有我,上中下三篇,只反映了肥城北部,难免挂一漏万。水平所限,语焉不详,仅起抛砖引玉作用,请各位方家品鉴和指正。

2024年国庆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年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