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再回头想去梳理这段网课的起点,忽然感觉特别遥远,但遥远的时空里,却云里雾里,似乎走了很远又不知道咋就走到今天,这一路都做了些啥事,混混沌沌地,就一个月过去了。

      打开日历,去找这次网课的起点,对的,是2022年2月14日,一个喜气洋洋的暧昧日子。

     那天之前,我们已经连续去学校一周了,做好了新学期的一切繁琐的准备,高一分班,我也和原班级高一10的同学上过一堂告别课,也认领过新班级高一6班,上过第一堂亮相课,刚刚找到我的课代表。然后疫情严重起来的气氛就扑压过来,网课立马就开动起来。

     两年前也是因为疫情,网课成了老师家长学生从新鲜好奇到深恶痛绝的一件事。可惜,新鲜好奇的那个时段,我并没有加入,那时候,我还在二线养病。但这个“深恶痛绝”时段,我,义无反顾了。

      其实,我上过网课,那是2010年时候的了,北校区的张校长组织了暑期高三学生网课学习安排,好像是借用市里老党校那边的一些设备,给我们本校的高三学生上课。那段时间,正好住在市区,就把孩子送回乡下,每天晚上和上午专注于备课,下午穿街走巷步行到党校大院,走进直播室,一个人对着空白的墙,专心致志地上完两节课,再风轻云淡小桥流水地走回家。回想起来,那时候,网课我是很享受的,享受自己年轻有斗志,享受这么“高级”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享受孩子不在身边,我可以不受打扰完完整整地沉浸于我的“事业”的那份成就感……至今我都还能回忆到,上完课出来,午后的灿烂阳光和扑面的闷热,给我回到人间的冲击感,但,街边树影里,我每一步都行走得满足和傲娇,为刚刚结束的一节课,为自己感觉课堂逻辑完美呈现而释然,更为,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感受自己在磁场声波里伸展的价值……

          那时候没有留下教学随笔,感觉有点可惜,想想也不可惜。也许那时候当堂记下的随笔,会更多地记录焦虑和烦乱,不如现在回忆,淘沥出的,都是最优美的心境。

         只希望,这一次网课之后,在我以后漫长的衰老路上,也依旧是,我优美的人生风景。

图片

      拿到小大神组长给我的网课课题的时候,我是颇有点不满意的。《游园》是啥课呀,在必修下册的课本里,最后一页。它连标点一起,也就67个字符,其实古诗词诵读里的一首曲词,连一篇课文都算不上。

       但是,毫无准备的网课迫在眉睫,大神组也没有来得及整体规划,只是机械地按备课组人头分配课文,无论长短都是一次网课,两节课,80分钟。这首显然在教科书里很不显眼的曲词也要和《窦娥冤》《雷雨》这样的课文一样,占用同等的课堂时间。

        在寻找此篇课文的教学资料的时候,又困境了,几乎没有,连我们配套的练习册都没有这首曲词的对应预习和课后练习,啥资料也没有。所幸的是,我的这堂课排在后面第六次网课,我还有时间充分阅读和思考。

       于是,我从《牡丹亭》的全剧故事开始读,从电视和网络里搜找《牡丹亭》的一切可以找到的舞台戏曲去看去听。开始翻汤显祖的历史和八卦,于是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两个:

1补充昆曲知识,给孩子们打开一扇中国戏曲的窗口。

2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读出这首曲词的文学表达。

      在这里,把上课的过程记录下来,这篇课文,以及这篇课文的这种网课演绎形式,应该是我的讲台唯一吧。

图片

一 先放5分钟《游园》的舞台昆曲唱段,听完之后,引入对“昆曲”的解释。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在世界上昆曲与“希腊悲剧”、“意大利歌剧”、“俄罗斯芭蕾舞剧”、“英国莎翁剧”齐名,2001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厚重又高雅的“昆曲”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题外话:

1我国有三大国粹是啥?中医、京剧、国画。

2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的哪些戏曲种类呢?

3央视春晚基本上每次都要一个戏曲联唱,主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你知道是哪五个?

图片

二介绍中国地方放戏曲种类,引入对江苏及周边江浙沪地方戏曲的介绍。目的在于告诉学生,戏曲离我们很近,它是故乡的声音,唤起他们的热爱。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其它戏曲剧种有:昆曲、高腔、梆子腔、河北梆子、晋剧、蒲剧、雁剧、上党梆子、秦腔、武安平调、二人台、二人转,吉剧、龙江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山东琴书,淮剧、扬剧,沪剧、滑稽戏、苏州评弹,锡剧,婺剧、绍剧、徽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等。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苏州)、丹剧、丁丁腔(徐州)、淮红剧(宿迁)、海门山歌剧、越剧。

        上海市:越剧、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三 在前面钟老师上《窦娥冤》时提及的元杂剧知识的基础上,补充两个中国戏曲知识点:

1中国古代戏曲简史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5)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明传奇与元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 体制上。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幵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 角色上。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主角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3) 表演上,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4)乐曲上,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

 

图片

四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探讨中国戏剧人物中女性人物的抗争精神

1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两种说法:

