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摄影圈的器材老鸟们都知道,你可以吐槽佳能的任何问题,但绝对不能吐槽佳能对产品布局的操盘能力。

刚发布的RF28-70 F2.8在经过长时间拍摄测试后,这枚银圈外观、红圈配置、定位极其精准、吸引力十足的产品,给我们御成团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图片

御成佳能群里的小伙伴也都纷纷讨论起了关于这枚镜头的定位与性能。

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做选购参考,这次御成君也特意带了RF28-70RF24-105 F4 L——另一枚红圈镜头做了一场横评测试。

图片

我们认为这两枚镜头是不少佳能机身用户的挂机选择。

在拍摄样片的同时,我们也在十一假期期间,带上R5和这两枚镜头来到了广西阳朔,在实际的旅行中模拟这两枚镜头的真实使用场景,并给出我们的购买建议。

图片

⚠️观前提示

在节目开始之前先叠甲:以上拍摄均为我们兴趣尝试,纯属娱乐,随便拍拍,技术不足,能力有限,给小伙伴们做个参考。请评论区理性友好讨论,切勿刻意拉踩。

展示画面我们会尽量选择相机的直出图片或视频,如果是人像部分,考虑到展示效果会进行部分磨皮和液化。

图片

同时将提供拍摄直出的jpg和视频素材,感兴趣的小伙伴请自行下载对比。

点击查看视频【RF28-70 F2.8和RF24-105 F4 L对比测试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0ov78kwBoBG4eQnk3KNkQ?pwd=5zme

01

天选挂机焦段

我们开门见山,先说一下为啥御成君认为这两枚镜头是目前佳能中高端全幅用户挂机的普适性选择。

图片

一般来说,比较经典的镜头搭配方案就是「一机两镜」——一枚定焦和一枚变焦的组合,相对来说适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图片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喜好选择未来进阶的镜头,算是试错成本较低、包容性很高的搭配方案。

图片

而类似24-70这个焦段范围内的标准变焦镜头,因为涉及到日常用户最经常用的拍摄范围,更是脱颖而出,成为了许多初阶用户甚至中阶用户的挂机选择。

各家原厂副厂也都围绕全画幅24-70这个焦段范围,绞尽脑汁地做出各种不同定位、不同需求的产品。

图片

就拿佳能RF新卡口来说,高端红圈有24-70 F2.828-70 F2,入门银圈有24-50,重头戏24-105都已经有从高到低三枚不同规格、涵盖价格2千到2万的产品。

图片

这次RF28-70的加入,更是把佳能原厂标准变焦镜头的数量升级到了7枚之多,给不同预算的用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产品选择。

图片

02

RF24-105 F4 L的优势

我们这次单独挑出RF24-105 F4 L这枚镜头的原因有三。

首先,相比于恒定F2.8光圈售价近3万的24-105和2千多的银圈24-105,中间档位这枚恒定光圈F4的24-105价格适中,和RF28-70 F2.8一样都在8千元档位。

图片

其次,这枚红圈镜头的画质相对优秀,作为入门R8或高端R5 II的挂机镜头都很适用。

图片

最后,这枚镜头的潜在人群一般来说是中阶及更进一步的进阶用户,和喜欢银圈RF28-70 F2.8的用户类似,他们都会入手更多的产品来补充自己的镜头群。

从这三个角度来说,RF24-105 F4 L和RF28-70 F2.8的针对的用户群体重合度较高。

图片

03

外形对比

御成君在广西阳朔的旅行中,通过对两枚镜头在旅行使用场景中的模拟,从参数和真实使用场景中来感受两枚镜头差别。

首先可以看到,这两枚镜头的体型差异化相对来说比较明显。

图片

RF24-105是比较标准的红圈镜头体积,收纳长度下,镜头长度10.7公分,直径8.3公分,使用77毫米滤镜尺寸,镜头重量约为700克

图片

而RF28-70 F2.8外形则明显要小上一圈。

银圈的RF28-70采用镜身沉酮式设计,和尼康Z14-30类似,就是在收纳的状况下,镜头可以收缩到极小,使用的时候再打开。

图片

这个设计的好处是银圈RF28-70收纳体积可以极大的缩小,长度仅为9.2公分,直径7.6公分,滤镜尺寸67毫米,重量也仅有495克

图片

同样搭配佳能R5机身,两枚镜头上机时的感受也有明显重量的不同。

图片

04

RF28-70 F2.8拍摄体验

在实际的拍摄体验中,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有两点:一个是拥有更大一档的恒定F2.8光圈,另外一个是拥有更长的105毫米焦段。

图片

在这段旅行中,御成君也特地在不同的场景内选择了不同的镜头进行拍摄。

第一天在民宿周边陪孩子游玩的时候使用的是RF28-70 F2.8,而第二天在桂花古道徒步和漓江下面拍摄的时候用的是RF24-105。

图片

御成君最直观地感受就是,如果没有足够广阔的景深,银圈RF28-70所能提供更大的虚化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换句话说就是,RF28-7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专业相机」的空间虚化质感和光学属性,并且表现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也相对自然。

