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但是其实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价值观的培植。

数学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的时候,往往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多个实践案例当中不断总结和演绎,推演的方法几乎所有的教授数学学科的老师都在使用,也成为了教师希望学生拥有的探索世界认知世界的方法。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方法的掌握从理论上理解,是对众多存在的事物进行的整体性分析所得,是建构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类比性认知,从具象到抽象形成普适性规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但是,如果要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在我们的知识储备中没有遇到的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则不能够遵循已有的方法,因为这个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值观。

如果牛顿使用已有的方法论,以“类比性思维”去看待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就是再多被几个苹果砸,也不可能发现经典力学之“万有引力”。在牛顿的价值观当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存在没有按时被世人发现的合理原因,拥有研究的价值所在,就是我们所称的“因果逻辑”。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没有经过任何经验公式和实验观测,脑子转了一下就突然“开了窍”的牛顿,躺在树下悟出两个基本因果假设。一是物体运动不是因为其内在的本性,而是因为受到外在的“引力”的影响。地球对物体,行星和太阳,所有运动都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二是“惯性”,物体将一直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一重大发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进一步印证了“未知世界的客观存在”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知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价值观基于人的思维认知,是感官理解、判断或抉择的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本质上而言,学习方法之上的思想与思维形成才是教育最内核的部分,也是影响价值观培植的最显性因素。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历史上日本的细菌战的惨绝人寰,是对日本士兵的价值观的扭曲,同样是立足科学的研究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却是一种倒行逆施。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胜利的根源就在于,所有不屈不挠的斗争与创新,都源自信仰之下价值观所体现的强国之梦的追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媒体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无论是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都要把价值观的培植当做教育最高阶的认知需求。价值观是方向、是格局、是信念,是人在决策关键时候的第一认知反应,决定着方法论和方法论所需要的知识储备的使用结果。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用了一大段话在说关于价值观统领一切认知的观点,是为了让教育者懂得价值观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借马斯克的赖以引用“第一性原理”去再次认识价值观的首要地位。

马斯克也不止一次强调他的所有创业成果,都要归功于“第一性原理”的认知思维方式。“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道出了“基础的”“原始的”“自证的”的假设与猜想,并不可从其他已有的定理或是经验定理推导、演绎得到的理论,这就是他所提出的“第一性原理”。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第一性原理”是依托价值观的思维架构,而“类比性思维”是依托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制度的思维架构。价值观超越方法论,就表明“第一性原理”超越“类比性思维”,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发展问题,要懂得遵循更高阶的思维方式。

马斯克曾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要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且拥有创新能力的孩子,价值观的树立与浇灌滋养首当其冲,只有“立德树人”,才能“全面发展”,“立德”就是“立”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从本质上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植。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孩子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环境,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父母的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都是致使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就像在一个家庭当中,“讲理”就是方法论的运用,而“讲爱”就是价值观的作用一样,“赢”了方法论,反倒“输”了价值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颗小小的种子的内核就是价值观。教师和家长都太认识到教育中最重要的“内核”部分,因为它是统领人的一切行为,决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本质“第一性原理”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如果处在“内核”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即便是包上再华美的“外衣”,这颗“种子”也无法生长为一颗参天大树。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懂得用价值观作为丈量事物的标尺,而不是使用“类比性思维”方法去走进解决问题的“黑胡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同类事物中的类比,有时候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制造矛盾,“内卷”的产生即是如此行成。不必要的消耗停滞的时间太长,就会成为影响价值观健康生长的桎梏因素,甚至犹如“潘多拉盒子”,把“魔鬼”放出来,忘记起初是为了什么,导致初心梦想都散落一地。

新学期开学由于学校新招教师没有如期到位,多出来的课时全部都由学校中层干部以增加工作量的形式完成,如果按照类比的方法,依照学校规章超课时要发放超课时费,绩效工资总量是这笔费用全部的出处。如果回到办好一所学校的价值轨道上来,教师的课时量并不完全代表工作量,大量无法计量的行政工作,同可以计量的课时相比,后者就变得更具商品价值,实质上这样的价值和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相对而言却是相悖的。

解决这样的矛盾问题就需要超越类比思维方法的价值观去作为标尺,一是一部分人需要义务担负起了无法量化考核的行政琐碎工作,二是一些人要义务担负起超出的课时量,主动担当风险。在洛阳市实验小学,这部分人就是党员教师和中层干部,价值观是团队共识目标、是大格局建构、是信仰的笃定,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许多年前,一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山上放羊,头顶一群大雁鸣叫着飞过。“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去安家。” “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大儿子羡慕地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这个很了不起的父亲,满怀憧憬地说道,“如果你们想飞,你们也会飞起来。”他鼓励儿子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这对兄弟后来果真飞了起来,他们就是著名的莱特兄弟。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远方的树,为孩子种下幸福的种子。这样的种子是一种方向,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闪着光的明亮。在很多时候,价值观就有着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也是信念的力量。

青青随笔 || 真正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培植

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更应该的是一种价值观的的培植,是精神的传递,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李青青

2021年12月1日

【来源 洛阳市实验小学官微】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