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09:00·上观新闻

春天,把大地描绘成一幅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画卷。这样的美景也“藏”在博物馆古画中,一起来看看博物馆里的“春天”有多美。

《西林园景图册》

一江春水,杨柳堆烟,两岸桃红,这是无锡博物院收藏明代张复《西林园景图册》中的画面。在《江苏文库》中,由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所著的《江苏地方文化史·无锡卷》介绍了此画册的背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无锡园林山墅的构建达到最高峰,城内外别墅园林多达数十处。城外胶山有安国、安如山父子先后营筑的“西林苑”,依山而筑,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著有《西林记》描绘了园林胜迹。后来安如山的孙子安绍芳又加以修葺,请张复画《西林园景图册》,共绘西林32景。不过该图册已佚一半,存世仅有16景,分别为风弦障、遁谷、空香阁等。

记者从无锡博物院了解到,画家张复,字元春,一般认为是江苏太仓人,吴门画派的著名画家之一。博采众长,并自成一家,王世贞对他评价颇高,认为“吴中丹青一派,所见无过元春者”。安氏盛景只维持了短短几十年,西林园在明末就已经逐渐湮没,而张复的绘画手法较为写实,明代文人雅士往来酬唱的文化盛事,与园内湖水澄明、亭榭掩映的美景似乎都清晰呈现于眼前。正如晚清大收藏家顾文彬在图册后长跋中所说,“令读者心游目想,恍若置身波光林影中”。

《西林园景图册》中的《素波亭》

《西林园景图册》中的春景有哪些特点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金宇教授解释,比如其中的《素波亭》,整个画面以淡绿为主色调。堤岸绿了,杂树绿了,临水的柳树绿了,湖边的水草也绿了。在这个荡漾的春意里,浩渺的湖面,呈现出盈盈的绿意。如果这个春天还是静态的,那么,画家笔下的野鸭子,则让春天一下子鲜活起来,吟咏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耳边似乎响起了小鸭子们扑着翅膀欢快的叫声。

无锡博物院还展有明代宋懋晋所绘的《寄畅园五十景图册》,可感受到春天的美不胜收和深远意境。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明正德年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沤寓房”并进行扩建,垒山凿池,营建别墅,名“凤谷行窝”。后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燿所有,并改园名为“寄畅园”。

宋懋晋,字明之,松江(今属上海市)人。他主要活动于明末万历、崇祯年间,擅长山水画的创作。绘有寄畅园50图册,除第一开有落款的所画为全景外,其余为园内49景。翻开画册,可领略了寄畅园全盛时期的面貌。

《寄畅园五十景图册》中的《知鱼槛》

“在图册的《知鱼槛》中,画家表现春天又是另一番模样。树木葱茏,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两人坐在一水榭观鱼,水中红鱼清晰可见,庄子的那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不仅让人欣赏到美景,还能感受到哲思的味道。”李金宇说。

无锡博物院还收藏有清代秦仪的名作《芙蓉湖图卷》,忠实描绘了清中叶无锡西城门外芙蓉湖周围的湖光山色。芙蓉湖,就是《越绝书》中提到的“无锡湖”,地处无锡、江阴和常州三地交界处,曾是一个地域广大的湖泊。后随着围湖造田的持续,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芙蓉湖图卷》局部。

秦仪,是无锡人,画的杨柳别具特色,因此又人称其为“秦杨柳”。他有个习惯,凡画无不题句。画卷顶端有秦仪本人的题诗:“十里湖光映远天,东风处处柳飞绵。林村雨过人争渡,山脚稀微起暮烟。风帆叶叶过沙洲,杨柳拖烟古渡头。最是芙蓉好时候,落花飞絮一登楼。湖上春残絮如烟,东风无力柳三眠。几回林下同寻句,吟倚高窗看渡船。”图中烟波浩渺,云气蒸腾,山间的翠树和湖畔的细柳相互掩映,表现出锦绣江南的明媚春光。画中还插入了许多人物活动场景,如渔父张网、艄公摇橹、众人争渡、逸人寻幽、柳荫对话、湖边憩息、凭栏远眺等,使画卷更富生活气息。

清马元驭《花鸟图册》

春暖花开,燕子呢喃,桃花飞舞,这是清马元驭《花鸟图册》画中的场景。马元驭,江苏常熟人,清朝时期的杰出花鸟画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在《南溪春晓图》中,花朵的娇艳欲滴,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溪畔,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在苏州博物馆特推出的“吴灶发海派玉雕艺术展”中,可走进玉雕花鸟的天地,体味自然之美。吴灶发先生为当今海派玉雕的代表性人物,将自然风光与花鸟虫鱼,借由海派玉雕的雕刻技法进行呈现。

《清和雅韵》

如《清和雅韵》中,花叶内包裹着的,是一池宁静的荷塘。飞鸟从花间穿过,打破宁静,惊醒一池幽梦;

《春消息》

《春消息》中,玉兰斜倚于山石,枝头的玉兰花朵朵绽放;小雀立于玉兰枝头啼鸣,引得同伴振翅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