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追求仪式感,确实能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不少色彩与乐趣。

但过分沉溺于那种不切实际的精致,让自己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真正的精致,源自内心深处的那份从容与淡然,是自我修养与个人世界的体现。

回望历史长河,现代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她的经历才是对“真精致”的生动诠释。

战乱时期,居住在偏僻简陋的屋子里,面对最艰苦的环境,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会亲自去旧货店挑选老家具和旧书,用简单的物品,为自己搭建起一个朴素却充满文化气息的书架。

在木凳上铺上柔软的饰布,给家中的陶制土罐插上大把野花,让简陋的居所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有限的条件下,她依然能够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富足。

平日有些疲乏的时候,总是习惯给自己泡上一杯茶。

烫壶温杯,投茶注水,合盖出汤并沥干,一系列流程下来,并不算麻烦。

然而,却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极致完美,改变了这些既定的内容。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改变往往只是徒增繁琐,破坏了原本简单纯粹的品茶体验。

以下三大泡茶误区,还望茶友们多加注意,别掉进了“假精致”的陷阱。

《2》

误区一:投茶量凭感觉而定。

回想起早些年,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段子。

新手学做饭时,最难的一刻往往不是拿起锅铲翻炒,而是翻开食谱的那一刻。

少许、适量、一小撮……这些模糊不定的词汇,无比让人头疼。

好在,关于如何冲泡白茶,茶界里流传着一条永恒不变的黄金定律,为新茶友们指明了方向。

用盖碗冲泡的情况下,1:20的茶水比例是关键,任何细微的变动,都会打破这份平衡,进而改变茶汤的浓度。

想要做到精准投茶,仅需准备一个电子克秤,取出干茶后,先将其放在克秤上称重,达到标准后再轻轻投入盖碗中。

以最为常见的110毫升标准盖碗为例,为了避免茶汤过满,通常注水100毫升,比例换算之下,投入5克干茶即可。

奇怪的是,部分茶友在茶具的选择上,追求极致的完美,却在投茶这一关键步骤,因怕麻烦而省去了称重。

他们想出了一个看似更加简便的方法,将干茶直接倒入盖碗,根据体积目测而定。

好比一斤棉花和一斤铁之间的比较,重量一样的情况下,二者的视觉观感却相差巨大。

粗梗大叶的寿眉散茶,由于形态蓬松,在同样的体积下,数量明显比一旗一枪的白毫银针要少得多,重量也更轻。

即便投茶量几乎覆盖了一整个盖碗内部,也可能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沸水注入后,茶叶逐渐吸水软塌下去,份量显得极少,导致茶汤如水一般寡淡,严重影响了口感。

靠感觉投茶,即便是有着多年喝茶经验的老茶客,也很难做到完全准确,因而,该有的步骤一定不能少。

《3》

误区二:刻意悬壶高冲。

一件事物放在不同的用途上,本身的价值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正如泡茶这一行为,一旦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呈现手法上,亦会展现出别样的风貌。

茶道表演中,茶艺师们更多追求的是整体优雅,将泡茶手法巧妙地进行变化。

将茶壶高高提起,让水流直泻而下,更具视觉冲击力,茶叶也随着上下翻滚,显得气势磅礴。

而普通人泡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品尝,感受其中的多变风味。

偶尔为了娱乐模仿一次,无伤大雅,但每一次泡茶都这么做,往往就不太适合了。

从高处注水,需要一定的臂力与技巧,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茶艺师,也需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做到又快又稳。

操作不当的情况下,颤颤巍巍地注水不仅容易让水流倾斜,更可能出现沸水不慎烫伤的危险。

为了能够让注水点保持在盖碗内部,注水速度也会放慢,无形之中增加了茶叶内质的析出,茶汤浓度变高,得不偿失。

为了优质好茶的香气和滋味能够被充分激发,不如选择更加实用的泡茶方法,快捷又安全。

让茶壶从低处注水,沿着碗壁快速画圈,逐渐移至盖碗中心,让每一片茶叶都能被完全浸润,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内含物质。

标准到位的手法,既保留了茶汤的原汁原味,又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而那些华而不实的方法,看起来再独特,若一味硬着头皮尝试,也只会让好茶的价值被白白浪费。

《4》

误区三:每一次泡茶都用茶滤。

早些年间,在每家每户的茶桌上,总是能轻易寻觅到茶滤的踪迹。

出汤前将茶滤搭在公道杯上,茶汤和碎叶得以分隔开,口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随着制茶工艺的提升,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大量碎茶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少。

再加上茶滤在使用后需要仔细清洗,较为麻烦,茶滤由此逐渐隐退,从常客变为了稀客。

特别是对于优质白茶来说,冲泡过程中,茶滤完全可有可无。

用盖碗泡茶,只需通过调整合盖的开口大小,便能让茶汤呈瀑布状稳妥倒出。

将碗口和盖子的夹缝适当收窄一些,大部分茶叶被阻隔在盖碗内部。

即便有零星几片碎末不慎流出,也不会对茶汤的口感造成太大的影响。

出汤倒入公道杯中,只需静置片刻,待这些碎叶自然沉淀至底部,再进行分汤,同样能够发挥过滤的功能,让茶汤更显清澈透亮,口感纯正。

更何况,太过依赖茶滤,反而可能会让茶汤风味变得不完整。

白茶表面覆盖着一层细腻的茶毫,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氨酸和维生素等成分,沸水冲刷后便掉落融入茶汤。

茶滤细密的滤网,将这些珍贵的白毫连同部分营养物质一同拦截在外,茶氨酸含量下降,导致茶汤鲜爽感明显不足。

按需使用,才能让茶滤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不至于因小失大。

《5》

世间一切,都讲究循序渐进。

泡茶过程中的精致,更多的是建立在熟练掌握手法的基础上,再考虑增添享受感。

更换喜欢的茶具,将茶桌布置得典雅大方,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美观。

而那些不切实际的做法,终究是内心浮躁的体现,再具有观赏性也派不上用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