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高考地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点。

一、对气温的影响

1. 海拔高度

图片

(1)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这是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但同时地面辐射散热也越快,导致气温下降。例如,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图片

(2)山地的不同坡向气温也会有所差异。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较高;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在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例如,天山山脉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2. 地形形态

图片

(1)盆地地形由于四周高、中间低,热量不易散失,气温相对较高。例如,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有“冬暖”之称。这是因为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同时盆地地形使得热量在内部积聚。

图片

(2)山地的山谷地区夜间容易形成冷空气下沉堆积的现象,称为“冷湖效应”。这会导致山谷地区夜间气温较低,而山顶和山坡的气温相对较高。例如,在一些山区的山谷,夜间气温可能比山顶低很多。

二、对降水的影响

1. 地形抬升

图片

 

(1)当气流遇到山地等地形障碍时,被迫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降水称为地形雨。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向印度洋,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山脉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使南坡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图片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这是由于气流在迎风坡上升形成降水后,在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例如,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其东侧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 山脉走向

图片

(1)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的关系会影响降水分布。如果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那么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例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大致为东西向,与盛行西风带的风向垂直,因此其北侧和南侧的降水分布差异明显。如果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平行,对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是两条平行山脉,可能产生“狭管效应”,加快风速。

三、对风的影响

1. 阻挡作用

(1)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动,改变风向。例如,秦岭山脉阻挡了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使得秦岭以南地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同时,山脉也可以阻挡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使山脉两侧的气候产生差异。

图片

(2)山脉还可以形成风的屏障,使山脉背风侧形成“焚风效应”。当气流越过山脉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空气变得干燥,降水稀少。例如,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经常出现焚风现象,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 山谷风

图片

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升温快,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山谷风的昼夜交替变化会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例如,在一些山区,山谷风可以带来水汽的循环,影响降水分布。

四、对气候分布的影响

1. 改变气候带的分布范围

图片

(1)地形可以使气候带的分布发生改变。例如,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同时也改变了东亚地区的气候格局。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东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并且扩大了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

图片

(2)高大的山脉还可以形成气候的分界线。例如,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气候差异明显,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

2. 形成局部小气候

图片

地形复杂的地区容易形成局部小气候。例如,在山谷、盆地、河谷等地形封闭的地区,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这些小气候可能与周围地区的气候有很大差异,如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例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地处低纬度的河谷地带,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与周边地区的气候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