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办了开国大典。在主席台中除了有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外,还出现了一个国民党人,这可不是某些特务混入其中,而这个人就是有着“国母”之称的宋庆龄。

而他多次婉拒参加开国大典,当邓颖超亲自上门邀请时她提出了三个要求,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她提出的是什么要求?毛主席是否答应了下来?而她之前为何多次婉拒邀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的故事。

危机重重

宋庆龄女士是“国父”孙中山的妻子,1926年孙中山过世后,宋庆龄为了完成丈夫多年追求自由民主的遗愿,他担任了国民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施行了反革命运动。

此时的宋庆龄表示坚决反对,尽力维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的政策,可这时的国民党不再是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模样,虽然宋庆龄身份尊贵,但党内无人支持,至此国民党政府对这个国母是处处排挤。

感觉到时局无法改变的宋庆龄颇为无奈,她于1926年7月份发表声明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后就与蒋介石集团分道扬镳。后来远赴莫斯科,又在欧洲旅游从而远离国内政局,直到1931年母亲去世后,她才回国定居在上海,而北平她是一次不去,因为他的丈夫和革命战友孙中山先生就是在北平逝世的。

此时的宋庆龄虽然和蒋介石决裂,但也并没有生命危险,毕竟她还是一国之母,可之后的事情彻底惹怒了蒋介石。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号召”,提出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施行民主化改革。一时间社会各界欢喜若狂,对新政协的建立等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在我们党领导人眼中,宋庆龄是政协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少的成员。

由毛泽东、周恩来两人从西柏坡寄出了一封特别的电报,电报的主要内容是希望宋庆龄能参加政协会议。电报中写道: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经成为定局,南京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甚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愿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第一。谨电致意,伫盼回音。”

宋庆龄拿着西柏坡送来的电文,望着江边的波涛,面露郁郁不乐之色,反而是陷入了繁杂的思绪当中。作为一位进步女性的宋庆龄,却在她思索后,委婉地拒绝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这是共产党第一次邀请宋美龄。

而国民党这边也在积极地试探宋庆龄。1949年6月,国民党在策划全面内战后,宋庆龄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她还发出声明“中美反动派的互相鼓动是内战扩大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目标在于借机引发美苏战争,从而摧毁中国共产党。”

这样的表现让国民党高层十分惧怕宋庆龄“投共”,随即在各大党政机关的报纸中散发谣言,诋毁宋庆龄。不仅如此,国民党也对宋庆龄进行了防范,派出了大量的特工安排在宋庆龄居住地周围。

由此可见的是,宋庆龄的态度对于国共两党都很重要,然而关心则乱,这次国民党坐不住了。国民党的特工实在太不靠谱,他们听信传言,说孙夫人已经北上南京,准备渡河到北平参加新政协去。

孙中山夫妇与梅屋庄吉夫人合影

这可把老蒋吓坏了,他没有去查看消息的真实性,就信以为真。而此时的中国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国民党溃不成军眼看就要败亡,这就不得不让蒋介石联想到宋庆龄北上的消息,认为她一定已经被共产党吸收了,站在了中共的一边。

此时为了瓦解所谓的“危机”,蒋介石想出了新的想法,他发出了一则声明,而这不过是名义上的反省声明:

“匪虽假借革命名义,仍不敢揭树其革命政府旗帜,成立假政府,并且假托孙宋庆龄名义推为其主席,尤藉本党叛徒冯玉祥及其毛泽东并列为副主席。”

这个声明不光诋毁了新中国成立政协的意图不光是假借革命的名义的“伪政府”,还造谣说,宋庆龄是被共产党骗过去的,以此为自己保留脸面和糊弄他人。

同时也是在威胁宋庆龄,如果继续下去,那宋庆龄将会被我们国民党视为叛徒,而且所谓的“叛徒”冯玉祥的死因也颇为奇怪,显然这是在威胁宋庆龄,希望他不要步入后尘。

心中顾虑

你宋庆龄到底想不想北上呢?在宋庆龄的心中实现三民主义是头等大事,那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是他生活下去,继续革命的动力。

