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仅作为学习笔记使用】
概念
肠系膜静脉硬化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缺血性肠道病变,又称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最初被认为是特发性的,但后来发现长期服用中药相关。
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是内镜下观察到的大肠粘膜呈深蓝色,CT等显示肠壁内和肠系膜静脉钙化,病变主要分布在右侧结肠。此外,还观察到肠道水肿、伸展不良、狭窄、半月皱襞肿胀、溃疡等。活检组织的特征是粘膜固有层胶原纤维沉积和静脉壁增厚。
病因
这种疾病最初被认为是病因不明(特发性),称为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IMP),但大多数报告都在东亚,地理分布不均。2007年,Chang等人报告了5例病例,其中包括一对夫妇,所有病例都有长期服用草药的历史,这表明与口服有毒物质有关。此后,又有与服用中药有关的病例报告。自2010年弘前大学报告山栀子(中药)与本病的发生之间的联系以来,两者之间的联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13年11月,厚生劳动省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疑难杂症克服研究项目“肠道罕见疑难杂症的流行病学、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异同综合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问卷调查显示, 结果共收集了222例病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44例(性别比为1:1.8),年龄为26~89岁(平均63.8),70多岁时达到高峰。93%的患者被确认服用了含山栀子的中药。
山栀子是栀子花科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果实。它不仅被用作具有清热、除烦、消炎等功效的草药,还被用作保健食品和食品中的黄色着色剂。除了在医疗机构开处方外,它还在药店作为OTC药品出售,也可以通过邮购获得。山栀子中含有的环烯醚萜苷在口服后被下消化道肠道细菌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成水溶性京尼平并从肠道吸收。京尼平与氨基酸或蛋白质接触时会形成深蓝色色素。它被认为是该疾病中出现的结肠粘膜色调变化以及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静脉钙化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山栀子也被报道具有止血作用。
临床症状
1.基础疾病
222例中,基础疾病为高血压32.9%、肝病18.0%、高脂血症9.9%、糖尿病7.7%、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各6.8%、恶性肿瘤6.3%、更年期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特应性皮炎、包括桥本病在内的甲状腺疾病各4.5%、精神疾病3.6%、脑血管疾病3.2%等(有重叠)。在许多情况下,慢性病是背景。
2.临床症状
222例患者中,腹痛最常见,为45.0%,腹泻17.1%,腹胀、肠梗阻各16.7%,恶心呕吐10.4%,便秘7.7%,便血7.2%,其他7.7%(有重叠)。无症状病例占23.0%,便血阳性占18.0%。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狭窄或通过障碍的症状,急腹症或肠穿孔突然发病的病例也很少见。
3.影像学检查
1)-内镜检查结果和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
结肠内镜检查结果最具特征的是粘膜色调变化,表现为深蓝色、深紫色、深红色、青铜色等。观察到水肿、血管通透消失、半月皱襞增厚/消失、回盲瓣肿大、扩张不良、管腔狭窄、糜烂、溃疡(类圆形、不规则),溃疡部位常有白色苔藓肿胀。
在全国调查中接受内窥镜检查的206例病例中,不包括观察范围不足的病例和部分术后病例,98.5%出现色调异常,71.4%出现水肿/伸展不良,71.4%出现糜烂/溃疡。占60.2%,狭窄17.0%,糜烂/溃疡在有症状的人群中发生率明显较高。此外,按部位划分的病变为回肠末端7.3%、盲肠87.4%、升结肠100%、右半横结肠86.9%、左横结肠59.7%、近端降结肠36.4%、远端降结肠30.1%、乙状结肠15.0%、直肠3.9%。
活检组织结果显示,在进行活检的178例患者中,89.9%的患者粘膜固有层有胶原纤维沉积,60.1%的患者静脉壁增厚。
▲活检病理组织学图像特征性表现为粘膜固有层胶原纤维沉积。
2)-灌肠X线造影结果
灌肠X线造影结果显示,以右侧结肠为中心的结肠皱襞消失、拇指压痕图像、管腔变窄、边缘锯齿状改变和硬化图像、假憩室形成、粘膜粗糙、钡斑。在一项全国性调查中,92例患者接受了灌肠X线造影检查,其中壁伸展不良85.9%、皱襞增厚52.2%、狭窄32.6%、溃疡16.3%。与盲肠相比,升结肠至右侧横结肠的发现往往更明显。
3)-CT和X线平片表现
静脉钙化通常通过CT来评估,但如果明显,也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指出。以右侧结肠为中心的肠壁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之间经常出现线状、树枝状钙化,但肠系膜粘连侧很明显,不累及门静脉。在一项全国性调查中,180例患者中有66.1%通过X线检查确诊钙化,205例患者中有91.2%通过X线检查确诊钙化,其中73.7%通过X线检查确诊钙化。此外,CT的优点是还可以评估肠壁增厚和肠周围脂肪组织浓度的增加。
治疗
在发现中药与病因有关之前,基本没有治疗,有症状的病例曾尝试营养疗法、口服5-ASA(5-氨基水杨酸)和抗血栓药物,但出现肠梗阻或急腹症时,选择手术。自从发现这种疾病与中药有关后,停用中药就成了首选。在全国调查的221例病例中,反应各不相同:33.0%的病例接受了随访,38.9%的病例最终停用中药,20.8%的病例最终接受了手术。在服用山子的组中,停用中药的比例很高,可以避免手术。如果发现肠梗阻症状没有通过穿孔或保守治疗得到改善,手术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仅停用中药和保守治疗就会缓解,因此需要谨慎决定是否进行紧急手术。有报道称,仅停用中药治疗症状改善不佳,而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病例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停用中药后,内镜检查结果在几个月内有所改善。深蓝色色调的变化减少,血管通透性恢复,斑块状褪色区域、疤痕和血管扩张的表现开始出现。活检组织中上皮变性和剥落的表现较早改善,粘膜固有层的胶原纤维沉积也从表层开始减少。
▲停用中药后内镜图像的变化。50多岁(确诊时),男性。初诊时,内镜显示明显的色调变化、半月皱襞肿大和溃疡,但11年后,色调变化和半月皱襞肿大减轻,出现斑块状褪色区域和疤痕。CT表现由于体型变化而难以对比,但11年后钙化的分布密度较初诊时有所降低,原本连续的线状钙化呈现不连续。
服用含山栀子的中药制剂的人数非常多,但报道的肠系膜静脉硬化病例却很少。该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也无法预测其发病情况。提示山栀子的累积剂量可能会影响发病,重要的是避免不小心长期使用,并在与多种中药合用时注意所含草药的重叠。即使没有症状,也不能作为排除本病的依据,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应考虑通过CT、结肠内镜等进行筛查,特别是如果有腹部症状或粪便潜血呈阳性,应立即进行检查。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