元代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

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杜丽娘

清代洪昇的《长生殿》            杨贵妃

另一种说法:

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张珙,字君瑞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杜丽娘-柳梦梅

清代洪昇《长生殿》              杨贵妃-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           李香君-侯方域、

2中国古典戏剧女性人物的共性概括 

      杜丽娘和窦娥,这两个女主角的人物形象,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都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中国女性。那么,她们各自反抗的对象和方式是什么?窦娥用三桩誓愿反抗恶权,以冤抗权;杜丽娘用三次相会反抗礼教。以情抗理。三会,就是指她和梦中情人柳梦梅的三次相会:梦会,魂会,生会。

      窦娥,作为一个善良、勤劳,本想恪守封建礼教的普通劳动妇女,却被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吞噬掉,她被迫逐步走上反抗道路的性格发展过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她那正直、刚强的性格以及宁死不屈、死而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强烈地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窦娥的反抗是,悲壮激昂。杜丽娘的反抗,有点桀骜执着。

      崔莺莺,大家闺秀,聪慧机敏、美丽多情,具有顽强的反封建斗争精神。秀外慧中,颇具诗才。有胆有识,顾全大局崔莺莺在对爱情的渴望,对礼教的敬畏,对封建环境的压力的胆怯下的矛盾性格。温和抗争。

       李香君,是底层青楼女子。与马湘兰、顾横波、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称为“秦淮八艳”。在秦淮八艳中,不论是容颜还是才气,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是她却高居秦淮八艳榜首。在街头随便找个市民问问秦淮八艳,大家可能说不全,但是李香君却是众人熟知的。”李香君之所以如此声名远播,主要还是她对大势所趋的政权形势下,投降主义的抗争,对强权的抗争,是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操。她与复社领袖侯方域,有反清复明思想,不做亡国奴的骨气。高傲抗争。作家叶兆言说:通过这八位不同凡响的风尘女子,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颓败,是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虚伪和装腔作势。像钱牧斋和侯方域,都是名噪一时的大才子,这些才子都是先唱高调,最终却失节投机,走到他们平日所鼓吹的理想的反面去了,爬得太高,跌得就重。秦淮河边的八位小女子,轰轰烈烈地唱了一曲正气歌,活活羞煞男子汉大丈夫。”

      中国封建社会女子的抗争,在中国文学的长河里就没有终止过。因为强烈抗争精神在文学长河里留下生动形象的有很多:从《诗经》里《氓》的主人公,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元杂剧里的窦娥和崔莺莺,明清传奇里的杜丽娘,李香君,直到清代小说《红楼梦》《三言二拍》这一类的作品里,比比皆是。甚至影响到现代小说和戏剧,比如本册课本前面,第12课,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用死前三问,反抗封建四大权:政权,神权,夫权,族权。还有第5课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繁漪,她反抗夫权,家长制,给观众留下最深的印象。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曾说过: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却数千年从未消亡。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戏剧中的女性文学形象,她们,促进了中国女性的成长;我们更应该感谢汤显祖鲁迅这样的文学创作者,用他们的文学表达,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抗争精神的中国女性形象,从而激励了中国女性的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成为,今天的女汉子们
      

图片

   

五 作者介绍中突出汤显祖的贡献和思想性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倚才不群。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不可屈服于宰相张居正,连续五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且名次较低,只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等闲职。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又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玉茗堂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临川四梦都以“情”为主题。其中《牡丹亭》、《紫钗记》写情之“痴”写入情;《南轲记》、《邯郸梦》写情之“空”,写出乎。 

       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六 介绍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文学成功

图片

 

图片

     在《牡丹亭》剧情介绍的过程里,突出《牡丹亭》文学表达的故事性,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富,小说特质明显。

图片

     《牡丹亭》借古代的传说为故事梗概,发展成五十五出曲折动人的戏剧。剧中主要人物宋朝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柳梦梅;次要人物:杜宝夫妇,丫头春香,老师陈最良。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后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剧本主要情节是:杜丽娘读《诗经》春心萌动,游园伤春,因梦生情,寻梦不得,为情而死,死后三年,又因情复活,虽然离奇荒诞,却足以说明人性真情的感人力量。

       舞台上常演的有片段小戏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明代就有评论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可以说,《牡丹亭》是最早普及“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婚姻我做主”,“我的幸福我做主” 这种个性解放思想的文学作品。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说,《牡丹亭》是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最深刻的情感。同时,它还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无可争议的一个高峰,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集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辞藻极美,引无数人传唱至今。

       《牡丹亭》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所有说,《牡丹亭》在文学艺术上的最大成功:用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现实主义的思想,也就是说,用梦境,鬼魂这些非现实主义的时空,浪漫主义的文学表达,来实现人间真情,表达现实主义世界里人们对真和美的渴求。所以,她的思想性达到很高的文明水平。主要在两点:1以情反理。2崇尚个性。

        清晰的两点文学成就不可忽视:

