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兴的困境:民营企业在国家项目中的平衡术》

内容图片

在商业的大舞台上,多少企业雄心勃勃入场,却又因各种因素陷入困境?就像光伏圈的王柏兴,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内容图片

王柏兴的创业起点很低,1988年,仅拿着5000元开始创业,却一路将公司发展成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2011年涉足光伏行业后,初期可谓顺风顺水。2012年,其光伏电站净利润达2.36亿。然而,2014年“光伏扶贫”政策出台后,一切开始改变。

内容图片

他积极投身光伏扶贫项目,2016年签下15个贫困县承包协议,还打算承包200个贫困县;2017年垫资50亿承包43个贫困县。但这背后,中利集团每年利息超6亿,资金压力巨大。2018年政策突变,计划全乱。这凸显出政策风险对企业的巨大影响,政策瞬息万变,企业往往措手不及。

内容图片

而且,中利集团在“转网通信”项目又亏损二十几亿,多重压力下王柏兴陷入困境。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很多参与光伏扶贫企业都面临类似困境。光伏扶贫到底是真扶贫还是企业谋利工具?中利集团确实让贫困户增收,但扶贫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内容图片

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项目时,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的平衡太难了。一方面,企业家要有社会担当;另一方面,要考虑资金、政策、市场等风险。王柏兴的故事是一堂深刻的商业课,他的经历犹如警钟。那么,民营企业在面对国家项目时,到底该如何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钢丝上稳步前行呢?这是每个企业家都要解答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