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63岁了,他一直都是朋友圈里的“健康达人”,不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身体一直也很好。
可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呢?
那天下午,王先生正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忽然脸色变得煞白,胸口也感到一阵刺痛,他捂着胸口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直接倒下去了。
朋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吓坏了,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把王老先生送到了最近的医院。
然而,尽管医生全力以赴,王先生还是没能挺过这一关,事后,医生宣布他是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王老先生的离世在朋友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觉得,这样一个生活规律、注重养生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其实,猝死并非无迹可循,医生们通过解剖大量猝死者发现,容易猝死的人通常有4个共同点。
那么,这4个共同点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
01
解剖5516例猝死者发现:有4个共同点
猝死,医学上通常指的是在意外情况下,因心脏停止突然失去生命体征的现象。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心脏病突发或其他急性病变的背景下,而外界观察者往往认为患者在发生前是健康的。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刊登了标题为《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研究,通过对5516例猝死者进行尸体解剖,揭示了猝死的4个共同特点:
研究发现,猝死者中情绪激动是最常见的诱因。
情绪波动大的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心脏负荷增加,容易触发致命的心律失常。
长期以来,心源性猝死都是猝死的首要原因。
心电学研究表明,情绪激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在高压环境下,心室颤动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一年龄段的人常常处于事业和生活的压力中,不规则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饮食不当加上“三高”,使得心脏病风险倍增,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研究显示,大多数猝死者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会直接影响心脏健康,增加猝死的风险。
02
胸口“刺痛”是猝死的前兆吗?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的胸口“刺痛”经常让人感到不安,担心这是否是猝死的前兆。
对此,专家指出,心肌缺血所导致的胸痛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果胸口的刺痛是偶然发作的,并且位置不固定,几秒内就能恢复,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
此外,有关耳朵上的折痕与猝死风险增加的说法,其实源自1973年科学家Sanders T.Frank的研究。
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垂折痕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很可能是由年龄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假象。
耳垂折痕的形成往往与长期的睡姿或年龄增长有关,将它作为猝死风险的指标并不可靠。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持续性的胸痛,特别是那种伴有压迫感、恐惧感或濒死感的胸痛,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
这种胸痛通常情况下会频繁发作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头晕或晕厥,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立即就医。
03
避免猝死,日常做好5件事
为了有效预防猝死,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可能起到大作用,建议平时做好这5件事: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相对于每天坐少于4小时的人,坐8小时以上并且缺乏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32%。
建议每天至少走6000步,以保持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健康。
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心脏健康,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成年人每晚应该保证7至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节心脏功能。
均衡的饮食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还可以避免因为胰腺炎等急性症状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也应该限制高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定期检查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以大大降低猝死的风险。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医嘱,规律服药。
长期压力可能会导致心脏疾病,建议采取冥想、瑜伽、音乐疗法等方法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猝死并非遥不可及,它与不良生活习惯、潜在疾病息息相关。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更是无价之宝,让我们重现在开始,珍惜身体,关爱自己,用行动守护健康,让健康成为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