这时我们去回顾一下三民主义,希望以此来洞察宋庆龄女士的真实想法,在国共两党之间,她的心中到底向往着谁?首先是民族主义,他反对的是列强和封建势力,而作为封建大本营和列强工具的蒋介石集团明显不符合条件。

在民权方面,是希望实现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蒋介石一生当了26年总统,由此可见,在国民党内部中,民权是被践踏的体无完肤。

而民生方面,最为重要的为平均地权,而在土地革命中冲在最前面的恰恰不是自己所在的国民党,而是北方的红色政权。

从而我们知道,作为三民主义的继承者,宋庆龄女士是坚决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的,但当时国民党势力过大,出于安全便只能蛰伏下来。

时间到达了五月中旬,上海解放,但距离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了。此时的蒋介石已经败退台湾,许多的民主人士都来拜访宋庆龄,如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张东荪等人都希望她北上参会。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宋庆龄面临如此多的名人依旧果断地拒绝。

此时的宋庆龄被病痛折磨着,每次她的压力巨大和焦躁不安时荨麻疹就会发作。所以宋庆龄希望能到苏联治病同时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病好了再处理事务。并且有一件事情成为她的心结,而这个心结困扰了他好长一段时间。

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从而产生了分歧。解放军需要征用宋庆龄位于林森中路1803号的住宅,而公馆门房坚决不肯部队进入,后来才知道这处房子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宋庆龄知道有人要征用孙中山先生的房子时十分愤怒,甚至怀疑这是别人对自己的敲山震虎的伎俩。幸亏陈毅知晓后果断处理,才让这事情告一段落。但这却让她对共产党产生了误解。

同时她还有一个顾虑,自己要是应邀出席,是作为“特别代表”、“妇联代表”、还是“民革代表”出席会议,而这也让她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我党的意图。

三个条件

同年6月19日,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的分析,将党内声望很高的邓颖超前去劝说宋庆龄。他们认为,邓颖超和宋庆龄都是女士,而且社会声望都是不错的,再加上邓颖超为人和善,定能让宋庆龄感受到亲切。而临行前周总理亲自为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希望邓颖超带过去,信中写道: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借颖超专程迎迓(迎接)之便,仅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今日命驾,实为至幸。”

邓颖超第一次面见宋庆龄时,两人相谈甚欢,当即没有劝说宋庆龄,反倒是通过观察明白宋庆龄的性格,思索该如何请她北上的方法。

数日后当邓颖超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协的时候,宋庆龄有些被打动了,但也是举棋不定没有马上答应,只是推辞。但邓颖超还没有放弃,她通过自己的劝说和动员,还是让宋庆龄答应了参会的邀请。

为了让宋美龄欣然前往,邓颖超在寄给中央的信中表示:“我感受到她不愿意在北平多逗留的,在北平生活会引发自己的悲伤,因为孙中山先生就是死于北平的。”同时他还顾及到宋庆龄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再加上知晓宋庆龄患有荨麻疹,平日饱受病痛折磨,还向中央发出电报,说宋庆龄坐火车时可能出现身体不适。

而周恩来也立即做出了回复:“让上海铁路管理局筹备头等的卧铺车。”而且在北京的周恩来还将宋庆龄的住所安排好了,知道宋庆龄喜欢住洋房,还吩咐叶剑英的妻子曾宪植在北平寻找一所合适的二层洋房。

周恩来还怕宋庆龄在上海久居,突然来到北京吃不习惯,还专门让邓颖超为宋庆龄,从上海带来了一个厨子。

万事皆已妥当,宋庆龄的内心却还是不能平静下来,他在临行前向邓颖超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不要举行欢迎会。二、愿访问张治中个人,向留北平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致敬。三、事先不要通知任何人,也不要有人到车站迎接。”

但是这些要求让周总理有些犯难,这第一二条好说,但是第三条很难同意,如果车站没有人去迎接的话,让她一个人去坐车到中央太不安全。而且宋美龄好友众多,认识她的好友也会不守约定的。

