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长期以来,赏石界有一种看法:传统的赏石审美是米芾提出的相石四法“瘦皱漏透”,而后因为赏石种类的拓展,才出现了现在的“形质色纹”。

然,笔者从对赏石文献的考察来看,情况并非如此。

【 一 】
“形质色纹”的感性认识
渊源久远
图片
图片
灵璧石
图片
图片
无尽圆融 | 灵璧石
图片
图片

昆仑金阙 | 九龙璧(华安玉)

图片
图片
古渡 | 长江石
【 二 】
形质色纹”的理性认识
在近代确立
图片
图片

宝焰纷呈 | 泥石

图片

图片
玲珑 | 灵璧石
图片

喜牛 | 灵璧石

【 三 】
“瘦透漏皱”的由来
及其美学意义
图片
图片

毓秀 | 玲珑石

图片
图片
天门 | 灵璧石
图片
图片
凤舞 | 灵璧石
图片

图片

云山烟壑 | 英石

【 四 】
“形质色纹”与“瘦皱漏透”
的逻辑关系
图片
图片
江南春 | 大化石
图片
图片

崇山峻岭 | 灵璧石

图片
图片

龙腾 | 英石

原文刊发于2017年
The end 本文完

| 往 期 推 荐 |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