图片

特别是当拍摄对象是人物的时候,许多小伙伴对「24毫米广角端缺失」这个问题的感受反而并不是很深。

这个现象在适马28-70、腾龙28-75等变焦镜头上已经得到过市场反馈的验证了。

图片

而在70mm端上——标准变焦镜头经典的长焦端范围,在日常更适合拍摄半身肖像、局部特写或者稍远处的风光构图。

虽然无法与70-200等在长焦端上有足够的空间压缩的焦段相比较,但类似御成君这样和小朋友在漓江边游玩时拍摄一些画面还是绝对够用的。

图片

银圈RF28-70是12组15片的光学结构,9片光圈叶片设计,内含2枚UD低色散镜片和2枚GMO玻璃铸模非球面镜片。

图片

佳能官方很「聪明」地并未标注「镀膜结构」,但在目前所有佳能原厂的银圈镜头中,4枚特殊镜片的使用数量都是最多的。

图片

在整体画质上,如果单从锐度来说,28毫米端的中心表现较好,边缘部分的解析力稍差。

图片

而70毫米长焦端的解析力相比于28毫米广角端有一定下降,即使将它的光圈缩小,也没有明显提升。(但整体成像表现还是超出普通银圈镜头的表现的)

图片

而类似镜头光学畸变、横向和纵向色散、镜头变焦时呼吸效应等影响成片体验的部分,佳能则选择利用机身部分的软件算法矫正来进行提升,这也属于微单时代的常规操作。

图片

比较明显的是RF28-70 F2.8的焦外表现,整体来说和正常使用红圈24-70 F2.8的感受还是有一定差别。

主要在焦外的柔顺和过渡表现上,更昂贵的过万价格的红圈24-70有更多特殊镜片的矫正与提升。

图片

但回归到这枚镜头的定位上看,就会发现对于一枚银圈级别的镜头来说属于可理解的正常范围之内。

图片

在这一天的拍摄里,可能因为之前对这枚镜头已经有过拍摄体验,所以这次御成君更多是把心思放在和小朋友的互动与欣赏漓江大好河山,开启「度假模式」。

而在对焦和拍摄的直观体验上,RF28-70还是给了我不错的回馈,因为即便说破天,它也本来就是一枚银圈标变。

图片

因为考虑到它4枚特殊光学镜片的堆料,所以多给了恒定F2.8的光圈,可以享受更大的进光量、更好的低光照环境下的画质体验,同时轻量化的镜身也可以带给你更好的携带体验。

这次使用的拍摄机身是R5,如果和R8这台小相机组合在一起,那么我会认为28-70这套组合一定是一个兼顾画质和体积搭配。

图片

05

RF24-105 F4 L的拍摄体验

在第二天我们外出前往桂花古道徒步、拜访腾蛟庵的过程里,全程使用了RF24-105 F4 L这枚红圈镜头。

图片

(再次跟大家推荐一下阳朔20元人民币景区内部这个神秘无人的步道图片

虽然是十一黄金周,但内部却是人迹罕至,整个步道的环境非常优美。

图片

御成君之前外出旅行时更多会使用类似尼康24-200这样的大变焦镜头。

为了测试一下长时间运动时持握的手部疲劳感受,就没有给相机增加肩带等配件,大部分时间都是单手手持拍摄

图片

可以说佳能R5加上RF24-105整体会在1450克左右,这也算是御成君在徒步时徒手持握相机的极限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24-105承担这类轻量化徒步的拍摄任务,其实并不算是它的强项。

图片

佳能自家的RF24-240等镜头都会有更长的焦段范围来提升拍摄过程中的包容度,但RF24-105在拍摄时也能很好地完成旅途中的任务。

图片

可能是整个拍摄过程里心态比较佛系,也没有搞创作的预期,只是希望记录旅行中的大家,所以使用24-105时并未让我们觉得有何不妥。

如果是类似单人solo的风光旅行记录,这个焦段范围作为挂机镜头的问题不大。

图片

但如果有同行小伙伴想要拍摄一些人像照片,即使在户外,F4的光圈仍然会包含足够深的景深,换句话说就是「虚化不够」。

图片

当然,如果从画质的角度来看,RF24-105 F4 L本身使用了14组18片的光学结构,内部使用3片双面非球片镜片、一片UD镜片,并且拿出了佳能的招牌ASC镀膜,整体堆料上还是比RF28-70高出一档。