他便希望由宋庆龄自己提出到站迎接的人选,这样子多方面都能兼顾。就这样经过各方的努力下,宋庆龄终于决定在8月中旬来到北平,参加会议。

主席迎接

8月28日,毛泽东起了个大早,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自己要亲自前往火车站去迎接宋庆龄。刚刚吃过午饭后,毛泽东便将只有在重大场合才穿的黑色大衣套在了身上,与周恩来、朱德、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等,前前后后五十多人都来到了火车站等待“国母”。

下午4点15分,火车“呜呜——”的轰鸣声响彻着上空。宋庆龄这时看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人,她也露出了微笑,随即向着看台上的人群招手问好。

列车发出了一声低吼,车门也缓缓打开,这时毛泽东向前一越,亲自走到了车厢中,邀请着宋庆龄下车。毛泽东将双手递向了她,欢喜地说:“欢迎你的到来,现在我代表党和人民对你表示欢迎,你一路上真是辛苦了。”

宋庆龄也是高兴地说:“我很开心能看到你,我对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祝福。”而她也将自己的手递向了毛泽东。至此,伟大领袖和“国母”终于见到了一面。

两人走下了车厢,众人用自己的掌声来表示对她到来的欣喜,而宋庆龄也看到了她的众多好友,和他们一一拥抱。在这之后人群中突然冒出了一群孩子,这是宋庆龄没有想到的,这些孩子手持鲜花,用自己天真无邪的笑容看着宋妈妈,希望能把自己的鲜花送给送妈妈。

顿时宋庆龄的母爱挥发了出来,她看到这些孩子们的时候十分的亲切,她亲自弯下腰来接过孩子们的鲜花,还会摸摸他们的头、挂挂他们的鼻子。宋庆龄起身后对着毛泽东说:“谢谢您,主席!”

在这些孩子眼睛中宋庆龄看到了希望,他们都是新中国的未来,也知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新中国取得了胜利,而这让为中国操劳一生的“国母”,留下了泪水。

之后,宋庆龄参加者政协召开前的一系列准备。时间终于来到了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了,而这一天,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民主代表、中国人民都等了这一天好久。

新政协的建立标记着新中国百年屈辱的终结,他是由百年来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孕育而生的,他是中华民族民主斗争的鲜艳果实。这个时候的严肃却重要的,主席台上悬挂着两张巨大的照片,他们是我国民族英雄和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另一位是新中国的开拓者和人民领袖——毛泽东。而在这两位上方悬挂的是人民政协会议的会徽。

宋庆龄遥望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眼睛也些许的湿润了,要是孙中山先生也能看到今天的样子,多好!

军乐在耳边跳动,礼炮在一旁轰鸣。在各位代表的微笑下、在热烈的掌声中,毛泽东开口了:

“各位代表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我们的工作将被纳入人类历史,这将表明,占据人类总人口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站起来了,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宋庆龄没办法压制住自己的欣喜,她的双眼满含热泪!他想起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想起了自己的民主信仰,也想起了自己心爱的孙中山。在这份复杂的心情下,宋庆龄开始了重要的发言:

“我们今天达到了的历史地位,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拥有人民力量的伟大政党。万分高兴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主三大主义胜利实现!同志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吧!”

政治协商会议一直持续到了9月30日,经过推选宋庆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被邀请参加次日的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0分,天安门城楼上红旗飘扬,场下人山人海,在人民的欢迎下,宋庆龄踩着100级的大理石楼梯登上天安门城楼。她扶着汉白玉栏杆向下望去,群众游行,一片欢天喜地的场面。五彩的花束鲜艳动人,在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54门礼炮响彻天地,欢呼声也一阵高过一阵。

此时她遥望到在远处矗立着的孙中山画像,看着看着眼眶也湿润了,一种苦楚和欣喜交错着涌入心尖。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孙中山先生留下的遗言,在孙中山先生多年之前在北平病故,而宋庆龄作为他的伴侣和知己看到了革命成功的盛况,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而这开国大典鸣奏的炮声正是胜利的凯歌,也是对全部因革命而逝世的前辈的告慰,而伟大的革命从不停止,前辈开天辟地,后人继续前行。先生,您的遗志就由我们继续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