1故事曲折,形象鲜明。故事发展曲折离奇,但剧本故事的发展纹丝不乱,符合古典文学起承转合的文学表达逻辑。同时人物形象生动,除了主要人人物杜丽娘和柳梦梅之外,春香,陈最良也都十分鲜明。尤其是杜丽娘,这是一个封建深闺大院里追求真情的女子形象,塑造得细腻感人。这样的曲折故和鲜明人物,对后来的通俗小说,言情小说都有很大影响。

2文辞优美,诗意典雅。独特的“诗化的戏剧语言”,继承唐诗宋词的韵文境界。精致的诗语,文辞美,意境深,是唐诗宋词元曲的进一步发展。

        这两点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可以比较容易深入赏析的一个角度。

      品读《牡丹亭》极美的30个句子,感受曲词里的诗歌语言的优美。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6)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7)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8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七《游园》 曲词赏析

1《游园》在全剧中的位置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全套曲子,都是杜丽娘一个人的独唱,是她内心的思绪表达。换句话说,都是心理描写。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图片

图片

       《牡丹亭》中第十出《惊梦》分两段,“游园”为上一段,共有六个曲子成一套。其中《皂罗袍》是第四曲。

2【皂罗袍】曲词的价值

     这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皂罗袍》,此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3分句赏析【皂罗袍】曲词的文学表达,突出它的诗歌表达特质:起承转合

图片

【原文】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赏析】

(1)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姹紫嫣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à zǐ yān hóng。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开遍,遍地都在开,极其旺盛。断井颓垣,也是汉语成语,拼音是duàn jǐng tuí yuán,意思是指断了的井栏,倒塌的短墙。形容庭院破败的景象。似这般都,里面饱含心疼可惜的意思。心疼啥,心疼那些盛开的花儿。这一句是杜丽娘眼前一亮之后的感伤心理表达。用姹紫嫣红来表达青春本应该用的旺盛和美好,用断井颓垣来暗指自己的处境,受到传统家教的束缚。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歌词,化用了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句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作者化用至此,诗中深意:良辰美景,美好的时节和景物,得听从上天来安排;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到底飞进了哪家得院子呢?这到底是人间难得,命不由己。这是杜丽娘在前一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倾诉对不得已的命运的感伤。

(3)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杜丽娘所描述的具体得景象,但不是眼前风景,而是想象中的院外风光无限好。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诗家语:云霞朝飞,翠轩暮卷。化用了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意思是:翠绿的小轩之外,早晨云霞绚烂,随意飘飞,傍晚云收霞霏,山雨欲来。

       后两句“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容易理解了,意思是:雨像细丝,十分轻细;风像絮片,十分柔和。水汽迷蒙,碧波荡漾,画船精美,缓缓徜徉。

       这句歌词里,包含了时光里的朝暮之美,空间里的天地云水之美,还有人间平常人事之美,即便是亭台轩阁,江湖泛舟,风吹雨来,都温柔如诗,美丽如画。

        这句歌词,是这段唱词的高潮,也是,启程转合中的“高转”。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庭院深深中的怀春少女,被眼前姹紫嫣红的春光惊醒的澎湃思绪。沉睡了这么久的一个古典女子,一旦清醒,她渴望人生春天的心力是巨大的,首先就表现在她的这段对美好世界的幻想描述里。这句是经典。

       杜丽娘在《牡丹亭》整本戏曲里的惊艳之处,就在于梦境里的爱情追求,这段想象中的院外春光,就是她之后梦中与书生相会,实现爱情美好的情节的预言。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锦屏人,现在就指闺中女郎,亦指富家中人。忒,tè,tēi,tuī,意思是太、特别、非常,常见于口语。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也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贱,地位低下,不值钱。这里有轻视;瞧不起的意思。这句歌词的诗家语:锦屏人把这韶光看得忒贱,只有深闺中的人才会辜负了美好春光。这是自责自己才发现这么美的春光,也是申诉,深闺大院封建家教对自己的封锁,一直把自己封锁在美好之外。

     这一句也是这首【皂罗袍】的起承转合之“合”。世界如此美丽,我想去看看。人生的春天肯定美好,我想去探探,于是,后面她必然“惊梦”,“寻梦”,最后,为梦而死!

        除了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的逻辑美外,还有其他的诗意美:

1画面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

2情感美:景美却情伤,反衬手法。面对此景,少女心事如何?“原来”、“似这般”、“都付与”这几个副词饱含着主人公无限惊讶、感叹、惋惜,带有极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后面几句是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虚虚实实地展现了一副春天的景象: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朝云暮雨,烟波浩渺,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

         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她受到《诗经,关睢》的触动,青春意识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诚,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诵读时注意把握主人公的情绪流转,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游园原是为了消愁解闷,谁知越游愁越重,这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显然,杜丽娘的愁闷是时代、社会所决定,决不是游园所能解决的。但是,游园进一步唤醒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此后,她在追求幸福爱情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勇敢的步子。    

3音韵美:

       压韵——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

       句式——对比、整齐、用典,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有音乐节奏性,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富于音乐美。

      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  

   《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写景、抒情和人物的心理刻画,浑然一体,景中情和情中景很难加以区分。这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衰的重要原因。

 图片

附《游园》全套曲词:

【绕地游】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