图片

相比于银圈24-105只有一枚非球面的配置来说,28-70要高出不知道多少。

24毫米端中心画质优秀,F4光圈下的解析力出色,因为堆料到位,光学畸变和慧差的控制表现不错,收小光圈以后边缘画质还会有所提升。

图片

如果到105毫米长焦端,中心画质和解析力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图片

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像散和色散的影响。

考虑到本身RF24-105 F4 L这枚镜头并不是走焦外优先设计的产品,所以虚化表现也只能说「马马虎虎」,长焦端表现也比较一般。

图片

但作为一枚标榜主打「生产力工具」的产品,RF24-105 F4 L还具备非常关键的镜身IS光学防抖功能,可以提供5档的防抖效果。

图片

如果可以和佳能支持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进行联动,那么就可以提供8档的防抖效果,这样在视频拍摄时几乎就可以全程手持拍摄了。

图片

我们在下午的拍摄过程中,还遇到了御成的粉丝,也是一位在漓江拍摄的摄影师,大家相谈甚欢,于是御成君就邀请他帮忙给小朋友拍摄了一些纪念照片。

毕竟一堆服化道配置,还是专业的选手来比较好。

图片

御成君也在旁边使用RF24-105拍摄了一些花絮和正片。

整体来说,RF24-105作为一枚「天生打工圣体」,拥有24毫米广角端,长焦可以来到105毫米,配合一枚拍特写的定焦镜头,可以有效完成相当多的拍摄工作。

图片

06

对焦测试

另外一个有趣的对比点是两枚镜头的对焦机制。

我们之前提到过,佳能在微单系列机身和镜头上,主打的卖点在于更强的防抖和更强的对焦。

图片

防抖和对焦的性能提升,将极大的改善复杂光源和场景下拍摄的成功率。

这也是非常影响消费者关于专业机身消费体验的直观感受,所以佳能会把防抖和对焦作为产品线中的重中之重。

图片

RF24-105 L使用的是非常典型的佳能红圈镜头对焦标配——nano usm超声波马达作为镜头的驱动单元。

图片

这套对焦结构的表现已经在佳能多款镜头上得到了验证。

对焦反馈迅速、跟焦精准,并且对焦声音非常轻微,在视频拍摄时切换如丝般顺滑。

图片

对比RF28-70 F2.8,佳能官方宣称使用了新款STM步进马达系统

升级的部分在于导杆型STM马达搭载了刻度去马达转速的磁力感应器,可以在提升对焦马达转速的同时控制实时反馈,在镜头对焦精度和对焦速度上都有提升。

图片

我们在实际拍摄体验中,相比于之前的银圈镜头,发现RF28-70 F2.8在图片和视频拍摄时的对焦反馈上,可以说有极大的提升。

主要升级的部分在于焦点切换时的顺滑度和持续跟焦时的准确性。

图片

考虑到这是银圈镜头群中首次使用升级的自动对焦结构,从某种侧面来说,佳能对RF28-70 F2.8给予了极大的期望。

两枚镜头在对焦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差异极小」。

图片

07

鬼影&眩光

另外一个许多小伙伴想了解的点,就是两枚镜头在逆光下处理鬼影和眩光的表现。

御成君在测试后觉得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

首先,虽然RF28-70 F2.8为了保证红圈的含金量,在官网上没有明确标明使用了佳能哪一种镀膜技术,但肯定是使用了镀膜的,否则逆光下眩光不得飞起……

图片

我们在阳光比较强烈的下午进行逆光测试,RF28-70在28毫米和70毫米段的表现都很不错,在银圈镜头里可以说这个眩光处理表现数一数二了。

图片

RF24-105 L在鬼影和眩光的处理上,长焦端的问题相对多一点,广角端表现相对好一些。

图片

两枚镜头在控制鬼影和眩光上的表现都良好,RF28-70 F2.8的问题是在最大光圈下,高光反差部分会有紫边出现。

图片

08

选购建议

最后我们想聊一下关于这两枚镜头的选购建议。

如果您希望有一枚恒定大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我们认为RF28-70 F2.8的堆料厚道,提供的光圈也是实打实地有虚化优势,小型的体积在携带和拍摄时都是更为轻松的选择。

图片

但广角端的缺失从某种程度来说并不算适合vlog这类第一人称视角,更多是作为一枚记录日常生活随手拍摄旅行的万金油类型挂机头使用。

图片

但如果您是职业摄影师,需要用镜头来完成工作需求,并且相信自己丰富的拍摄经验和对光线的敏感度、可以创造性地解决F4光圈的问题,那么24毫米的广角和105毫米的长焦端则能更加真实地满足诉求。

图片

如果是R6 II和R5以上的中高端专业机型,对画质和镜头本身表现有更高的要求,那么RF24-105 F4 L仍然是一枚很不错的生产力工具。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亲自上手对比,所以也欢迎各位小伙伴来御成线下旗舰店亲自上手体验这两枚镜头,方便大家做购买决策。

图片

线下门店位置详情可看下图~


若有购买摄影产品需求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