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放苗后的成活率,“水位”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深水放苗好?还是浅水放苗好?哪一个成活率高?其实这两种放苗模式各有利弊,看看究竟该选择哪种放苗方式?

浅水放苗的利与弊

1、浅水放苗的优势

第一,促进吃料。水浅的池塘水温上升快,鱼苗开口吃料早;

第二,快速肥水。水温升高,藻类生长繁殖速度加快,肥水更容易;

第三,用药成本低。水浅意味着水体体积小,外泼用药更节省,用药成本比较低。

2、浅水放苗的弊端  

第一,鱼苗易应激。水浅的池塘更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也就是水温变化幅度较大,鱼苗更容易产生应激。例如鱼苗吃料很好,突然变天后就不吃料了;

第二,易生青苔。水浅的池塘更容易长青苔,水浅,阳光可以直射水底,给青苔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青苔很容易暴发式增长,如果青苔暴发,之后肥水会很困难;

第三,易发鱼病。水浅的池塘鱼苗容易发生气泡病,这是因为水浅导致水温不稳定,溶解气体饱和度也不稳定,更容易出现气体过饱和的情况,会在鱼体组织中出现气泡,造成损伤,继发感染细菌后导致烂鳃、烂身、水霉等。

深水放苗的利与弊

1、深水放苗的优势

第一,保持稳定的生物量。池塘保持深水位受到气候的影响小,遇到天气变化时,水体温度变化幅度就小,生态环境相对平衡,不容易出现水中生物如藻类、浮游动物大面积死亡现象,从而达到一定稳定水体的作用;

第二,减少气泡病的发生。春季池塘水深超过1.5米,可防止阳光直射池底,青苔不易暴发,低温肥水相对简单。同时,不容易出现水体分层,也不容易出现池塘溶氧迅速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对气泡病起到一定防控作用;

第三,减少加水应激的风险。很多地区由于长期缺水,若前期不能保持一定的水深,后续很容易出现无水可加、长期浅水养殖的情况。水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加水,避免加水造成的鱼苗应激,或外源水带来的新病原,造成鱼苗发病。

2、深水放苗的弊端

第一,肥水相对困难。池塘水位深,水体大,养殖前期升温速度相对较慢,藻类生长繁殖速度慢,造成早期肥水相对困难;

第二,增加外泼用药成本。养殖水体增大,外泼用药需要更大的量,增加了用药成本。

综上所述,深水放苗利大于弊,浅水放苗弊大于利,推荐“深水”放苗。深水放苗一般水深不低于1.5米,水源充足的话,可以只预留30-40公分水位,用雨水来填充,一次性把水加到位,同时开增氧机曝气,可以预防气泡病,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你习惯哪种放苗模式?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专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